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须文答剌,舰队借着渐强的西南季风,航向愈发深邃的印度洋。海水的颜色从翡翠般的碧绿渐变为沉郁的墨蓝,涌浪也变得更加绵长有力。天空高远得令人心悸,南十字星座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指引着方向,也提醒着众人已深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船上的水手们,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海狼,面对这片浩瀚无垠、充斥着未知与传说的大洋,也不由得心生敬畏,行事愈发谨慎。
沈清辞几乎终日待在舱室,伏案于堆积如山的文书海图之间。她将沿途观测到的星象、洋流、风向、水温变化,与老船工的口述、古籍的残篇断简相互印证,悉心标注在那幅日渐详尽的西洋海图上。遇到不解之处,便虚心向随行的阿拉伯通事请教。她深知,在这片前人足迹罕至的洋面上,每一处新标注的暗礁、每一缕新记录的季风规律,都可能关乎整个船队的生死存亡。她的沉静与专注,感染着身边的人,连最初对她随行略有微词的官员,如今也对她整理出的航路纪要颇为倚重。
萧景珩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舰队的操练与戒备上。他下令各船保持紧凑队形,哨船前出二十里警戒,谨防佛郎机人可能的尾随或伏击。每日操演炮术、接舷战、损管救护,务求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能应对自如。经满剌加一战,官兵们对这位年轻统帅的信赖与日俱增,令行禁止,军容严整。
航行十余日后,了望塔上突然传来急促的警钟与呐喊:“前方有异!海面颜色大变!似有浅滩暗礁!”
萧景珩与沈清辞疾步登上舰桥,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前方数里外的海面,突兀地呈现出一片瑰丽而诡异的斑斓色彩,墨蓝、翠绿、乳白交织,与周围深沉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水下隐约可见大片阴影,仿佛潜伏着噬人的巨兽。
“是珊瑚礁群!范围极广!”经验丰富的老舵工惊呼,声音带着颤抖,“老爷,此地海图未有标记,乃未知险境!需立刻转向!”
“传令!全军减速!各船紧跟旗舰,依令转向,避开礁区!测量船前出,探测水深航道!”萧景珩临危不乱,一连串命令迅速下达。
庞大的舰队如同受惊的巨兽,缓缓减速,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航向,试图绕开这片死亡陷阱。测量船上的水手不断抛出铅锤,报出水深,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艘船上。
然而,祸不单行。原本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地阴沉下来,狂风骤起,卷起滔天巨浪,暴雨倾盆而下!能见度急剧下降,舰队在风浪中剧烈颠簸,维持队形变得异常困难。
“稳住!各船保持灯火信号联系!紧跟前船!”萧景珩死死抓住船舷,声音在风暴中依旧清晰。沈清辞也被亲卫护着退回舱内,但她坚持留在靠近舰桥的舱室,透过舷窗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情况,手中紧握着一卷刚标注到一半的海图。
风雨如晦,浪涛如山。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一艘位于舰队侧翼的补给舰“安济”号,因风浪太大,操舵不及,船底猛地传来令人牙酸的刮擦声——触礁了!
“安济号触礁!船体破裂进水!”凄厉的呼喊通过灯火信号传来。
“该死!”萧景珩一拳砸在船舷上,眼中闪过一丝焦灼,但立刻强制自己冷静下来,“命令‘安济’号全力堵漏,放弃部分负重!邻近战船‘威远’、‘定海’靠帮接应,转移人员重要物资!其余各船,继续规避礁区,不得慌乱!”
命令在风雨中艰难传递。水手们冒着被巨浪卷入大海的危险,在倾斜的甲板上拼命抢救物资,转移同袍。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危急。所幸平日操练严格,官兵们虽惊不乱,在“威远”、“定海”两舰的拼死救援下,大部分人员得以脱险,但“安济”号船体受损严重,大量补给物资沉入大海,显然无法继续航行。
经过一整夜的搏斗,风暴渐息。黎明时分,海面恢复了些许平静,只是那艘倾覆的“安济”号残骸,如同墓碑般斜插在远处的珊瑚礁上,诉说着夜的惨烈。清点损失,除“安济”号报废外,另有数船有轻微刮蹭,官兵十余人失踪,物资损失惨重。
阴郁的气氛笼罩着舰队。萧景珩面色铁青,巡视各船,安抚将士,处理善后。沈清辞则不顾疲惫,立刻着手重新核算物资配给,制定紧缩方案,确保剩余物资能支撑舰队抵达下一处可能的补给点。
回到“靖海”号指挥舱,萧景珩屏退左右,只留沈清辞在侧。他望着海图上那片新标注出的、吞噬了他一艘战船和十余名弟兄的恐怖礁区,沉默良久,才沙哑开口:“是我的疏忽……未探明航道,便贸然前行……”
“世子爷切勿自责。”沈清辞轻声打断他,递上一杯热茶,“天有不测风云,海有未知险阻,此非人力可尽知。此番虽遭损失,然主力犹在,将士用命,更探明了这片广阔礁区,为后来者标明了险地,避免了更大灾难。况且……”她顿了顿,指向海图上一处细微的标记,“妾身核对旧籍与几位老船工所述,结合此次遭遇,怀疑此地……或与古籍中记载的‘珍珠礁’有关。传说此地虽险,然礁盘之中,盛产极品珍珠,亦有罕见药材生长。”
萧景珩目光一凝:“珍珠礁?” 他自然知道珍珠的价值,若能补充一批,或可弥补部分损失,更重要的是,若能找到珍贵药材,对远征船队更是意义重大。但……“礁区险恶,风暴刚过,不宜冒险。”
“世子爷所虑极是。”沈清辞点头,“妾身之意,非是立刻大规模采撷。可派小艇,由熟谙水性的老手,趁风平浪静时,小心探查一番,若有所获,自是好事;若无,亦不勉强,标明的险地,亦是功劳。”
萧景珩沉吟片刻,觉得此计可行,既能安抚军心,或许还有意外收获,便点头同意:“就依你之言。选派得力人手,务必确保安全。”
两日后,风浪彻底平息,海面如镜。数艘小艇载着精心挑选的水手,在老船工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驶向礁盘边缘。沈清辞也征得同意,乘小艇随行观察,她希望能亲眼记录这片奇异海域的生态与地形。
阳光穿透清澈的海水,照亮了下方的神奇世界。五彩斑斓的珊瑚如同海底森林,形态各异的鱼群穿梭其间,美不胜收。水手们潜入水中,果然在礁石缝隙间发现了硕大圆润的珍珠贝,也采集到了一些可用于治疗外伤、清热解毒的罕见海藻。虽然收获不算特别丰硕,但足以让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
更重要的是,沈清辞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发现这片礁区的洋流走向颇有规律,并在一处隐蔽的礁岛背风面,发现了一处可供中小船只临时停泊、补充淡水的小海湾。她仔细绘制了草图,标注了水深与暗礁位置。
当小艇满载着珍珠、药材和珍贵的勘测数据返回舰队时,官兵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萧景珩亲自查看了收获,尤其是沈清辞绘制的那幅精细的礁区泊地图,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清辞,你此次立了大功!此地,可命名为‘靖海礁’,此湾,便叫‘安澜湾’吧!载入海图,永志不忘!”
“靖海礁”、“安澜湾”的名字,很快传遍舰队,既纪念了此次遇险,也寄托了平安的祈愿。一次危机,在冷静应对与细心探索下,竟化为了宝贵的经验与意外的收获。
舰队在“安澜湾”稍作休整,补充淡水,修复轻伤船只后,再次扬帆。经历此番风波,官兵们对远航的艰险有了更深体会,但信念也愈发坚定。萧景珩与沈清辞并肩立于舰首,望着前方依旧浩瀚无垠的印度洋,心中明白,更多的未知、机遇与挑战,仍在这星槎所向的万里波涛之中,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