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故事讲完,大本堂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那声声蝉叫透过窗棂飘进来,反倒让堂内的沉静多了几分夏日的鲜活。

朱槿站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几个孩童,将他们各异的神情尽收眼底。

朱樉坐在左侧,双手紧紧攥着拳头,脸颊微微泛红,像是被故事里李世民 “以少胜多、杀伐决断” 的情节点燃了心底的某簇火苗,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激动 —— 有对那份果敢的向往,也藏着几分少年人不知深浅的躁动。

而朱棣则是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案几上,肩膀都绷得有些紧,眼中亮得像有火苗在跳,嘴里还小声嘀咕着 “一百二十人打两千人,厉害”,那语气里的崇拜几乎要溢出来,显然是被李世民的胆识与谋略彻底吸引,连呼吸都比平日里急促几分。

再看朱棡和朱橚,倒比两个哥哥沉稳些。

朱棡眉头微蹙,眼神里带着几分懵懂的思索,像是在努力消化故事里的弯弯绕绕;朱橚则是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目光在朱槿与其他兄弟间来回转,眼神里满是 “现代大学生的清澈般的愚蠢”,还透着浓浓的求知欲,显然还没完全明白这场权力争斗背后的凶险,只觉得故事里的打杀与决断格外新奇。

朱槿见此情景,暗暗点了点头。

他心中清楚,方才讲的玄武门之变,虽让几个弟弟各有触动,却也只是孩童对故事的直观反应 —— 他们或许能感受到权力争斗的激烈,却未必懂得,这样的事,在未来的洪武朝,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

毕竟自己的老爹朱元璋,从开国之初就布好了局:洪武元年刚登基,便立大哥朱标为皇太子,还特意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开国重臣辅佐东宫,早早定储、重臣辅弼的操作,让朱标的储君身份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像朱樉、朱棣这样的其他皇子,从幼年起便没了 “替代太子” 的制度可能,连一丝争储的苗头都难以冒出。

更不用说,老爹还在《皇明祖训》里写得明明白白:“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之子,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这规定把 “嫡长子优先” 抬成了祖制铁律,不光堵死了庶子争储的路,更从法理上断了未来像朱棣这样可能立有军功的皇子,想凭 “功高” 挑战嫡长的念头。

唐代的李世民,还能靠着平定天下的功劳质疑李建成的储君之位,可在洪武朝,就算哪个皇子立了再大的军功,也绝无可能突破祖制的边界。

最重要的是,大哥朱标本身就有着近乎完美的人设 —— 仁厚、贤明,既能得老爹信任,让他参与朝政、监国理事,又能获得功臣们的支持,连弟弟们犯错,他都会出面求情,这样的储君,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点。再加上有自己在一旁辅助,帮他处理些棘手的事,稳固他的储君地位,其他皇子就算有再多心思,也根本找不到可乘之机。

想到这儿,朱槿又看了眼台下仍在悄悄讨论 “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的弟弟们,轻轻叹了口气。如今他们还是懵懂的孩童,或许还不懂祖制与权力的重量,但是有些东西,要从小根种在他们脑海中。

朱槿站在讲台上,手指轻轻叩了叩案几,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凝聚:“方才讲完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咱们读史,不是为了听故事图新鲜,而是要从里面悟道理。如今我问大家,这个历史故事,你们听明白了什么?”

话音刚落,堂内静了片刻,随即有人缓缓举手 —— 是坐在左侧的朱樉。

他虽刚因逃课被训,此刻却难掩骨子里的急躁,站起身时椅子腿在地上蹭出轻微声响,语气带着几分莽撞:“二哥,我觉得…… 李世民要是不先动手,就会被太子和四弟害死!所以做事就得果断,要是被人欺负到头上,不能一直忍,不然连命都没了!”

这话里透着股 “先下手为强” 的狠劲,恰如他日后就藩关中时,行事冲动、少思后果的性子,只是此刻年幼,还未懂得 “果断” 与 “鲁莽” 的界限。

朱槿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目光转向一旁的朱棡。

朱棡比朱樉沉稳些,却也带着几分贵胄的倨傲,他起身时动作规整,声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我觉得…… 太子和齐王不该排挤李世民。李世民立了那么多汗马功劳,他们不想着一起为大唐做事,反而搞窝里斗,最后丢了性命,这是自寻死路。往后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因为嫉妒就害自己人。”

这番话看似在说李建成兄弟,实则藏着他对 “兄弟和睦” 的浅层认知 —— 只是他日后就藩太原,虽有治军之才,却也因性情刚愎,与同僚多有摩擦,此刻的 “不搞窝里斗”,更像是对 “权力争斗风险” 的初步感知。

接下来举手的是朱棣。他方才听故事时眼中就满是光亮,此刻站起身,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雀跃:“二哥!我觉得李世民厉害!他不光能打仗,还能让秦叔宝、尉迟恭这些猛将跟着他,连守城门的常何都帮他!要是自己没本事、没人帮,就算想动手也成不了事。所以要想做成大事,得先让自己强,还得有人愿意跟着自己!”

这话里满是对 “实力” 与 “人心” 的向往,恰如他日后在北平积蓄力量、拉拢将士,最终发动靖难之役的伏笔,只是此刻年幼,还未将这份 “求强” 之心与 “权谋” 挂钩。

最后起身的是朱橚。他性子相对温和,平日里不似其他兄弟那般争强好胜,此刻声音轻轻的,却透着几分细致:“我觉得…… 李渊也有错。他要是早看出太子和秦王不合,早点管一管,不让他们斗得那么厉害,或许就不会死人了。还有,李世民后来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说明就算用了不好的办法上位,只要后来好好做事,也能让国家变好。”

这番话既有对 “管理者失职” 的观察,也有对 “结果与过程” 的朴素思考 —— 恰如他日后醉心医药、编撰《救荒本草》,更关注 “民生实效” 而非 “权力争斗手段” 的特质,只是此刻年幼,还未将这份 “关注民生” 的心思完全显露。

朱槿听着四人的回答,心中暗自点头:朱樉的 “果断” 藏着鲁莽,朱棡的 “避斗” 含着刚愎,朱棣的 “求强” 透着野心,朱橚的 “重效” 显着温和,虽都是孩童之语,却已隐隐能看出日后各自的影子。

他缓声道:“你们说得都有几分道理,只是读史更要看得深 —— 李世民的果断,不是‘乱动手’,而是‘忍无可忍’;太子的过错,不止是‘嫉妒’,更是‘不顾大局’;李渊的失职,在于‘平衡失当’;而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是因为他后来懂了‘以史为鉴’,用治国之功弥补了夺权之过。往后再读史,要多想想‘为什么’,才不算白读。”

朱槿思绪却飘到了自家兄弟身上。

他心里清楚,老爹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算下来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可这么多子女里,能算得上是老娘马秀英嫡出的儿子,连自己算在内也只有六人。

大哥朱标是嫡长子,也是他穿越过来后影响最多的人。

按史书记载,大哥原本只活了三十七岁就英年早逝,可如今有自己在一旁提点辅助,再加上大哥本身也是重生之人,对未来的走向多少有些认知,想来定能避开原本的早逝命运,不必像历史上那样留下诸多遗憾。想到这里,朱槿心里稍稍安定了些,大哥作为储君,他的安危与顺利,关乎着整个大明未来的稳定。

可这份安定里,又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 —— 他太清楚,老爹对大哥的偏爱,几乎到了 “独宠” 的地步,而这份偏爱,恰恰是其他兄弟命运偏差的根源。

可一想到其他几位兄弟,朱槿的眉头又微微皱起。

老三朱樉,那性子真是让人头疼。

史书中明明白白写着,他年仅三十九岁,就因为在封地肆意妄为,虐待下人,最终被王府的厨子下毒害死,落了个横祸致死的结局。

朱樉滥用权力、强占民女,甚至敢修建超出藩王规制的宫殿,为此没少被老爹朱元璋训斥,好几次还被召回京城削去部分权力,生前名声一塌糊涂,死后谥号 “愍”,虽有同情惋惜之意,却绝非什么正面评价,连半点善终的声誉基础都没有。

朱槿暗自叹气,老三这性子,若不彻底改变,恐怕很难逃脱历史的轨迹。可他又何尝不明白,老三变成这样,老爹要负大半责任。

世人常说 “朱元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标,另一个是其他所有儿子”,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老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大哥身上,为大哥配齐了李善长、徐达这样德才兼备的辅臣,教他仁政、教他治国、教他克制;可对老三朱樉,还有其他兄弟,却只剩 “放养”。

老爹对他们的教育,只盯着 “守藩、戍边”,巴不得他们早点练就一身武力,好去边疆替大明看家,却从没想过给他们找些能教 “品德修养” 的老师。

老三幼年时身边围着的,不是武将就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侍从,没人教他 “仁厚”,没人教他 “尊重他人”,反而让他早早看清 “皇子身份就是特权”,久而久之,自然被 “武力、特权” 迷了眼,把虐待下人、滥用权力当成了理所当然。

老四朱棡倒比老三沉稳些,有几分军事才能,可命运也不算好。

按记载,他只活了四十岁,在太原封地因急病去世,虽说算是自然死亡,可四十岁的年纪,实在算不上长寿,属于仓促早逝。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去世的时间偏偏赶在老爹朱元璋去世前三个月,正是洪武三十一年,没能亲眼见证后续的皇权交接,也没来得及好好安排晋王府的家族事务。

而且他身后也不安宁,儿子朱济熺后来被弟弟朱济熿诬陷,最终被朱棣废为庶人,晋王一脉乱作一团,好好的藩王家族,落得如此境地,实在算不上善终。

朱槿想起老四,心里更是唏嘘。

老四比老三沉稳,还懂些军事,可这份 “沉稳” 里,藏着太多的 “压抑”。

同样是嫡子,他看着大哥被老爹捧在手心,得到所有的关注与资源,自己却只能在 “守好太原” 的指令里挣扎。

老爹从没想过教他 “如何平衡刚柔”,只盼着他能当个 “能打仗的藩王”,以至于老四后来性情越发刚愎,跟下属处不好关系,连自家子嗣的管教都没来得及做好 —— 若老爹当初能多分给老四一些关注,哪怕只是偶尔提点他 “恩威并施”,晋王一脉也未必会落得后来的下场。

说到底,还是 “放养” 的苦果,老爹把 “储君” 的担子全压给大哥,把 “戍边” 的责任甩给其他儿子,却忘了他们也是需要引导的孩子。

朱槿在心里默默盘算,不算自己,剩下的五位嫡出兄弟里,就有三位早早离世,且都没能善终。

大哥虽有变数,但另外两位兄弟的命运,如今看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整个嫡出兄弟中,也就只有后来发动靖难之役、最终登基为帝的老四朱棣,还有一心扑在求学上、醉心医药的老五朱橚,两人都活到了六十四岁,算是真正得以善终。

朱棣有野心有能力,最终逆天改命登上皇位,活到六十四岁,在古代也算是长寿;朱橚则避开了权力争斗,一门心思研究医药,编撰出《救荒本草》《普济方》这样的传世之作,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同样活到六十四岁。

这两位兄弟,一个在权力巅峰站稳脚跟,一个在学术领域找到归宿,都算是挣脱了命运的枷锁,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可即便如此,他们早年也同样受着 “放养” 的影响 —— 朱棣若不是靠自己在北平摸爬滚打,未必能有后来的谋略;朱橚若不是躲进书本里逃避权力争斗,恐怕也难逃兄弟间的倾轧。

想到这些,朱槿心里五味杂陈。作为穿越者,他知晓兄弟们的历史命运,也看清了老爹 “偏心” 与 “放养” 埋下的祸根,却也明白,想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老爹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兄弟们的性格也已初见端倪。

这种麻烦,终究还是得自己来扛。他们是与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血脉里淌着一样的血,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重蹈历史的覆辙?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扭转他们的命运。不说别的,单是为了娘亲马秀英 —— 这一世,他定要护着娘亲长命百岁,绝不能让她再经历 “白发人送黑发人” 的锥心之痛。娘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早逝,这是他作为儿子、作为兄长,必须守住的底线。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