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至治元年六月的大明湖,刚过梅雨时节,空气里还飘着荷尖的清润气。云庄的竹篱笆外,一艘乌篷船慢悠悠靠了岸,船上下来个身着青布长衫的人,手里攥着本卷边的《孟子》,头发里掺了几丝白,却丝毫不显老态——正是刚辞了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

他站在湖边,望着粼粼波光里的云山倒影,长长舒了口气。这一退,可算把京城里的乌烟瘴气都抛在了身后。谁能想到,九年后,他会在这片湖光山色里啸傲林泉,把满腔心事都写进散曲里;更没人想到,元廷后来七次派官来召,他都摇着扇子婉拒,唯独一次,却连家都没顾上多待,星夜就往火坑里跳。

要讲张养浩的故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至元七年,张养浩生在章丘一个小商人家里,父亲张郁常年在江淮跑买卖,家里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可张家人心里,总揣着个念想——他们祖上出过唐代名相张九龄,这份荣耀,到了张养浩这儿,父亲张郁总盼着能续上。那会儿元廷还没开科举,可忽必烈已经听了耶律楚材、刘秉忠的劝,要推“汉法”,读书人靠学问当官,眼看着就有盼头了。

所以张养浩打小就没像别的孩子那样摸鱼捉虾,天天抱着儒家典籍啃。天不亮,母亲刚点上油灯,他就凑在灯前翻《论语》,字认不全就查《说文解字》;夜里读到三更,母亲催着睡觉,他总说“再读一页,就一页”,有时候捧着书就睡着了,头歪在案上,嘴角还沾着墨汁。街坊邻居见了都笑,说“张郁家的小子,将来准是个做大官的料”。

这份苦读,还真没白费。至元二十九年,二十出头的张养浩揣着自己写的策论,进京去拜谒平章政事不忽木。不忽木是色目人,却最看重有真才实学的汉人,尤其见张养浩说起“修齐治平”时,眼睛亮得像有光,心里顿时喜欢上这个年轻人。他拿着张养浩的策论,在朝堂上逢人就夸,先是举荐他做了礼部令史,后来又调去御史台当掾史,再往后,干脆推他去中书省当掾属,最后还选他去堂邑当县尹——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恩典。

要知道,那会儿的大元帝国,虽说喊着“混一华夷”,可骨子里的等级分得清清楚。中枢的要职、地方的正职,大多是蒙古人、色目人当,汉人要么在底下做小官,要么干脆躲在山里当隐士。就连赵孟頫那样的大才子,元廷也只把他当“会画画的文人”,没给过实权。张养浩一个汉人,能得到不忽木的青眼,既能为国做事,又能为民分忧,这份幸运,可不是谁都能有。

到了堂邑,张养浩才算真正懂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思。他刚到县衙,就先去了监狱,一进门就愣了——牢房里挤得满满当当,大多是面黄肌瘦的老百姓,眼神里满是惶恐。他叫狱卒把囚犯一个个带出来问话,才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大盗,都是因为天旱收成差,家里没粮,孩子饿得哭,才不得已偷了点粮食或布匹。

张养浩蹲在狱门口,听着囚犯说“大人,我不是想偷,我家娃三天没吃饭了”,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当即让人把这些囚犯都放了,还让人给他们每家送了点粮食,只跟他们说“以后别再做这事了,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自己的良心”。那些囚犯跪在地上,哭得鼻涕眼泪混在一起,嘴里不停喊“谢张大人”,后来还互相告诫“可不能再犯错,别对不起张公”。

在堂邑的三年,张养浩没闲着。审案子时,他总先问清楚前因后果,不冤枉一个好人;地方上的豪强欺负百姓,他带着衙役上门说理,硬是把被占的田地给百姓要了回来;碰到灾年,他就开粮仓放粮,自己还掏腰包给穷苦人买药。慢慢地,“张县尹清正”的名声,在齐鲁大地传得家喻户晓。

大德九年,张养浩升了监察御史。这官虽不算特别大,却能监察百官,说话有分量。可当了这官,张养浩才看清朝堂的真面目——那些高官要么飞扬跋扈,要么忙着争权夺利,谁管底下百姓的死活?他想起堂邑百姓饿肚子的样子,再看看眼前这些人的嘴脸,心里的火气就往上冒。

他“入则和皇上争是非,出则和大臣辩可否”,见着弊政就说,见着贪官就参。至大三年,他干脆写了篇上万字的《时政书》,把政局混乱、吏治腐败的事儿全抖了出来,字里行间全是激愤,就差指着鼻子骂那些权臣了。可那会儿的武宗,哪听得进这种话?看完奏疏,当场就发了火,再加上权臣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张养浩“以下犯上”,差点就把他抓起来。最后虽说没坐牢,却也被罢了官,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

张养浩倒也不后悔,收拾行李的时候还跟家人说“我没说错话,百姓过得苦,就得有人替他们喊”。

直到至大四年,仁宗即位,情况才变了。仁宗想推“以儒治国”,还想恢复科举,早就听说张养浩直谏的名声,赶紧把他召了回来。这几年里,张养浩一路升官,最后做到了参议中书省事,还主持了元代第一次、第二次会试。看着考生们捧着试卷,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张养浩心里也热乎——他觉得,一个“致君泽民”的时代,好像真的要来了。

可天不遂人愿。仁宗刚把新政推起来,延佑七年就去世了,英宗接了位。英宗跟仁宗不一样,性子刚愎自用,对大臣管得极严,再加上皇后和权臣之间互相拆台,朝堂又乱成了一锅粥。

有一年元夕节前,张养浩听说宫里要张灯结彩,花的都是百姓的税钱,心里又急了。他找左丞相拜住,递上《谏灯山疏》,说“现在百姓还有好多没饭吃,宫里却花钱搞这些虚的,实在不该”。英宗看完疏,气得把奏疏扔在地上,可转念一想,张养浩说的是实话,又没法反驳,最后不仅听了他的劝,还赏了他些东西。

可就是英宗这又怒又赏的态度,让张养浩心里打了个寒颤。他太清楚官场的凶险了,今天能赏你,明天说不定就会因为一句话治你的罪。至治元年六月,他找了个“父老需要赡养”的理由,突然辞了官,头也不回地回了大明湖旁的云庄。

这一归,就是九年。

回到云庄的张养浩,活成了真真正正的“隐士”。每天早上,他先去湖边散步,看荷花从荷叶里钻出来,听沙头的鸟叫;中午在书房里写散曲,笔锋里全是自在——“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写的是会波楼的景色;“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道的是心里的舒坦。傍晚的时候,他就跟邻居下棋,喝两杯淡酒,说起京城里的事,只笑着摇头“那地方,我可不想再去了”。

英宗其实没忘了他。张养浩归里才四个月,元廷就派官来召他当礼部尚书,他摆着手说“我年纪大了,做不动官了”,硬是没去。后来英宗、拜住被人刺杀,元廷又先后七次来召,不管是让他当刑部尚书,还是当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他都婉言谢绝。

他不是不想做事,是看透了——朝堂还是那个朝堂,就算回去,也未必能帮到百姓,反而可能把自己搭进去。不如就在这云庄里,把满腹情思都洒在湖光山色里,安安稳稳过余生。

可天历二年正月,一封急信打破了云庄的平静——关中大旱,饿殍遍野,元廷再次召他,让他去当陕西行台中丞,主持赈灾。

那天,张养浩正在湖边看荷花,儿子把信递给他。他拆开信,越看脸色越沉,手都开始抖。信里写着“关中大旱,饥民相食”,这六个字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他想起堂邑那些饿肚子的百姓,想起《孟子》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心里的天平一下子就歪了。

那会儿他已经六十岁了,母亲也八十多了,家里人都劝他“爹,你年纪大了,关中那么远,路上又苦,别去了”。张养浩没说话,当天就把家里的钱财都拿了出来,分给了街坊里的穷苦人,又跟母亲磕了三个头,说“娘,儿子不孝,可关中百姓在等着我,我不能不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往关中赶。一路西行,景色越来越惨——地里的庄稼全枯了,像一堆堆干草;路边的树皮被剥光了,有的地方还能看到饿死的人,没人收尸,就那样躺在路边;偶尔碰到几个流民,个个面黄肌瘦,衣服破得遮不住身子,见了他就跪下来求“大人,给点吃的吧”。

张养浩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喘不过气。他让随从把带的干粮分给流民,碰到饿死的人,就找块地方把他们埋了,还对着坟头作揖;有个老百姓为了给母亲治病,要卖自己的孩子,张养浩见了,当场就掏出钱给了那家人,抱着孩子哭“苦了孩子,苦了百姓啊”。

到了陕西,他更是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赈灾的地方。白天,他忙着给流民发粮食、设粥棚,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晚上,他就对着天祈祷,希望能下一场雨,常常跪在地上,直到天亮。有人劝他“大人,您歇会儿吧,身体要紧”,他总说“百姓还在饿肚子,我怎么能歇?”

那段日子,他写了首《一枝花·咏喜雨》,里面有句“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道尽了他的期盼。后来真的下了雨,地里的庄稼慢慢绿了,流民也少了些,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可转头看到还有人在赶路逃荒,又皱起了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可谁也没想到,天历二年七月,张养浩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刚开始他还强撑着处理赈灾的事,后来连床都下不了,弥留之际,他还拉着随从的手说“一定要把粮食发到位,别让百姓再饿肚子”。

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去,陕西的百姓哭成了一片,好多人自发地给他送葬,嘴里喊着“张大人,您别走啊”,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

张养浩这辈子,活得像颗孤星,在元季的浊世里,始终亮着“为民”的光。他有为民请命的胆魄,敢在皇帝面前说真话;他有济天下苍生的壮怀,六十岁还能为了赈灾奔波;他心里装着孟子说的“浩然正气”,不管是当官还是归隐,都没忘了百姓。

数百年后,我们读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还能感受到他对百姓的心疼,对世事的无奈。

古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上天要让孔子来唤醒世人。这句话,用在张养浩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该有人记得百姓的苦,都该有人为百姓做事——这,就是张养浩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屈尊归来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反派,开局路遇女频剧情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