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就章华台,下令内亡人实之。
七年(前534年),我下令修筑了章华台,下令收容被迫逃亡之人。
公元前534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七年。
春天,陈哀公生病,陈哀公的儿子公子招和公子过趁机杀了太子偃师,立公子留。
四月,陈哀公遇害。陈公子胜把这件事告诉楚国,楚人把陈国行人干征师杀害。公子留逃亡到郑国,埋怨公子招,公子招又归罪于公子过,杀害了他。
九月,楚国的公子弃疾带兵奉事太子偃师的儿子太孙吴(陈惠公)包围陈国,宋国的戴恶领兵会合。
十月十八日,灭亡了陈国。
管车人袁克杀了马毁了玉为陈哀公殉葬,楚人要杀死他,他趁机逃走了。
我在陈设县,派穿封戌做陈公,说:“在城麇那次事件中他不谄媚。”
穿封戌侍奉我饮酒。
我说:“城麇那次事件,你要知道寡人能到这一步,你大约会让我的吧!”
穿封戌回答说:“如果知道您能到这一步,臣下一定冒死来安定楚国。”
八年,使公子弃疾将兵灭陈。
八年(前533年),我派公子弃疾领兵攻灭了陈国。
公元前533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八年。
春天,鲁国叔弓、宋国华亥、郑国游吉、卫国赵黡在陈国会见我。
二月,公子弃疾把许国迁到夷地,其实就是城父。
再增加州来、淮北的土田给许国,由伍举把土田授给许男。
然丹把城父的人迁到陈地,用濮地、夷地西部的土田补给他们。
把方城外边的人迁到许地。
十年,召蔡侯,醉而杀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
十年(前531年),楚灵王召见蔡侯,将蔡侯灌醉后杀掉。派弃疾平定了蔡国,封弃疾为陈蔡公。
公元前53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年。
我在申地召见蔡灵侯。
三月十五日,我在申地埋伏甲士而设享礼招待蔡灵侯,灌醉他以后就囚禁了他。
四月,我就杀了蔡灵侯,并杀死了蔡国的士七十人。
楚臣公子弃疾领兵包围蔡国。
晋、齐、宋、鲁、卫、郑、曹、杞八国听闻后,在厥慭会盟,商量救援蔡国的事,但迟迟没有成行。
晋国派狐父请求楚国宽免蔡国,我不答应。
十一月,我灭了蔡国,杀死了蔡国的隐太子用来祭祀冈山。
申无宇说:“不吉祥。五种牲口不能互相用来祭祀,何况用诸侯呢?国君一定要后悔的。”
十二月,我在陈地、蔡地、不羹筑城。
我在蔡设县,派公子弃疾做蔡公,征求申无宇的意见。
申无宇认为这样做有“尾大不掉”的祸患,公子弃疾会有二心,但我不担心。
公元前531年,晏子使楚。
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国。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我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命人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我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又要来出使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
(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
(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来到了楚国,我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楚国的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我面前来。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我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
楚国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我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我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公元前530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一年。
有人诬陷我的宠臣成虎是若敖氏余党。
成虎来不及逃走,我诛杀了他。
冬季,我在州来打猎阅兵,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带兵包围徐国以威胁吴国。
我驻在乾谿(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
下雪了,我头戴皮帽子,身穿秦国赠的羽衣,披着翠羽披肩,脚穿豹皮鞋,手拿着鞭子走了出来。
仆从析父跟从。
右尹子革(郑然丹)晚上去朝见,我接见他,脱去帽子、披肩,放下鞭子,和他说话。
我询问他求鼎于周、索地于郑、使诸侯畏惧楚国的事情,右尹子革都一一说好话附和。
这时工尹路因为用玉圭装饰斧柄的事叫走了我。
析父就趁机对郑子革说:“您,是楚国有名望的人。现在和大王说话,答对好像回声一样,国家将怎么办?”
郑子革说:“我磨快了刀刃等着,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回来了,又和郑子革说话。
左史倚相快步走过。
我说:“左史倚相是好史官,您要好好看待左史倚相,左史倚相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郑子革回答说,左史倚相连《祈招》都不知道,学问还差得远呢。
《祈招》有劝王克制自己的欲望之意。
昔年,楚庄王得绕梁之音,多日不眠不休,怡笑于诸侯。使得华元之美名得天下诸侯尽知。宋公离华元,诸事不顺。
郑子革乃借此劝谏。
我深感惭愧,向郑子革作揖,便走进了营帐,有好几天,送上饭来不吃,睡觉睡不着。
人们说,一个人如果位高权重,就会有很多人怨恨他、算计他,而这个被算计的人,是难以觉察阴谋与背叛,即使栽了一个又一个的跟头,依然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悲惨之处,只知道自己处处比别人强。
想要不被算计实在是太难了,而位高权重,想要做对事,就更是艰难了。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
7左史倚相儆申公子卖
左史倚相廷见申公子亹,子亹不出,左史谤之,举伯以告。
左史倚相要在朝廷会见申公子亹,子亹不肯出来,倚相指责他不对,举伯告诉了子亹。
子亹怒而出,曰:“女无亦谓我老耄而舍我,而又谤我!”
子亹非常愤怒,出来见他说:“你莫非是认为我老了而舍弃我,而且还说我的坏话!”
左史倚相曰:“唯子老耄,故欲见以交儆子。若子方壮,能经营百事,倚相将奔走承序,于是不给,而何暇得见?
左史倚相说:“正因为您老了,所以我才想见您来告诫您。如果您正在壮年,能处理各种事务,我倚相将往来奔走受命办事,这样还恐怕不能完成,哪里有时间来见您?
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以前卫武公年龄九十五岁的时候还告诫国人说:‘从卿以下到大夫和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认为我老了而舍弃我,在朝廷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也要记住之后转达给我,来训导我。’
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
在车上有勇士的规谏,在朝廷有官长的法典,在几案旁边有诵训官的进谏,在寝室有近侍的箴言,处理政务有瞽史的引导,平时有乐师的诵诗。
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子实不睿圣,于倚相何害。
史官不停止书写,乐师不停止诵读,用来训导进献,于是作了《懿》这首戒诗来自我警戒。等到他去世后,称他是智慧圣明的武公。您不智慧圣明,对我有什么妨害。
《周书》曰:‘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惠于小民,唯政之恭。’
《周书》说:‘周文王忙到日头西斜,还来不及有空吃饭。恩惠施及小民,恭恭敬敬处理政事。’
文王犹不敢骄。今子老楚国而欲自安也,以御数者,王将何为?若常如此,楚其难哉!”
文王尚且不敢骄惰。现在您在楚国自恃年老,想求得自己安逸,抵制别人的各种规谏,倘若是君王又将怎样呢?如果长久这样下去,楚国就难治了!”
子亹惧,曰:“老之过也。”乃骤见左史。
周子亹听了感到害怕,说: “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立即会见了左史。
……
十一年,伐徐以恐吴。
十一年(前530年),我攻伐徐国来恐吓吴国。
灵王次于干溪以待之。
我停留在干溪等待战争的结果。
当初,楚庄王为一代霸主,受诸侯追随而问鼎中原,周天子答曰:在德而不在鼎。
现在,则是我这个楚王来问鼎天下了。
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
我说:“齐、晋、鲁、卫,他们受封时全都接受了宝器,唯有我楚国没有。
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
现在我派使者到周都要求把九鼎作为分封楚国的宝器,周王室能给我吗?”
楚臣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
大夫析父回答说:“会给大王的!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在遥远偏僻的荆山,
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乘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衫,居住在荒郊野岭之地,跋山涉水前来侍奉天子,那时只有桃木弓、棘枝箭可进贡给周王室。
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齐国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君以及鲁君、卫君,是周王的同母弟弟:楚君因此没有得到分赐的宝器而他们却都有。
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
周王室如今与这四个国家都服侍国君您,会对您唯命是从,怎敢吝惜九鼎呢?”
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
我说:“从前我的祖先伯父昆吾居住在旧许,如今郑国人贪婪图那里的田地,不给我,如今我去求取那块地,郑国人会给我吗?”
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
析父回答说:“周王室都不敢吝惜九鼎,郑国又岂敢吝惜旧许那块田呢?”
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
我又说:“从前诸侯们都疏远我国而敬畏晋国,如今在陈、蔡、不羹大修城池,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现在会敬畏我吗?”
对曰:“畏哉!”
析父回答说:“敬畏啊!”
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我高兴地说:“析父善于谈论古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