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知,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若能巧妙汇聚,亦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如此想来,夏府所牵连而成的这张大网,其中蕴含的潜在力量与复杂关系,怎不让她兴致盎然,愈发渴望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
只是这般事情,还得徐徐图之,绝非一时半刻能够完成。
安陵容向来颇具耐心,时间于她而言,倒也等得。
康熙六十一年五月初十,安陵容来到京城已然三月有余。
思量着往后是要在京城长久生活的,从杭州府一同前来的众人,皆拼了命地学习京城官话。
其中,当属安陵容学得最快。
实则,这还是安陵容自己刻意放缓了进度,否则,前世在京城生活了那么久,又岂会不通官话呢?
其他人的学习进度虽有快有慢,但比划着交流时,好歹也能听懂些许,不再如最初那般两眼一抹黑。
遥想前世这个时间段,安陵容尚在家中饱受曾姨娘的磋磨,对京城发生的种种事件自是一无所知的。
彼时,康熙皇帝自觉身体每况愈下,已然有意识地将权力逐步下放到诸位皇子手中。
他还特意将弘历这孩子养在身边,满心盼望着他日后能撑起一片天地。
康熙心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清楚不过,虽也曾渴望如往昔一般,做个长生不老、永掌乾坤的君王,可这又谈何容易?
如今的心气,早已不复年轻时那般豪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康熙暗自思忖着。
再说在雍王府中,后院女眷间的争斗向来不少。
只是近来胤禛甚少回府,那后宅似乎也安生了许多。
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近来沉迷于调养身子,她心中明白,求子一事强求不得,如今但求能将自己的身子调养好,也算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一日,暖阳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屋内。
乌拉那拉氏闲适地坐在房中的榻上,神色间略带几分疲惫。
身旁侍奉的丫鬟剪秋,瞧着自家主子劳累的模样,不禁心疼地轻声劝道:“福晋,您这些日子为了统筹府内上下一应事务,殚精竭虑,实在是费了太多心思。”
“在奴婢看来,您可千万莫要太过劳累了,身子骨才是最要紧的呀。”
“您前些日子特意求得那张养身方子,按照方子熬制的汤药,早已精心备好。”
“此刻想来,怕已经渐渐放凉了,奴婢这便去给您端过来。”
乌拉那拉氏微微颔首,轻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这府里的情况,你也清楚。”
“你且将药端来便是。”
乌拉那拉氏微微颔首,神色倦怠中透着几分淡然,目光落在窗台上摆放的几盆兰花上,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处。
而年侧福晋呢,似乎也渐渐明白,单凭自己一人,想要生出子嗣着实困难。
先前那疯魔般服用求子秘方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一日,年侧福晋在园中散步,正巧遇到了陪在乌拉那拉氏身边的剪秋。
停下脚步,似笑非笑地问道:“剪秋,你家福晋近日身子如何?”
剪秋赶忙行礼,恭敬地回答:“回侧福晋的话,福晋身子尚好,每日都在悉心调养。”
年侧福晋嘴角微微上扬,略带嘲讽地说道:“哼,她倒是想得开。只是不知道这调养身子,能不能真的调养出个孩子来。”
剪秋心中一紧,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低着头,默不作声。
钮祜禄·琅宁则基本整日待在自己的小院中,一心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弘历能早日归来。
这日午后,琅宁坐在窗前,看着院中的花草,心中满是思念。
她的贴身丫鬟红绫走进来,轻声说道:“主子,您别太忧心了,小阿哥在皇上身边,必定是极好的。”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回来了。”
琅宁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红绫,我又何尝不知。”
“只是这府中的日子,谁又能说得准呢?我只盼着弘历能平安无事。”
就在雍亲王府后宅这般看似平静的时候,京城的局势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朝堂风云,几经变幻,诸位皇子间那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终究是落下了帷幕。
这场权力角逐的结局残酷而鲜明,其他皇子,或被幽禁于深宅,失去自由;
或被遣送至偏远之地,远离京城的繁华与权力中心。
如此一来,留在京城的皇子已然为数不多。
胤禛,无疑是这场角逐中的佼佼者,深得皇上的看重与倚赖。
康熙皇帝因身子渐不如前,精力大不如往昔,今年竟将天坛主持祭天这一重任交付于胤禛。
要知道,天坛祭天乃国之大典,象征着天子与上天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等殊荣,足见康熙对胤禛的重视程度之高。
而弘历,依旧陪伴在康熙身边,养于畅春园内。
康熙皇帝年事已高,身边能有弘历这样聪慧伶俐的小阿哥相伴,时不时讲讲话,逗逗趣,心中倒也颇为欣慰与欢喜。
在这暮年时光里,弘历宛如一抹温暖的亮色,为康熙略显孤寂的宫廷生活,增添了几分难得的生机与乐趣。
康熙心中自是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犹如残烛之焰,摇曳不定,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实难预料。
只是,即便身处这般境地,他心中所想,依旧是如何为大清江山谋得长远福祉,让这祖宗传下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代,绵延不绝。
他深知,大清的未来,全系于子孙后代身上。
故而,在这有限的时日里,他殚精竭虑,精心布局,尽可能地为后世子孙创造有利条件,期望能让大清江山稳如磐石,持续繁荣昌盛下去。
每一道诏令,每一次人事安排,皆蕴含着他对大清未来的殷切期望与深深忧虑。
他盼望着,自己的子孙们能承继祖业,励精图治,将大清的辉煌延续下去,不负祖宗所托,不负天下万民的期许。
唯有如此,待他日龙御归天,于九泉之下与列祖列宗相见时,康熙帝方能问心无愧,自觉有个妥帖交代。
毕竟祖宗创业维艰,将这万里江山交付于他,他又怎能不尽心竭力,为大清的绵延存续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