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青城论道的消息传开,全网瞬间沸腾。各大平台连夜推出 “青城论道?最想问陈学统的问题” 排行榜,不到一日,投票数便破了千万:
【“心即理” 若为真,为何还要学算学、辨器物?难道这些不是心外之学?】(290万票)
【您说 “知是行之始”,可有人自认 “知理” 却从不践行,这算真 “知” 吗?】(240万票)
【旧学讲 “格物致知” 需穷究事物,您却讲 “格物在正心”,哪一个才是根本?】(200万票)
【学问只向内求心,会不会让人变得空疏无用,脱离实际?】(160万票)
【天民学不引古籍典章,全凭您一己之见,如何保证其真理性?】(110万票)
评论区里,期待与质疑交织:
【终于能问清楚 “心即理” 了!之前总觉得这说法太玄,怕只是空谈!】
【那些老儒肯定要揪着 “无典可依” 发难,陈先生得靠道理赢!】
【第一次公开论道啊!要是能把 “心与行” 的关系讲透,天民学的根基就稳了!】
【真不知道这次会问出什么问题。】
【天民学,诞生还不足一年的时间,真的能够解答出所有问题吗?】
【陈珏与天民学派自诞生起就备受争议,这一次那些敌对的世家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如果陈珏下不来台,对于势头正盛的天民学派肯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甚至可能由盛转衰。】
【一年就由盛转衰了?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这是任何学派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接受质疑,解答疑惑,那么这个学派又有什么用呢?】
网络上的争议更甚,各种猜想甚嚣尘上,虽然不少天民学派的拥趸支持陈珏,但是总体上来说持悲观态度的人比较多,不过大多数人对于陈珏都是持包容态度,毕竟陈珏的年纪摆在这里,天民学派但是时间太短,还有不少人认为让风头正盛的陈珏吃点亏也不是什么坏事。
总之,万众期待之中,重阳节前的青城山,比往日热闹了何止十倍。
三清殿前的广场已被人声围满。青石板路上,持票人排着长队,验票的吏员手里捏着名册,这数百个座位,是从千万网民里随机抽签选出的,连迟到半刻的,都被现场补抽的人补了位,连广场外围的石阶上,都挤满了没抽到票却不肯走的人。
前排的贵宾席上,坐着的皆是大华文坛泰斗:韩启轩穿件灰布长衫,手里捏着把折扇,扇面上题着 “文以载道”;陆景川斜倚着栏杆,指尖转着支湖笔,丝毫没有诗坛宗师的稳重,目光里带着几分期待;另一边,齐鲁陶氏、河东崔氏果然也来了,两队人都是面色冷峻,眉头微蹙,显然是来者不善。
直播镜头扫过全场,云台稳稳对准台前的辩论席,陈珏的位置在中间,左右各留了两个空位,是给提问者的。直播间里,在线人数已破三千万,弹幕刷得像瀑布:
【前排泰斗阵容好强!韩启轩和陆景川都来了!这是陈珏的铁杆盟友了吧。】
【那是崔家和陶家吧!都是老朋友了(滑稽)】
【怎么没见到崔陶两家的那几张老面孔?】
【哈哈哈哈,怕是在陈珏面前没有脸露面了。】
【我朋友抽到票了!刚发消息说现场挤得连呼吸都难!】
【终于要开始了!第一个问题会是谁提?最高票那个吗?】
【龙争虎斗啊。】
辰时一到,韩浩起身敲了敲案上的铜铃,广场瞬间静了。他声音洪亮:“今日‘青城论道’,不问出身,不论文阶,有问则提,有辩则答,只求把道理说透。首问,取直播间最高票‘心即理’若为真,为何还要学算学、辨器物?难道这些不是心外之学?”
心学根本问题:“心即理” 还是 “理在物”?而这也是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核心分歧所在,是心学的 “起点问题”,直接决定了修养路径的差异,此问题的本质是 “道德的根源在哪里”,是外在的客观法则,还是内在的本心良知?
果然,世界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哪怕是换了一个世界,这个针对心学的问题依旧被提了出来。
陈珏缓缓起身,天民学袍衬得他神色沉静,目光扫过前排陶崔两家紧绷的面容,最终落在辩论席中央的 “心即理” 的提问牌,声音透过殿宇间的回响,清晰传至每一处角落:“诸位问‘心即理’为何需学算学、辨器物,实则是将‘理之本体’与‘显理之具’混为一谈。天民学所言‘心即理’,非谓本心能生数字之巧、器物之形,而是说‘理’的根源在本心,算学、器物皆为‘理’从本心显化于外的工具,绝非心外另有一理可求。”
他指尖轻叩木牌,进一步剖白:“本心为‘理之体’,万物为‘理之用’,体用不二,理与显理之具从非两途。本心之中,固有‘辨是非、明公私’之理,然此理若仅存于内,不借工具显化,则如烛火藏于匣中,虽有光而不能照物。算学之‘加减乘除’,是将本心‘明公私、不欺瞒’之理,借数字显于账目、田产之间;器物之‘形制用法’,是将本心‘利民生、便事务’之理,借器物显于耕作、工坊之内。工具是‘用’,本心是‘体’,用为体服务,体借用以显,何来‘心外之学’?”
这番话落,陶家子弟陶显祖立刻起身,语气带着几分尖锐的质疑:“陈学统此言差矣!若理真在本心,为何稚子不知算学、不识器物?需经先生传授方能通晓。这难道不是说明理在外部,需向外求索?”
陈珏不慌不忙,反问:“稚子不知算学、不识器物,是不知‘显理之法’,非不知‘理之本体’。稚子见人欺瞒会愤,见人困苦会怜,此便是本心之理初显;然如何用算学辨账目之欺,用器物解困苦之难,需学‘工具之法’。这是学‘显理的路径’,非学‘理的根源’。正如人有‘视物’之能,此能在目之本体,然需借眼镜矫正方能远视,眼镜是‘助视之具’,非‘视物之能’在外;稚子学算学器物,亦如借镜助视,是助本心之理显化,非本心无理发外求。”
崔家旁支崔承业随即接话,语气带着旧学的执拗:“旧学言‘格物致知’,需‘即物而穷其理’,若如陈学统所言,理在本心,那‘格物’岂不成了无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