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乔仲远的首肯和乔兰心的默许,张文瑾如同被注入了无穷动力,回到府中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他先是与父母再次细商,确定了聘请的官媒人选乃是与张家交好的一位鸿胪寺少卿的夫人,身份清贵,能言善道。
接着,便是准备纳采之礼。
张文瑾对此极为上心,几乎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
他拉着弟弟张文明帮忙参详,翻遍了库房清单,又亲自去了几家信誉卓着的老字号银楼、绸缎庄。
“二哥,你这般郑重,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尚公主呢。”张文明看着兄长对着一对赤金嵌红宝的鸳鸯佩犹豫不决,忍不住打趣道。
他性子比张文瑾活泼,当年在金陵,正是他与乔山谦交好,才间接促成了张文瑾与乔兰心的相识。
张文瑾瞪了他一眼,脸上却带着光:“你懂什么?兰心她……值得最好的。”
他最终选定了那对鸳鸯佩,又挑了几匹内务府流出的顶级云锦、杭绸,以及一套点翠头面,并时新果子、上好茶叶等物,林林总总,既显诚意,又不逾制,足足备了十六抬。
张夫人看着儿子这般用心,又是欣慰又是好笑,只叮嘱道:“礼数到了便好,重要的是心意。乔家不是那等只看重财物的人家。”
纳采那日,媒人带着丰厚的礼物,满面春风地踏入乔府。
苏清韵和乔兰心在内院接待,前厅则由乔仲远出面。
过程极为顺利,乔家爽快地收下了聘礼,这便算是应下了婚事,完成了“纳采”与“问名”之礼。
接下来便是“纳吉”,即男方将问名后占卜得吉的消息通知女家。
张家自是占得大吉,媒人再次上门通报,婚事算是正式定下。
随后是“纳征”,即送聘书和聘礼。
张文瑾更是打点起十二分精神,聘礼比纳采时又丰厚了几分,且样样精致,引得负责清点的仆妇们都暗自咋舌。
乔张两家联姻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京城传开。
“听说了吗?礼部尚书家的二公子,要娶乔状元家的大小姐了!”
“可是那个包揽了三鼎甲的乔家?”
“正是!真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啊!”
市井百姓多是一片赞誉和祝福。
而在官宦圈子里,引发的反响则更为复杂。
与乔家、张家交好的人家,如陆文渊府上,自是第一时间送上贺礼,真心为两家高兴。
陆明远更是拍着张文瑾的肩膀笑道:“动作够快的!这下可安心了?”
一些原本与乔家交往不深,甚至曾因乔家商贾出身而有些轻视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乔家的地位和能量。
能与礼部尚书家结亲,本身就说说明了很多问题。
不少人家开始暗中盘算,该如何与这位新晋的“乔阁老”家拉近关系。
当然,也有那等心中酸涩嫉恨的。
永昌侯府听闻此事,永昌侯又是一阵摔杯砸盏。
“好个张承瀚!动作倒快!这就攀上乔家了!”他眼中阴鸷,“乔家如今是圣眷正隆,又联姻礼部,这势力……怕是真要起来了!”
就连宫中也有所耳闻。
太子妃林氏在与太子闲谈时提及此事,笑道:“乔张联姻,倒是一桩美事。张尚书家风清正,乔大小姐温婉贤淑,确是良配。”
太子颔首,心中对乔家的评估又添了一分。
懂得与根基深厚的清流联姻,而非一味追逐权势,可见其家风稳健,并非暴发户心态。
这一系列的反响,张文瑾并非全然不知,但他此刻满心满眼都是即将定下的婚事,对外界的议论并不十分在意。
他正全心投入到“请期”的准备中,拿着与乔家交换的庚帖,请了钦天监的官员择选吉日,一心想选个最近的好日子,生怕夜长梦多。
乔府内,乔兰心虽然羞涩,但眉眼间的幸福光彩却难以掩饰。
素云一边帮她整理张文瑾送来的聘礼中的绸缎,一边笑着打趣:“小姐,张公子可真是把您放在心尖上了,瞧这些料子,都是顶顶好的。”
乔兰心轻轻抚过光滑的缎面,低声道:“他……有心了。”
心中那份因为父亲和妹妹即将远行而产生的离别愁绪,似乎也被这桩落定的婚事冲淡了许多,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盼。
乔张两家的联姻,如同在京城平静的湖面投下又一颗石子,涟漪扩散,悄然改变着许多人对乔家的看法和态度,也为乔家愈发显赫的门楣,再添了一道稳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