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野的建设和防御工作按部就班进行的同时,襄阳城那张无声的网,终于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之后,捕捉到了一条真正的大鱼。或者说,它为我揭开了覆盖在荆州权力核心那层温情脉脉面纱之下的、最深层也最致命的裂痕——二子之争的残酷真相。
这天深夜,石秀照例送来了最新的密报。与以往那些零散、模糊的信息不同,这一次的密报,显得格外厚重,并且在卷轴的封口处,有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用特殊墨水绘制的标记——那是锦瑟(貂蝉)亲自处理过、并认为极其重要的最高等级情报才会使用的符号。
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几分。我知道,这必定是玄镜台在襄阳的渗透,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展开卷轴,借着昏暗的烛光,我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上面的字迹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显然是经过了初步的整理和汇总,但其中几处关键信息的旁边,有几行娟秀却又带着锐利锋芒的蝇头小字批注,那毫无疑问地是锦瑟(貂蝉)的笔迹。她通常只会在最关键、最需要我特别留意的部分,才会加上自己的判断和提醒。
情报的内容,印证了我之前的许多猜测,但其细节之详尽,程度之深入,依然让我感到心惊。
突破口,源于一名代号“壁虎”的探子。此人是玄镜台早期精心培养、潜伏能力极强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以一名因战乱流落、略通医术的杂役身份,几经周折,最终成功混入了刘表相对信任的一位老侍中的府邸。这位老侍中虽然权力不大,但因为侍奉刘表多年,常能出入州牧府内宅,偶尔能听到一些外人绝难知晓的秘闻。
“壁虎”潜伏极深,平日里谨小慎微,从不多言多语,只默默观察,利用一切机会收集信息碎片。而这一次,他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位老侍中因病卧床,“壁虎”以照料汤药为名,得以长时间留在其内室。在老侍中与心腹家人(甚至可能是其夫人)私下抱怨、议论时局之际,“壁虎”凭借其过人的记忆力和对唇语的粗浅掌握(这是玄镜台核心成员的必修课之一),断断续续地听到了大量关于刘表家事,特别是关于两位公子争夺继承权的核心内幕。
情报确凿无疑地证实了之前的传闻:荆州牧刘表,确实因为极其宠爱蔡夫人,连带着对其所生的幼子刘琮也偏爱到了极点。这种偏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父子亲情,达到了影响政治决策的地步。刘表不止一次在私下场合,向蔡夫人和蔡瑁表露过“琮儿类我”、“性聪慧,可继吾业”之类的想法。
而蔡瑁集团,则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紧紧抓住了刘表的这份偏爱,将其作为巩固自身权势、未来彻底掌控荆州的最重要政治资本。他们正不遗余力、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长子刘琦。
手段之阴狠,令人咋舌。
首先是舆论上的抹黑。蔡瑁指使其党羽,在襄阳城内乃至整个荆州官场,暗中散布各种对刘琦不利的流言。说他“性刚戾,不敬继母”(这显然是针对蔡夫人),“轻佻无谋,难当大任”,甚至影射他与某些品行不端的士人过从甚密。这些流言蜚语,如同一盆盆脏水,不断泼向本就处境艰难的刘琦。
其次是权力上的削弱。刘琦原本作为长子,身边也团结了一部分支持他的官员和将领。但蔡瑁利用其掌控的人事权和军权,或明升暗降,或寻衅贬斥,或干脆罗织罪名,将这些支持刘琦的力量一个个剪除。如今的刘琦,在襄阳几乎成了孤家寡人,门庭冷落,身边除了几个忠心耿耿却又人微言轻的旧部,几乎无人敢于公开亲近。
更阴险的是,蔡瑁还常常在刘表面前,看似无意地提及刘琦的某些“过失”或“不当言行”(很多是他们故意设计或歪曲的),不断加深刘表对长子的恶感和不信任。而刘表,在蔡夫人的枕边风和蔡瑁的刻意引导下,对刘琦的态度也日渐冷淡,甚至到了疏远和猜忌的地步。
情报中,还提到了几件具体的事件,虽然细节模糊,但足以窥见蔡瑁集团打压刘琦的狠辣。比如,有一次刘琦试图向刘表进言,请求增加边境防御,防备曹操,却被蔡瑁当场打断,并歪曲为“意图染指军权,心怀不轨”。还有一次,刘琦宴请几位素来交好的年轻将领,也被蔡瑁得知后,向刘表告状,称其“私下结交军中武将,图谋不轨”。每一次,刘琦都百口莫辩,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眼神变得更加冰冷。
至于刘琦本人,情报描述他如今的状态是“忧惧交加,形容憔悴”。他并非全无血性,内心深处对蔡氏的专横跋扈、对继母的排挤打压、对父亲的偏心疏远,充满了怨恨和不甘。但他性格中优柔寡断、缺乏魄力的一面,又让他不敢公开反抗,只能终日饮酒消愁,或是在私下里向寥寥无几的心腹幕僚哭诉,却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之策。他就像是一只被困在蛛网上的飞蛾,越是挣扎,就被缠得越紧,眼看着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边缘。
这份情报的价值,远不止于证实传闻那么简单。
锦瑟(貂蝉)在批注中特别指出了一点:“壁虎”在某次偷听中,隐约听到了蔡瑁与其心腹密谋,似乎打算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刘琦彻底“外放”或“处置”,以绝后患。虽然具体计划不明,但其杀机已然显露。这表明,蔡瑁集团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打压刘琦,而是要将其彻底清除出继承序列,甚至可能危及他的性命!
同时,情报还大致梳理了目前荆州官场上,围绕着两位公子形成的两个隐秘阵营。支持刘琮的,自然是以蔡瑁、张允为首的外戚集团,以及一部分趋炎附势的本土官员。而暗中同情或支持刘琦的,则主要是以伊籍、以及部分对蔡氏专权不满的老臣和寒门士人为主,但他们势单力薄,且不敢公开表态。至于蒯越、蒯良兄弟等大族,则继续保持着暧昧的中立,似乎在等待最终的胜负分晓。
读完这份密报,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将卷轴缓缓合上。烛火跳动,映照着我平静的面庞,但我的内心,却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不仅仅是荆州的内部隐患,这简直就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旦刘表身体出现状况,或是外部压力(如曹操南下)达到临界点,这场围绕继承权的残酷斗争,必然会以最激烈、最血腥的方式爆发出来,将整个荆州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对于我们这些寄人篱下、本就如履薄冰的外来者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荆州内乱,蔡瑁等人第一个要清除的,恐怕就是我们这支“心腹之患”。
但是,危机之中,往往也蕴藏着转机。
我的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开始迅速分析这份情报带来的所有可能性。
刘琦!这个在绝望中挣扎、性格懦弱却又心怀不甘的长公子,不正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吗?
他缺乏实力,缺乏魄力,但他的身份是“长子”,在宗法礼教深入人心的时代,这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道义优势。他痛恨蔡瑁集团,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他渴望摆脱困境,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够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伸出援手,或明或暗地给予他支持,甚至为他指一条“生路”(比如,历史上诸葛亮建议他外放江夏),是否就能将他,以及他背后那部分虽然微弱、但仍然存在的同情力量,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棋子?
利用他对蔡氏的仇恨,挑动荆州内部的矛盾,牵制蔡瑁的精力,为我们争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利用他的“长子”身份,在未来可能的变局中(比如刘表病危或去世),占据道德制高点,对抗蔡氏拥立刘琮的图谋? 甚至,在更长远的未来,如果操作得当,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扶持刘琦,间接地掌控荆州的部分权力?
一个个大胆而冷酷的念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极其隐秘地进行。与刘琦接触,必须通过最可靠的渠道,不能留下任何把柄。而且,绝不能让主公刘备知道我的真实意图。以主公的仁德和对汉室宗亲的情感,他或许会同情刘琦的遭遇,但绝不会同意我这种将刘琦视为“棋子”的冷酷算计。
这件事,只能由我,以及绝对忠诚于我的玄镜台,在幕后悄悄操纵。
我再次看向那份密报,目光落在了锦瑟(貂蝉)的批注上。她敏锐地指出了蔡瑁可能对刘琦下杀手,这既是风险,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催化剂”。如果能让刘琦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或许更能促使他下定决心,寻求我们的帮助。
“继续深挖。”我在心中默默下令,“盯紧蔡瑁针对刘琦的下一步动作,同时,寻找一个绝对安全、不引人注意的机会,尝试与刘琦身边最可靠的人建立初步联系。”
荆州的这潭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浑浊。但这浑水之中,却也藏着摸鱼的机会。
二子之争,这道看似致命的裂痕,或许,将成为我撬动整个荆州格局,为我们这支潜龙,争夺到一线生天的关键支点。
夜色更深,万籁俱寂。但我知道,在这片沉寂之下,无数的暗流正在加速涌动。而我,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和清醒,才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为自己,也为追随我的所有人,找到那条唯一通往胜利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