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新野城外缓慢流淌的育水,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每一刻都在坚定地向前推进。自从数日前在乡野陋室中与徐庶——我的故友元直——达成那份关乎未来的君臣之约后,我的心,就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看似恢复了平静,实则涟漪一直在暗中扩散,难以平息。
焦灼与期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如同两条藤蔓,紧紧缠绕着我的心。焦灼于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期待着元直这位真正的国士能够如约而至,为我这刚刚在新野扎下根基的脆弱势力,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
这几日,我表面上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着新野的各项事务:巡查城防,督促屯田,与主公刘备商议军政,安抚关张二位将军的情绪,甚至还要抽出时间去崇文馆,看看文姬主持的文化传承与基础启蒙进展如何,以及去秘密工坊,检查那些凝聚着未来希望的器械改良是否顺利。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又仿佛一切都在为某个重要的时刻积蓄着力量。
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那看似平静的日常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我的大部分心神,其实都系在了南阳通往新野的那条官道上。元直会来吗?他会按照我们约定的方式出现吗?途中是否会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这些问题,如同挥之不去的蚊蚋,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不能表现出任何异常。尤其是在主公和关张二将军面前。他们对我“偶遇”并邀约了一位名叫“单福”的隐士高人加入之事深信不疑,并且也对我描述的“单福”之才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既是压力,也是我计划中必须利用的一环。我需要元直的到来,既是为我陆昭效力,也必须先在明面上,成为主公刘备可以倚重的臂助。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价值,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掩护我们之间真正的、更深层次的关系。
石秀,我最信赖的臂膀,这几日也明显感受到了我内心的不平静。他虽然话不多,但眼神中那份了然和坚定,总能给我带来一丝慰藉。他负责着我身边最核心的护卫力量,也是我许多不便亲自出面的指令的执行者。关于元直即将抵达的情报传递,以及后续“偶遇”计划的细节安排,我都交给了他去落实。我相信他的能力和忠诚。
终于,在约定日期的第三天午后,就在我心头的焦灼感几乎要压过期待感的时候,一个隐秘的讯号,如同一道微弱却清晰的电流,瞬间击中了我的神经。
讯号并非来自任何明确的信使或文书。它更像是一种…直觉,一种基于我对某种无形之网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而产生的“预感”。我清楚地“感知”到,在城南方向数里之外,一股熟悉的、沉稳而内敛的气息,正在不疾不徐地向新野靠近。
是元直!他来了!
那一刻,我几乎要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想要立刻冲出县衙,亲自去迎接这位阔别近二十载、承载着我诸多希望的故友!
但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出任何差错。计划必须严格执行。我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沉静。
我没有离开县衙,甚至没有将目光投向窗外。我只是继续低头处理着案牍上的公务,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心潮澎湃从未发生过。但我的耳朵,却捕捉着周遭最细微的动静,我的心神,则早已悄然延伸到了城门口的方向。
石秀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书房门口,他没有进来,只是用眼神向我示意,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目标已确认,正在按计划接近。
很好。
我继续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内心却已经开始飞速运转,推演着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城门口方向传来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夹杂着士卒盘问和行人低语的声音。我知道,元直已经抵达城门了。
他会如何应对?他那身行头,那份气质,能否成功扮演好一个前来投奔或游历的落魄士子?
我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很快,石秀再次出现,这一次,他走进了书房,低声道:“主公,‘客人’已经入城了。一切顺利。守门士卒并未起疑,只当是寻常游学的士子。”
“嗯。”我轻轻应了一声,声音听不出任何波澜,“他现在何处?”
“按照您的吩咐,属下已派人暗中留意。他似乎对城中颇为好奇,正在集市附近缓行,似乎在寻找落脚的客栈。”石秀的回答简洁而精准。
“很好。”我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时机差不多了。石秀,你随我出去走走。就说…处理公务有些烦闷,去集市上散散心。”
“遵命!”
我们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了县衙。我刻意放慢了脚步,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表情。此刻,我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心中藏着惊天秘密的陆昭,而是一位在新野初立根基、勤勉理事、同时也渴望贤才相助的地方将领。
集市上人流熙攘,充满了刚刚经历战乱后、在新野这片相对安宁的土地上重新焕发生机的活力。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百姓的交谈声,交织成一幅鲜活而真实的画面。我缓步穿行其间,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周围的人群和摊位,实则在迅速捕捉着每一个可能的细节。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看到了那个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身影。
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儒衫,虽然朴素,却浆洗得十分干净。身材中等,面容清癯,颔下留着几缕短须,打理得一丝不苟。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偶尔会驻足在某个摊位前,与摊主低语几句,询问些什么。
他的步伐沉稳,举止从容,既没有初来乍到的局促不安,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疏离冷漠。他就像一滴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片人海,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难以言说的气质,让人忍不住会多看他几眼。
是元直!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历经沧桑、饱读诗书、却又暂时困顿于途的士人形象。
我的心,终于彻底落回了肚子里。激动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但我知道,现在还不是相认的时候。
我停下脚步,目光仿佛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人,脸上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几分好奇和欣赏。
“石秀,”我侧过头,用一种略带惊喜的语气低声道,“你看那人,气质不凡,似乎并非寻常之辈。”
石秀顺着我的目光看去,眼中也适时地闪过一丝探究,然后沉声道:“此人步履沉稳,目光锐利,虽衣着朴素,但举手投足间自有风骨,确实不像一般游学之士。”
“嗯,”我点了点头,像是下定了决心,“如此人物,流落于此,实为可惜。我们过去看看。”
我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带着温和而礼贤下士的笑容,缓步向着那个身影走去。
我知道,这场精心编排的“慧眼识珠”大戏,即将拉开帷幕。而元直的到来,也意味着我在这荆襄之地的布局,终于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
新野,将因他而不同。
我陆昭,也将因他而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