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清看着眼前这乱糟糟的场面,指尖敲了敲案几:
“都吵什么?流民是来寻活路的,不是让你们抢去当工具使的!”
他拿起案上的舆图,笔尖重重点在几处标记着“荒田”“淤地”的地方,“宿清县的荒田划给三千户,县里需及时租给耕牛籽种;
九湾的水泽地划给两千户,须配懂治水的农倌指导;
泗水的桑林分给再分两千户,你们从流民里挑些会缫丝的妇人……”
他一边说,一边在图上圈注,声音沉稳有力:“记住,给他们的不光是荒地,得是能长粮食、能过日子的指望。
谁要是敢克扣籽种、强占他们的收成,破坏了稳定,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帐内霎时静了,那些吵吵嚷嚷的官员看着案上的舆图,脸上的急切渐渐变成了郑重。
他们心里清楚,这些握着锄头的流民,不是任人拿捏的数字,而是能让土地复活的火种。
——只要给他们一方安稳,那六万多双勤劳的手,定能让千里沃野重焕生机,让那些沉寂的村落重新升起炊烟。
————
武川府衙的议事厅内,檀香袅袅,映着满室官员的身影。
罗知府端坐主位,手指轻叩着案上的卷宗,目光扫过众人:
“今日召集各位,是要把府内诸事梳理清楚。眼下南部有流民袭扰,北部有叛军虎视眈眈,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啊。”
话音刚落,黄同知便拱手起身,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
“大人,刚收到涂山县传来的捷报。
——平寇将军杜尚清不仅在那里稳住了流民潮,还从中吸纳了数万劳力,分拨到各县填补空缺。
这可真是一举两得,既消了祸事,又添了人手,南部几个县的荒地,这下总算有指望了!”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
有人抚掌道:“杜将军这手高啊,把流民变成劳力,可比单纯驱赶强百倍!”
也有人点头:“是啊,咱们府添了这些人丁,明年的赋税怕是能增不少。”
罗知府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转向守备张定方:“张守备,北边的河堤防线,还得劳你多费心。”
张定方起身抱拳道:“大人放心!末将已带着一万守备军在白水河沿岸布防,日夜轮班巡视。
沿岸的码头、渡口都设了卡,别说叛军细作,就是一只鸟想偷渡,也得先过了末将这关!”
他声音洪亮,带着股军人的硬朗,“只是近日河水汛期已至,河堤有些地段怕撑不住,已让人加派了人手加固。”
罗知府颔首:“做得好。水患、兵患都得防,半点马虎不得。”
他顿了顿,取出一份文书,“再过几日,本官便要启程回京述职。
按永泰朝的规矩,知府三年一赴京,得向吏部把这三年的行政、财政、司法诸事一一说清。”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郑重起来:“吏部的‘大计’考评向来严格,不光看述职,还得结合督抚的考评。
我不在期间,府内大小事务,就按今日议定的章程来——黄,柳两位同知主理民政,刘督邮,张守备守好北边防线,各县令抓好农桑赋税,谁也不许出纰漏。”
下面一众官员齐声应道:“属下遵命!”
大伙纷纷表态,定会各司其职,守好武川府的安稳。
罗知府看着眼前这班人,心里稍稍安定。
武川府这盘棋,南部已稳,北部虽紧,却也有张定方这员老将盯着。
只要这期间不出乱子,待他从京城述职回来,定能让武川府的境况再上一个台阶。
议事厅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这府城眼下的局势——虽有阴影,却已透着光亮。
————
杜尚清在涂山县的临时营地里最后巡视了一圈,流民们已按名册分往各县,营盘里只剩下打包好的军械和整装待发的丰水县援兵。
他将傅县尉叫到跟前,手里攥着份防卫布防图:“城西的粮仓和北门的渡口是要害,你需带官兵守好;
王、焦两家的人马分驻东、南两关,每日卯时互换口令,不得有误。”
傅县尉接过布防图,指尖在上面重重一点:“请将军放心,属下与王、焦二位乡绅约法三章,若有疏漏,任凭军法处置。”
旁边的王地主忙拱手附和:“我等已备足了箭矢和滚石,就是来十股流民,也能给他们挡在城外。”
杜尚清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大股流民早已被他用“江南富庶流油”的公告引向南方,如今涂山县境内只剩些零星小股在乡野流窜。
这些人多是老弱病残,或是心存侥幸想留在附近“捡漏”的,成不了气候。
“明日让衙役把新公告全境张贴。要广而告之,一定把各地官府招人开荒的消息散播出去”
杜尚清对傅县尉道,“凡愿留下开荒者,即刻登记分田,县衙给籽种;
想南下的,发三日干粮,指明去丰水县的路——咱们县正缺人手,我已同各镇打过招呼,定会妥善安置。”
傅县尉应着,心里清楚这公告的分量。
那些小股流民本就人心惶惶,见官府既给活路又指方向,要么为了安稳留下种地,要么索性追着大股流民去南方讨生活,断不会再聚在涂山附近滋事。
队伍启程时,晨光刚漫过城头。
杜尚清勒住马,回头望了眼涂山县城墙,丁县令,傅县尉正带着人在城楼上拱手送行,王、焦两家的旗号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扬鞭轻喝,马蹄声踏碎晨露,丰水县的援兵紧随其后,队列在土路上拉出长长的线。
身后的涂山县渐渐远了,杜尚清知道,经此一役,这座曾被流民围困的县城,总算能喘口气了。
而那些流窜的小股流民,用不了几日,便会如潮水退去般消散。
——要么归于田亩,要么奔向远方,总归是离了涂山这片是非地。
韦修平率领四百骑兵先一步开拔,杜尚清亲自率领五百精兵,押送着三万流民浩浩荡荡紧随其后。
这些流民心里都是平静的,因为他们一进入丰水县就看见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农民看见地里庄稼,比看见什么都开心。
流民们原本还有些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