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啊?”
随着门铃声落下,房间之中响起了韩启轩的声音。
“韩老,是我。”
“是小陈啊,快进来。”
房门打开,韩启轩看到陈珏,热情的将陈珏迎了进来。
“小陈,这么晚,是有什么事情吗?”
眼角已经看到陈珏手中的卷轴,心中略微有了答案,但是韩启轩还是主动询问。
“刚刚偶有所得,夜不能寐,还请韩公斧正。”
长吸了一口气,陈珏将手中的卷轴恭敬的放到面前的桌案上,神色恭敬的说道。
“哦?是诗词吗?那我可得看看了,我和你说,当时你的那篇《北戴河》,看的我可是夜不能寐......”
随着卷轴打开,韩启轩的声音渐渐低沉了下来。
一百五十余字,韩启轩看的极为漫长。
时间仿佛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住了。
静谧无声,只有窗外的轻抚而过的山风,穿林打叶,带起一片沙沙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不知过了多久,韩启轩终于回过神来,怅然的将这篇文章放到书桌上,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此刻只有茶壶烧水的咕噜声,两人谁都没有打破沉默。
“咔。”
水烧开,自动跳闸,整个世界像是重新按下了启动键。
“喝茶,喝茶。”
韩启轩惊醒,伸手去取水壶,好像无事发生一般。
但是陈珏还是看到,那双颤抖的手,代表了面前老人内心的波澜。
“韩老,还是我来吧。”
陈珏抢先一步,将水壶提起,倒入茶壶之中。
简单的洗涮之后,重新沏泡,先给韩启轩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一把年纪的,还让你年轻人看笑话了。”
韩启轩强笑道,这次却并没有端起茶杯。
又是良久,最终还是韩启轩主动打破了沉默。
“这篇文章真是你写的?”
“确实。”
心中给昌黎公道歉,陈珏还是承认了下来。
毕竟如果坦白自己是个穿越者,保不齐会闹出什么乱子,正常人也不会去这么做。
说什么古籍残片,到时候还是得圆更多谎,毕竟今后自己可是要批量产出这些思想文章,还不如痛快的承认下来。
一点一点的拉高阈值,到最后自己无论掏出什么东西,都不会有人质疑。
自己来这个世界是要改变什么的,可不能在这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消耗时间。
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余寿几何?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享受了这个世界的物质,赋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于情于理自己都得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好的变化。
这就是陈珏此刻的想法。
完全没有了最开始游山玩水,得过且过,终老一生的想法。
只能说人的思想都是在不断转变的。
反正已经嘎过一次了,这一辈子没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别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敢为天下先。
这一刻,陈珏无比的坚定。
仿佛是读懂了陈珏眼中的意志,韩启轩长叹了一声。
“此时还是需要从长计议一番。”
看到陈珏有些冷漠的表情,韩启轩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解释了一番。
“这篇文章,一个不好就会掀起波澜啊,必须慎重对待。”
听到这里,陈珏目光一暗,看来这大华国,水比自己想的还要深啊。
“这不过是一篇文章罢了。”
陈珏还是不忍放弃,出声辩解。
“他确实只是一篇文章啊。”
韩启轩喃喃自语。
“可是你知道的,这不是普通的文章。”
“真的没有机会吗?”
陈珏此刻的语气已经有些生硬了起来,有失望,有伤感,有失落。
可是就是没有气馁。
“当然不是。”
沉默了良久,最终韩启轩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最终说道。
听到这话,原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打算从长计议的陈珏,惊喜了起来。
“韩公!?”
听到陈珏惊喜的声音,韩启轩的嘴角带笑,脸上的表情格外的慈祥,目光就像是看着一块绝世美玉。
“小陈,你还没有取字吧。”
听到韩启轩的话,陈珏愣了一下,紧接着回答道。
“晚辈还没有取字。”
“呜,那我就给你取一个字,不知道你可愿意啊?”
陈珏自然能够感到此刻韩启轩表达出来的回护与善意,更何况以韩老的地位,给自己取一个字,也没有任何不妥。
“愿意,自然是愿意的。”
“珏,美玉也。”
拿起此刻已经温下来的茶盏,韩启轩站起身来,沉思片刻。
“便取字‘玉修’吧。”
陈珏,珏代表美玉,取字玉修,其中孕育自然不言而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是在勉励自己,还需要不断地雕琢自身,不可懈怠,更是表达了对于自己的期望。
同时还是在告诫自己,做事不可急躁,哪怕是玉石,也需要不断地修缮才能够成为瑰宝。
“谢过韩公。”
“此事我已知晓了,你还是容我先考虑一番。”
韩启轩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陈珏此刻也放下心来,起身告退。
走在回房间的路上,陈珏的心情没有了来时的沉重。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这个华国,貌似还是存在一些愿意改变的世人存在。
陈珏最怕的就是世家沆瀣一气,自己孤军奋战。
但是现在看来,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那种程度。
哪怕是在高层之中,也是有一些眼光独到,已经发决弊病,从而愿意改变的精英。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前世已经给了自己明确的答案。
团结大多数,将自己朋友搞得多多的。
只是这如何交朋友的问题,却也是一门大学问。
看着陈珏离开,韩启轩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
华国的弊病,其实任何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但是一直没有人敢于碰触,就连上次陆景川顺势而为提议的高考减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都只敢旁敲侧击的试探,这篇文章所表达出的内核,更是直接碰触到了华国的统治根基。
或者说是世家的根基。
这让韩启轩怎么不慎重。
虽然所有人知道如今的华国许多政策已经尾大不掉,但是却没有人敢开这个口。
不变大家还能同心协力修修补补,让这条破船在大海之中航行,毕竟此刻还有强大的外部压力存在。
但是一旦之内而变,各方势力已经习惯了千百年的划分,如何重新分配?
开科取士,广收人才,谁都知道这其中与国的好处。
但是,对于世家呢?
这无异于在世家碗里盛饭。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在英明的人,都不能免俗。
自己应当如何做?
韩启轩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上。
两边都是迷雾,谁也不知道隐藏在迷雾之中的是万丈深渊,还是一条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