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方向,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力量被高效地调动起来。
根据当年赈灾案的记录、巡河御史的密奏以及地方乡绅的举报信,一份尽可能详细的“潜在受害者”名单被整理出来,同时,另一份“重点复仇嫌疑人”名单的排查工作也紧张地进行着。
裴昭雪坐镇大理寺,听取着各路人马的回报。
“大人,名单上目前在京的、当年涉嫌贪腐的官员共有七人,除已遇害的赵御史、王主事外,其余五人已暗中加派了人手护卫,并已委婉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但并未透露具体案情,以免引起恐慌。”一名下属禀报道。
“当年因赈灾不力被罢黜或降职的官员吏员,目前在京或有踪迹可寻的,共十三人,正在逐一排查其近年行踪、社会关系,尤其是是否表现出对朝廷或当年同僚的强烈怨恨。”
另一名负责核查受害者家属的下属回报:“郡主,根据当年官府粗略统计的死亡和失踪名录,以及民间一些慈善堂的记录,我们整理出了一份可能对涉案官员怀有深仇大恨的幸存者或亲属名单。人数众多,且分散各地,排查起来极为困难。”
裴昭雪仔细翻阅着这份长长的名单,上面记录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名字,后面附着简短的遭遇:
父母双亡、妻离子散、家产尽没、冻饿至死……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场人间悲剧。要在这些人中,找到一个可能化身冷酷复仇者的人,如同大海捞针。
“重点筛选其中,符合以下条件的人。”
裴昭雪指示道,“第一,本身或其直系亲属中,有精通医术、药学,或曾从事相关行业的。第二,在灾后神秘失踪,或行踪诡秘,难以查证的。第三,性格偏激,曾有过激烈复仇言论或行为的。第四,近年来突然拥有不明来源的财富,或接触到非常识资源的。”
命令下达,庞大的官僚机器开始围绕这几个条件高速运转。
无数陈年档案被重新翻出,各地的线人被激活,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开。
然而,进展依旧缓慢。
时间过去太久,许多记录模糊不清,当事人或已离世,或远走他乡。
名单上一个个名字被提出,又因不符合条件或查无实据而被暂时搁置。
裴昭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知道,凶手就在暗处,像一条毒蛇,耐心地等待着下一个目标松懈的时刻。
而她,必须在下一朵“枯萎白梅”出现之前,找到他。
就在这时,苏九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文书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困惑。
“郡主,我按您的吩咐,交叉比对了幸存者名单和京城近年来有记录的、具备一定医药知识的人员名录,包括各大药铺的坐堂大夫、知名郎中的弟子、甚至太医院的低级吏员和学徒……”
她将文书递给裴昭雪,“确实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名字,但……感觉都差了点意思。要么是动机不够强烈,要么是缺乏获取毒蝇伞和冰魄石这种稀有之物的渠道和能力。”
裴昭雪接过名单,快速浏览着。
上面有几个名字被朱笔圈出,旁边标注着简单的信息:某药铺掌柜,其弟死于疫病;某江湖郎中,其父母在灾中丧生;太医院一名负责药材晾晒的杂役,家乡正在灾区……看起来都有嫌疑,但又都显得……过于“普通”。
似乎缺少了那种能够策划并执行如此精密、诡异复仇计划的狠厉与智慧。
“难道我们的方向错了?”
裴昭雪不禁怀疑,“或者,凶手隐藏得比我们想象的更深?他或许并非直接的受害者亲属,而是……代表了某种更庞大的、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的势力?”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中闪过——玄鹤卫?他们会利用这样的民间仇恨来制造混乱吗?
但这手法,又带着强烈的个人复仇色彩,与玄鹤卫以往那种更具政治目的的作风似乎有所不同。
线索纷乱如麻,真相依旧隐藏在重重的迷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