金秋十月,大靖皇宫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今日是萧景琰为沈清辞举行册封贵妃大典的日子,也是太子萧允翊病愈后首次公开露面。
太和殿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仪仗森严。萧景琰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龙椅之上,目光不时望向殿外。沈清辞则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大殿。她今日身着贵妃朝服,头戴九尾凤冠,雍容华贵之中不失清雅气质。
“陛下有旨,册封楚妃沈氏为贵妃,赐号‘宸’,授金册金宝!”礼官高声宣诏,声音在殿前广场回荡。
沈清辞跪接册宝,举止端庄得体。萧景琰看着她,眼中满是欣慰。历经重重磨难,这个他深爱的女子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站在他身边,成为大靖的宸贵妃。
“臣妾谢陛下恩典。”沈清辞的声音清越动人。
就在此时,太子萧允翊在乳母的陪伴下走上前来。他今日穿着太子朝服,面色虽仍有些苍白,但精神尚好。
“儿臣恭贺宸贵妃娘娘。”萧允翊恭敬行礼,声音稚嫩却透着皇家的教养。
沈清辞连忙扶起他,柔声道:“殿下大病初愈,不必多礼。”
萧景琰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沈清辞对允翊视如己出,而允翊也在她的照料下日渐康复。若非清辞医术高明,只怕允翊早已...
他不敢再想下去,只是暗暗发誓,定要保护好这对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册封典礼继续进行,歌舞升平,一派祥和。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礼成之后,萧景琰携沈清辞和太子登上城楼,接受万民朝拜。京城百姓聚集在宫门外,争相一睹新晋宸贵妃和太子的风采。
“陛下万岁!宸贵妃千岁!太子殿下千岁!”欢呼声此起彼伏。
萧允翊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的人群,小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是他病愈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太子的荣耀。
“父皇,百姓们都很高兴。”萧允翊仰头对萧景琰说。
萧景琰轻抚他的头:“因为他们看到大靖的未来有了希望。”
沈清辞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对父子。然而,她的目光突然一凝,注意到了人群中几个不寻常的身影。那几人虽然穿着普通百姓的服饰,但站姿挺拔,眼神锐利,完全不似寻常百姓。
她不动声色地靠近萧景琰,低声道:“陛下,下方人群中似乎有可疑之人。”
萧景琰眼神微凛,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发现了那几人。他立即对身旁的凌云使了个眼色。
凌云会意,悄声吩咐手下加强戒备。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一支冷箭突然从人群中射出,直取萧景琰面门!
“陛下小心!”沈清辞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挡在萧景琰身前。
幸好凌云反应极快,长剑出鞘,精准地击落了那支箭。然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第一支箭的射出,人群中突然冲出数十名黑衣人,手持兵刃,直扑城楼而来!
“护驾!护驾!”凌云高声呼喊,禁军迅速集结,与黑衣人战作一团。
城楼上顿时乱作一团,文武百官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萧景琰一把将沈清辞和萧允翊护在身后,面色冷峻。
“不要慌!禁军听令,保护太子和贵妃先行撤离!”萧景琰临危不乱,沉着指挥。
然而,就在禁军护着沈清辞和萧允翊准备撤离时,萧允翊突然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整个人软倒在地。
“允翊!”沈清辞惊呼,急忙蹲下身检查他的状况。
只见萧允翊面色惨白,呼吸急促,心口处的暗红纹路再次浮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
“怎么会这样...”沈清辞难以置信,“明明已经服了解药...”
萧景琰也注意到了太子的异常,心中大惊。但他此刻无法分心,因为几名黑衣人已经突破禁军的防线,冲上了城楼。
“保护陛下!”凌云大喝一声,与几名影卫联手迎敌。
刀光剑影中,萧景琰目光如电,扫视着混乱的场面。他发现这些黑衣人身手矫健,招式狠辣,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死士。更令他心惊的是,他们似乎对皇宫的布局极为熟悉,进攻路线选择得恰到好处。
“陛下,这些人不简单。”凌云一边与黑衣人交手,一边沉声道,“他们的武功路数很杂,有军中功夫的影子,也有江湖门派的痕迹。”
萧景琰冷哼一声:“看来是有人精心培养的杀手。”
就在此时,一名黑衣人突然突破重围,直扑沈清辞和太子而去。沈清辞正全神贯注地为太子诊治,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的危险。
“清辞小心!”萧景琰惊呼,想要冲过去救援,却被另外两名黑衣人缠住。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突然从斜刺里冲出,挡在了沈清辞面前。是张太医!
“娘娘小心!”张太医高呼一声,与那名黑衣人缠斗在一起。
然而,张太医毕竟年事已高,又不懂武功,很快便落入下风。眼看就要丧命刀下,沈清辞突然起身,手中银针疾射而出,精准地刺中了黑衣人的手腕。
黑衣人吃痛,手中的刀掉落在地。他惊愕地看向沈清辞,似乎没想到这位看似柔弱的贵妃竟然有如此身手。
“楚家的飞针术...”黑衣人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沈清辞心中一凛:“你知道楚家?”
黑衣人不再多言,转身欲逃。然而凌云已经赶到,一剑刺穿了他的肩膀。
“留活口!”萧景琰高声道。
凌云会意,剑锋偏转,制住了黑衣人的穴道。其他黑衣人见同伴被擒,纷纷后撤,显然是准备逃离。
“追!一个都不能放走!”萧景琰下令。
禁军和影卫立即展开追击,而萧景琰则快步走到沈清辞和太子身边。
“允翊怎么样了?”他焦急地问。
沈清辞面色凝重:“情况很不好。血魄之毒似乎并未完全清除,只是暂时被压制了。今日受到惊吓,毒素再次发作。”
萧景琰脸色铁青:“不是已经用你的血配了解药吗?”
“是我的疏忽。”沈清辞自责道,“血魄之毒诡异非常,看来单靠楚家血脉并不能完全化解。或者...”
“或者什么?”
沈清辞欲言又止,最终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必须先稳住允翊的病情。”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在萧允翊的几处穴位上施针。随着银针落下,萧允翊的呼吸渐渐平稳,但心口的暗红纹路依然明显。
“只能暂时压制,必须尽快找到根治之法。”沈清辞忧心忡忡地说。
萧景琰看着昏迷的儿子,眼中满是心疼与愤怒。他转身走向被擒的黑衣人,目光冷厉如刀。
“说!谁派你来的?”萧景琰厉声问道。
黑衣人冷笑一声,突然嘴角溢出一缕黑血,头一歪,气绝身亡。
“毒囊!”凌云检查后禀报,“陛下,是死士。”
萧景琰面色更加阴沉。他环视一片狼藉的城楼,今日原本是喜庆的册封大典,却变成了刺杀现场,太子更是旧疾复发。这一切,显然是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清查现场,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萧景琰命令道,“另外,加强宫中戒备,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臣遵命。”凌云领命而去。
萧景琰又对沈清辞道:“清辞,你先带允翊回东宫,好生照料。朕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就过去。”
沈清辞点头,在宫女的帮助下,小心地抱起萧允翊,准备离开。
然而,就在她转身的瞬间,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远处宫墙上一个模糊的身影。那人站在阴影中,看不清面容,但身形修长,气度不凡。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拿着一面铜镜,镜面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那是...”沈清辞心中一惊,待要细看,那人却已消失不见。
“怎么了?”萧景琰注意到她的异常。
沈清辞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没什么,可能是眼花了。”
她不敢告诉萧景琰,那个身影让她想起了一个本应已经死去的人——镜中人。可是镜中人明明已经死了,怎么可能再次出现?
带着满腹疑问,沈清辞护送太子返回东宫。而萧景琰则留在现场,亲自指挥清查工作。
在黑衣人的尸体上,凌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印记——一轮弯月印在手腕内侧,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陛下,您看这个。”凌云将印记指给萧景琰看。
萧景琰仔细端详着那个印记,眉头紧锁:“这个印记...朕似乎在哪里见过。”
他沉思片刻,突然想了起来:“是了,前朝余孽组织中就有使用月亮作为标志的。据说是为了纪念前朝的月华公主。”
“前朝余孽?”凌云震惊,“他们不是已经被剿灭了吗?”
萧景琰神色凝重:“看来并没有完全清除。而且,他们选择在今天动手,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显然在宫中也有内应。”
他望向远方,目光深邃:“这场斗争,远没有结束。”
与此同时,沈清辞已经将萧允翊安置在东宫寝殿。她仔细为太子把脉,发现脉象紊乱,邪毒攻心,情况比看上去还要严重。
“娘娘,殿下怎么样了?”新调来伺候的宫女青萝担忧地问。
沈清辞摇头:“很不乐观。血魄之毒已经侵入心脉,若不尽快找到解毒之法,只怕...”
她不敢说下去,只是默默取出银针,继续为太子施针控制毒性。
在施针的过程中,她注意到萧允翊的左手紧紧攥着,似乎握着什么东西。她轻轻掰开他的手指,发现掌心有一小块破碎的镜片。
“这是...”沈清辞拿起镜片,仔细端详。
镜片很小,边缘锋利,看起来是从一面铜镜上碎裂下来的。最奇怪的是,镜片上隐约有一些奇特的纹路,与之前在“灵犀引”碎片上看到的有些相似。
“殿下是从哪里得到这个的?”沈清辞问青萝。
青萝摇头:“奴婢不知。今日册封大典前,奴婢为殿下更衣时,并未见他手中有此物。”
沈清辞心中疑窦丛生。这块镜片显然是在大典期间出现在允翊手中的。是有人给他的?还是他自己捡到的?
她将镜片收好,决定等萧景琰来了再与他商议。
夜幕降临,萧景琰终于处理完册封大典的后续事宜,来到东宫。他面色疲惫,眼中却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清查结果如何?”沈清辞关切地问。
萧景琰摇头:“所有黑衣人都服毒自尽,没有留下活口。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前朝余孽的印记,但朕怀疑这是有人故意栽赃。”
“为何如此认为?”
“前朝余孽早已式微,不可能在宫中安排如此周密的刺杀。而且...”萧景琰顿了顿,“他们在城楼上使用的弩箭,是军中专用的神机弩。”
沈清辞震惊:“军中武器?难道...”
萧景琰点头:“朝中有人与外界勾结,意图不轨。而且这个人,很可能就在朕的身边。”
两人沉默片刻,都在消化这个惊人的信息。
“允翊怎么样了?”萧景琰转而问道。
沈清辞将太子的情况告知,并拿出了那块镜片:“这是在允翊手中发现的,我怀疑与今日的刺杀有关。”
萧景琰接过镜片,仔细查看,面色越来越凝重:“这个纹路...朕在康王府中见过类似的。”
“康王?”沈清辞惊讶,“康王不是已经...”
“康王虽死,但他的党羽未必全部清除。”萧景琰沉声道,“而且,朕一直怀疑,康王背后还有主谋。”
沈清辞忽然想起今日在宫墙上看到的那个身影,犹豫着是否该告诉萧景琰。但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娘娘,不好了!”一名宫女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青萝...青萝她...”
沈清辞心中一紧:“青萝怎么了?”
“她...她死在房里了!”宫女颤抖着说,“七窍流血,好可怕...”
萧景琰和沈清辞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他们立即赶往宫女的住处,只见青萝倒在血泊中,死状凄惨。
沈清辞检查尸体后,面色凝重:“是中毒而死,与那些黑衣人所中之毒相同。”
萧景琰眼神冷厉:“杀人灭口。看来,这个内应就在东宫之中。”
就在此时,凌云匆匆赶来:“陛下,臣在清查黑衣人的物品时,发现了一样东西。”
他递上一块令牌,令牌上刻着一轮弯月,与黑衣人手腕上的印记一模一样。然而,在月亮的中心,还刻着一个细小的“镜”字。
“镜?”萧景琰皱眉,“这是什么意思?”
沈清辞看着那个“镜”字,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她取出那块镜片,与令牌放在一起,发现镜片上的纹路与令牌上的月亮图案惊人地吻合。
“我明白了...”她喃喃道,“这个‘镜’字,指的不是镜子,而是...”
她的话未说完,窗外突然传来一声异响。凌云立即冲了出去,只见一道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追!”萧景琰下令。
凌云带人追击,而萧景琰和沈清辞则返回太子的寝殿。然而,当他们推开殿门时,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萧允翊的床前,站着一个身着黑衣的神秘人。那人背对着他们,正低头看着昏迷的太子。
“你是谁?”萧景琰厉声喝道,同时将沈清辞护在身后。
神秘人缓缓转身,脸上戴着一副青铜面具。面具上的纹路,与沈清辞手中的镜片如出一辙。
“许久不见了,陛下。”神秘人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熟悉感,“还有...楚姑娘。”
沈清辞浑身一震:“你...你是...”
神秘人轻笑一声,摘下了面具。面具下的面容,让萧景琰和沈清辞都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他们以为早已死去多时的人——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