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高考阅卷中心的空调冷气裹着纸张的油墨味,在格子间里缓缓流动。每个科目组都被磨砂玻璃隔开,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低声讨论交织,透着股严谨又暗藏期待的氛围。考生姓名早已被一串随机生成的数字编号取代,阅卷老师们只能透过屏幕上的答题痕迹,猜测背后藏着怎样的考生 —— 直到几份 “神仙试卷” 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
社会组的周明老师,刚喝了口浓茶提神,点开编号 “0” 的试卷。前半部分一路绿灯,选择填空全对,连最容易写错的 “夏国基本经济制度”“科技发展三阶段” 都一字不差,甚至连 “第一生产力” 的表述都和课本原文分毫不差。他心里嘀咕:“又是个学霸,不过也就那样,社会科只要背得熟,谁都能考高分。”
直到点开最后一道 25 分的论述题,他手里的茶杯 “哐当” 一声撞在桌沿,茶水洒了一点在裤子上,他都没察觉。这答案怎么跟官方参考要点几乎一模一样?周明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每个要点都没漏,甚至还多了两个课本外的案例,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连标点符号都摆得规规矩矩。
他转头跟旁边的老师说:“你看这份卷,论述题比参考要点还标准,这孩子怕不是把课本吃了,连拓展内容都背下来了?字还写得这么好,这是要考满分啊!”
数学组的老师王磊,此刻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愣,手里的红笔悬在半空,半天没落下。他批改的是编号 “0” 的试卷,前半部分全对,选择填空没扣一分,大题步骤标准,直到最后一道 20 分的压轴题
—— 压轴题是 “函数与几何综合应用”,考生先用课本里的解法,一步一步推导,关键步骤旁还写了 “此处需注意定义域边界值” 的小字提醒,标准得能当教学范例;可紧接着,考生换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通过构建虚拟坐标系,将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转化为函数变量的对应关系,再利用‘极值点偏移’的反向推导,跳过常规求导的复杂步骤,直接锁定最终答案”。
“这方法…… 我也不会啊!”
王磊皱着眉,他教了十多年高中数学,从没见过学生这么解。他赶紧把试卷截图,打印出来,捧着跑去找组长张教授,差点撞翻隔壁桌的咖啡杯,溅了自己一袖子。
张教授见王磊慌慌张张的,皱着眉问:
“慌什么?阅卷还能看到鬼?慢慢说。”
王磊把打印件往桌上一放,指着第二种解法,语气着急:
“张教授,您看这第二种解法!‘虚拟坐标系’‘极值点偏移反向推导’,我查遍了所有高中数学教材和拓展资料,根本没这些内容!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漏学了大学课程,这到底是不是高中阶段该有的思路?”
张教授是燕大数学系退休的老教授,头发花白,此刻戴上了老花镜,指尖在步骤上慢慢划着。他没说话,只是反复琢磨 “虚拟坐标系构建” 的逻辑。
十分钟后,张教授突然抬起头,眼里的平静被惊喜取代:“这解法绝对正确!而且比常规方法简洁至少三分之二!这孩子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是真的懂‘数学思维’—— 知道怎么把复杂问题拆解、转化,找到最省力的解题路径!” 他拿起红笔,在试卷上打了个大大的 “20”,又把编号 “0” 抄在笔记本上,语气郑重:“把这份卷的所有答题页整理出来!下午专家组开会重点说!”
科学组的 “骚动” 也不小,年轻老师李萌盯着屏幕上编号 “0” 的试卷,前半部分的选择题、填空题一路顺畅,连一些易混点都没出错,李萌心里暗忖 “又是个基础扎实的学生”,直到翻到最后一道 20 分的物理实验题 “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她突然攥紧鼠标,不受控制地喊出一声:
“卧槽!”
这声惊呼瞬间打破安静,同组批改化学卷的老师也停下手里的活:“咋了?改出啥离谱答案了?”
李萌没应声,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 “误差补偿方案”—— 题目只要求 “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可这份答卷不仅按常规写了 “电流表外接法” 的实验步骤,还额外补充了一整段补偿思路,甚至给出了对应公式,最后算出的电阻值竟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四位,比题目要求的精度高了两个量级。她反复对照高中物理课本,确认没有任何章节提及这种补偿方法,忍不住嘀咕:
“我教了五年高中,咋从没见过这操作?”
她赶紧点击打印,纸张带着余温吐出,攥在手里发皱。李萌快步冲到组长李教授工位,语气发颤:
“李教授,您看这份 0 号卷!实验题加了超纲的误差补偿方案,还给了公式,结果精确到后四位,我拿不准该不该给分!”
李教授扶了扶老花镜,接过打印件低头细看。指尖在公式上轻轻点着,越看眼神越亮,还掏出草稿纸快速演算:
“按题目数据代入公式,结果和理论值丝毫不差!我刚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数据验证,这公式也能用!”
他猛地抬头,语气难掩兴奋:
“给满分!这方案太专业了,不仅有调整方法,推导过程也严谨,等阅卷结束,我得找其他教授一起研究 —— 这公式要是成立,以后咱们科学领域这类测量的误差计算,能简化不少!”
文学组的氛围则和其他组截然不同,没有 “卧槽” 声,偶尔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年轻老师陈曦正批改着编号 “0”的试卷, 脸上的表情从平静逐渐变成惊讶,最后眼眶微微发红。
这份试卷的基础题满分,现代文阅读分析思路清晰,要点齐全,连文章深层含义都写得明明白白。作文题目是 “写父亲”,考生写的《背影》,字迹工整得像打印机印的,内容质朴得让人揪心:
“父亲送我去车站时,天刚蒙蒙亮。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手里提着我的行李,脚步有点蹒跚。过铁道买橘子时,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脚尖试探着探下站台,双手攀住上面,再慢慢缩下去,背影在晨雾里晃了晃,像风中的老树。我看着他抱着橘子回来,橘子上沾着泥土,他的裤脚也湿了,却笑着说‘这橘子甜’……”
陈曦擦了擦眼角的泪,想起自己去年去世的父亲,也是这样总把好的留给她,却从不说自己的辛苦。她拿着试卷,轻轻走到组长毛春霞教授身边,声音带着哽咽:
“毛教授,这份试卷…… 您看看,作文写得太打动人了,我想给满分,但还是想请您审核一下。”
毛春霞是燕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退休教授,教了三十年语文,阅过的作文不计其数,从华丽辞藻堆砌的 “满分模板” 到真情实感的 “生活随笔”,什么样的没见过,却很少被一篇高中作文打动。她接过打印件,慢慢读着《背影》,手里的红笔悬在半空,半天没动。她想起自己卧床的父亲,去年摔断腿后,再也没能像文中那样走路,每次视频都只敢露上半身,怕她担心,甚至骗她说 “自己能下地走路了”,直到她回家才发现,对方连坐起来都要靠人扶。
“这篇作文……”
毛春霞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她抽了张纸巾擦了擦眼睛,又读了一遍,
“文字跟白开水似的,没有一句废话,却比任何鸡汤都暖。这孩子是用真心在写,不是为了考试而作文,是为了生活而作文。”
她在打印件上写下 “50”(作文满分 50),又在旁边画了个星星,再次感慨道:“三十年了,这是我见过最动人的考场作文。”
傍晚六点,专家组会议准时开始。数学组的张教授、科学组的李教授、文学组的毛春霞教授,手里都攥着只有编号的打印件,坐在一起激动地讨论,活像三个抢到了宝贝的老小孩。
“我手里这份数学卷,最后一题超纲解法,天才!这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大学生还强!今年燕大招生我得盯着,就算他报别的专业,我也要去跟他们院长抢人!” 张教授举着打印件,像举着奖状,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李教授不甘示弱,举起手里的科学卷,晃了晃:“我这份科学卷,实验题加了补偿方案,比专业实验员还懂!绝对是科学天才!我已经跟夏大物理系的老周打过招呼了,这孩子要是来,直接给免试名额!”
毛春霞晃了晃手里的文学卷,笑着说:“你们那都是技术流,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哪有文学温暖?我这编号0 的文学卷,《背影》写哭了我们组三个老师,基础题全对,文学素养太高了!这孩子适合学文,将来肯定是个好作家,我要推荐他去夏大文学院!”
三位老教授你一言我一语,都在猜自己手里的 “天才” 是谁,一会儿猜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生,一会儿猜是竞赛保送的苗子,谁也没注意到 —— 他们手里的打印件,虽然科目不同,但字迹都是一样的工整流畅,连标点符号的位置都透着股强迫症似的规整。
此刻在凌家别墅的院子里,那个让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 “三个天才”,正被杨伟按在篮球架下 “威胁”:
“渊哥!你要是考了状元,必须请我吃一个月烧烤!每天都要加鸡翅膀和羊肉串!”
凌小渊笑着躲开,抢过他手里的篮球投了个三分:
“先等成绩出来再说,别到时候我没考第一,你反过来请我,那我可就亏了。”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别墅里传来王秀兰喊吃晚饭的声音:
“小渊!小哲!杨伟!快进来吃饭了!做了你们爱吃的红烧肉!”
凌小渊擦了擦汗,心里想着:这次可是打算 “稍微露一手” 的,没想着藏着掖着。
而他不知道,这场由他引发的 “阅卷风暴”,只是个开始,成绩公布那天,才是真正的 “名场面”,到时候,整个燕州都要知道凌小渊这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