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阳”产业园的货车刚装完一批“磐石3.0”材料,准备发往欧洲;天海国际会展中心里,“启明深瞳”的展台前已经围满了人。
红色的展台背景板上,“灵瞳视觉平台3.0——灵瞳Genesis”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旁边的电视屏循环播放着检测视频。路过的企业代表停下脚步,有人指着屏幕里快速识别的零件裂纹,跟同伴感叹:“这速度比我们厂里的老设备快太多了!”还有人掏出手机拍视频,嘴里念叨着“等会儿一定要听听怎么回事”。
后台的临时休息室里,张伟正对着镜子整理领带。深灰色西装是前几天特意定制的,可他还是忍不住拽了拽衣襟——今天来了500多家企业的代表,有合作过的老客户,也有从广东、江苏赶过来的新面孔,能不能让“灵瞳Genesis”打开市场,就看这一上午了。
“张总,外面客户差不多到齐了,设备也调试好了。”项目经理李琳推门进来,手里的签到表已经写满了名字,边缘还沾着点咖啡渍——为了今天的发布会,她昨天熬到后半夜核对流程。
张伟点点头,接过李琳递来的话筒,试了试音量,深吸一口气:“走吧,该上台了。”
上午九点整,会展中心的灯光突然暗下来。聚光灯“唰”地打在舞台中央,张伟踩着光走上去,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相机的快门声断断续续响着。
“大家上午好,我是‘启明深瞳’的张伟。”他握着话筒,目光扫过台下,“今天我不是来推销设备的,是来给大家解决个麻烦——工业检测又慢又贵的麻烦。”
台下传来一阵轻笑,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松了些。张伟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切换画面,出现了一台布满细微划痕的手机外壳。
“大家看这个外壳,表面的划痕只有0.1毫米,以前我们检测它,得请工程师驻场,拍几百张照片训练模型,至少要两周才能用。”他顿了顿,对台下的技术人员比了个手势,“现在,咱们用‘灵瞳Genesis’试试。”
技术人员立刻把手机外壳放到检测台上,手指在平板上点了三下:上传样本、启动学习、开始检测。不过五分钟,屏幕上突然跳出红色框线,精准圈住了所有划痕,旁边的数字稳稳停在“识别准确率99.5%”。
台下瞬间安静了两秒,接着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前排的华瑞家电采购总监,原本靠在椅背上,这会儿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写着;旁边一位纺织厂老板,干脆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拍,嘴里还念叨:“这要是用到我们厂里,工人就不用天天盯着面料看了!”
“不止快,还省事。”张伟笑着说,“以前换个检测产品,得重新标注数据、调参数,现在不用——‘灵瞳Genesis’就像个会学手艺的老师傅,看几张样本就能上手。”
为了让大家更信得过,他干脆搞了个现场测试。“我随机抽三位客户,把你们最难检测的样品拿上来,咱们当场试,行就行,不行我跟大家说清楚。”
话音刚落,台下的手臂像树林一样举起来。张伟随便点了三个人——第一位是做汽车零部件的,手里攥着个满是小孔的金属件;第二位是电子厂的,拿着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第三位是纺织厂的,捧着块印满花纹的面料。
“这金属件上的小孔,直径误差超过0.05毫米就是废品,以前靠人工用卡尺量,一天最多测200个,还总出错。”汽车零部件厂的代表把样品递上台,语气里满是无奈,“有时候漏检一个,发到客户那边就得返工,损失太大了。”
电子厂代表也跟着补充:“我们这芯片的引脚,歪了0.1毫米就焊不上,以前得用放大镜一个一个看,工人眼睛都熬红了,还是会出错。”
工作人员接过样品,快速放到检测台上。台下的人都往前探着身子,连大气都不敢喘。有人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有人小声跟身边人打赌:“你说能测出来吗?”“我觉得悬,这样品也太复杂了。”
十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汽车零部件小孔误差识别准确率99.2%,芯片引脚变形识别准确率99.1%,纺织面料纱疵识别准确率99.3%。三个数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时,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成了!真测出来了!”纺织厂老板激动地站起来,声音都有点发颤,“我们厂以前检测这种面料,全靠老工人凭经验,一天最多查500米,误判率还高。要是用这系统,一天测2000米都没问题!”
发布会一结束,签约区就排起了长队。华瑞家电的代表直接拿着合同走过来,笔一签就是1.2亿元:“我们有10家洗衣机工厂,以前总因为检测慢拖产能,有了‘灵瞳Genesis’,以后再也不用等了!”
劳埃士集团的亚太区采购经理也挤了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我们斯洛伐克工厂用了你们的设备,效果特别好,这次追加8000万订单,要给欧洲所有汽车零部件工厂都装上!”
张伟被客户围着,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有客户拉着他问“能不能上门演示”,有客户追问“培训怎么安排”,还有客户直接拿出笔记本电脑,要当场敲定合同细节。他额头上渗出汗珠,却笑得合不拢嘴——从公司刚成立时接不到订单的焦虑,到现在客户主动找上门,这一路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有记者挤到前排,举着话筒问:“张总,你们做这套系统的初衷是什么?”
张伟擦了擦汗,语气特别实在:“以前跟中小企业老板聊天,他们总说‘想搞智能化,可检测设备又贵又难用’。我们就是想做套接地气的系统——不用请专家调试,不用花大价钱培训,工人学半天就能上手,让不管多大的工厂,都能用得上好技术。”
这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一阵掌声。有位来自江苏的小老板举着手喊:“张总,我们厂就30个工人,能用上吗?”
“当然能!”张伟立刻回应,“下周我们就派工程师去你们厂,免费帮你们调试,保证让你们用得顺顺利利的。”
发布会的消息很快传到“灏阳”。祁阳刚签完一份发往德国的“磐石3.0”供货合同,看到张伟发来的现场视频,笑着给对方回了条信息:“恭喜!你们这步棋走对了,以后工业视觉领域,你们就是标杆。”
张伟收到信息时,正陪着几位客户参观技术展示区。展示区里,工程师正演示用“灵瞳Genesis”检测食品包装——只要包装上有个小气泡,系统立刻就能识别。客户们凑在屏幕前,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检测镜头,好奇地问:“这东西怎么这么聪明?”
“是团队一点点磨出来的。”张伟笑着解释,又举着手机给客户看祁阳的信息,“这是‘灏阳’的祁总,我们两家就像战友,他们在新能源领域冲,我们在工业AI领域跑,就是想让中国的硬科技,能实实在在帮到更多企业。”
客户们听完,纷纷点头。浙江电子厂的老板当场拍板:“就定你们家了!下个月我们工厂改造,先装三条线试试,好用的话,所有工厂都换你们的系统!”
临近中午,会展中心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启明深瞳”的展台前依旧热闹。有人在咨询后续服务,有人在填写试用申请,还有人拉着工程师要现场演示。
张伟站在展台角落,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突然特别踏实。他想起几年前,几个人挤在小办公室里画架构图,连台像样的测试设备都没有;现在,他们的技术不仅能解决国内客户的难题,说不定将来还能走出国门,跟国外的设备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