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全面排查所有天民系学堂、斋舍、实验室,电路、消防、通道等隐患逐一登记整改,三日一通报、七日一复查,责任落实到人;
其二:编写《应急实操手册》,涵盖火灾、洪涝、踩踏等场景,要求师生人手一册,熟读背诵,每月开设两课时实操演练,从灭火器使用到逃生路线规划,逐一考核过关;
其三:设立安全督查组,由陈珏亲任组长,林逸风分管,每月随机突查各学堂,考核不合格者,学官免职、教员停薪,直至整改达标;
其四:将应急教育纳入实学核心课程,与农桑、格物同等权重,明确 “无安全,不实学”,要求各地盟友学堂同步推行。
其五:不仅仅是火灾,水患,地震等等应急天灾,各地要结合实际,进行举一反三针对性演练。
行动之初,亦有质疑之声,认为此举占用课业时间。陈珏在学派大会上拍案直言:“实学旨在育人兴邦,若连学子性命都护不住,谈何兴邦?应急之学,是保命之学,是底线之学,必须抓实抓透!”
他亲自带队参与演练,手持灭火器演示操作,躬身为学子讲解逃生技巧,往日伏案着书的学者,此刻成了最较真的 “安全教官”。在他的推动下,天民系学堂掀起全员学应急的热潮,隐患排查常态化、应急演练实操化,渐渐形成制度。
天民系中学失火之事很快传遍网络,并未如世家预料般引发声讨,反倒收获一片赞誉。有网友翻出金陵旧事:【当年金陵广场货摊失火,陈先生是第一个提灭火器冲进去的,他对安全从来不含糊!】
【对比那些出了事就推诿的世家商号,天民学派主动担责、全面整改,这才是做事的样子!】
【先生早有应急要求,是执行出了偏差,这般较真整改,值得所有学堂效仿!】
质疑声很快被淹没,连世家掌控的平台也难掩舆论倾向,毕竟推诿塞责是旧势力通病,天民学派的担当反倒衬得他们愈发不堪。
半年隐患排查,结果触目惊心。天民系三百一十七所学堂、五百三十余处斋舍及实验室中,查出电路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灭火器材失效等重大隐患共计近千处,部分偏远学堂甚至存在 “消防设施仅为摆设” 的情况。陈珏看着排查报告,指尖泛白,自责不已:“是我督导不严,只重课程革新,却疏忽了最基本的安全底线,这笔血的教训,必须刻进骨子里!”
在全学派紧急大会上,陈珏目光沉凝:“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实学育人,首在育‘活’人,若只读死书、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纵有满腹经纶,也难担兴邦之责!从今日起,分级实训,刚性执行,绝不容流于形式!”
话音落,一系列实训制度迅速落地:
小学部: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专攻队列整齐、口令应答、基础避险动作,要求人人做到 “令行禁止、反应迅速”;
初中部:每年增设一月集体军训生活,涵盖宿舍内务、物资整理、小组协作应急,培养规则意识与团队默契;
高中部:每学期组织一次野外集训,包含地形辨识、简易庇护所搭建、紧急伤病处理,锤炼抗压能力与实操本领;
天民大学:开设 “应急统筹课程”,教导天民学子在应急事故之中如何指挥处理,包含基础指挥课程,险情认知及处理。
分级实训制度一经公布,网络上争议再起,各方声音交织:
【不过一场失火,至于兴师动众搞这么多训练?耽误读书得不偿失!】
【小学练队列、大学搞统筹,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世家出了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民学派太较真了,投入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反对 + 1,实学本该专研农桑格物,搞这些 “花架子” 纯属资源浪费!】
支持声也未曾停歇,与质疑声形成对峙:
【先生说的没错,保命的本事怎么能算浪费?】
【之前排查出近千处隐患,说明真的需要严抓,有备无患总比出事后悔强!】
【对比其他学堂的敷衍,天民学派这才是对学子负责!】
面对舆论喧嚣,陈珏始终不为所动,只在学派内部强调:“实训成效不在一时争论,而在长远无虞。实学既要教做事,更要教避险,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但是对于这一命令,哪怕是天民系内部,也有很大的意见,毕竟需要挤占正课时间,面对天民系内部的隐性抵制 ,包括部分学官阳奉阴违、学子抱怨训练辛苦,陈珏一改往日温和,态度强硬到不容置喙。安全督查组带着章程奔赴各地,对推诿拖延的学堂当即免去学官职务,对消极怠工的教员暂停授课资格,三日内必须全员参训,“要么按规练,要么卷铺盖”,铁血手段之下,反对声渐渐销声匿迹。
实训推行三月,天民系各学堂风貌剧变:
小学堂的操场上,孩童们身着统一青布校服,列成整齐方队。起初还有人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教头一声 “立正”,虽有稚童身形摇晃,却无人敢再喧哗。一遍遍重复摆臂、踢腿、看齐,稚嫩的口令声从散乱到洪亮,不过半月,便能做到令行禁止,哨声起,队伍即刻肃立;指令下,转身齐整如刀割。家长们隔着校门张望,见往日调皮的孩子站姿挺拔、眼神专注,纷纷感叹:“这才是育人,不光学知识,还练规矩。”
初中部的宿舍里,豆腐块般的被褥铺得平展,洗漱用品摆成一条直线。集体军训中,学子们分组演练应急包扎、物资快速收纳,遇到模拟 “火情”,能在三分钟内按预定路线疏散集合,往日松散的团队,渐渐有了默契与纪律。有学子私下说:“一开始觉得累,后来发现遇事不慌了,整理东西也利索了。”
高中部的野外集训地,学子们背着行囊穿行在郊野。辨认风向标确定方向,用树枝和油布搭建临时庇护所,用随身携带的简易工具处理划伤、扭伤,往日握笔的手,如今能熟练打结、生火、过滤水源。有带队教员记录:“从前遇雨就乱作一团,现在能各司其职,半小时内就能搭建好避雨棚,这就是实训的用处。”
天民大学的讲堂里,学子们围着沙盘,模拟各种险情以及其处理方式,争论的同时,各种奇思妙想在不断迸发,很多想法都让人眼前一亮,而面对各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都逐渐总结出了也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