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染亮玄海的海面,凌瑶就揣着那块兽皮卷,来到了樱花林深处。她把兽皮卷轻轻放在老槐树下,铺上鲛绡布,指尖抚过图腾上的“铁盒子”和高楼线条,眼里闪过一丝怅然,却很快被坚定取代。
“外婆,对不起,我不能回去看您了。”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淡淡的遗憾,“但我在这边有了新的家人,有了要守护的土地。您放心,我会过得很好,也会把这里建设得越来越好,就像您当年希望的那样。”
凤栖梧悄无声息地站在不远处,没有上前打扰,只是让凤凰火化作一缕暖光,驱散了林里的晨寒。等凌瑶转身时,他递过一杯温热的灵草茶:“心里好受点了吗?”
凌瑶接过茶,抿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心底:“好多了。遗憾肯定是有的,但比起这个,我更想守住眼前的幸福。”她望着樱花林外忙碌的身影,“你看,大家都在为蛮荒努力,我也不能落后。”
从那天起,凌瑶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设蛮荒中,那份未能回家的遗憾,化作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她带着张老爹和各族农人,改良海稻种植技术,把焰羽族的太阳花籽和蛮荒的灵草混合种植,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让土地更加肥沃。“这样一来,就算遇到旱灾,咱们也有收成!”张老爹看着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作物,笑得合不拢嘴。
凌瑶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把饱满的稻穗:“以后咱们还要推广到焰羽族的土地上,让两地的族人都能吃饱饭。”她心里想着,外婆要是看到这样的丰收景象,一定也会为她高兴。
工坊里,她和托尔、阿烈一起,研发出了更先进的蒸汽装置。结合焰铁的坚韧和墨晶的耐磨,他们造出了“大型蒸汽耕种机”,能同时完成翻土、播种、施肥,一亩地的耕种时间缩短了一半。
“凌瑶,你这想法太妙了!”托尔兴奋地拍着机器,“有了这玩意儿,族人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凌瑶笑着说:“这还不够,咱们还要做蒸汽收割机、蒸汽脱粒机,让种地变成一件轻松的事。”她想起家乡的农业机械,虽然原理不同,但都是为了让人们省力,这份念想,她要在蛮荒实现。
在文化方面,她推动各族文化深度融合。让辰星和焰羽族的长老一起,编撰了一本《各族通用识字课本》,结合了蛮荒文字、焰羽族的象形文,还有简单的图画,孩子们学起来又快又有兴趣。
“娘亲,你看我认识好多字了!”念安举着课本,跑到凌瑶面前,大声朗读起来,“友——朋友的友,家——家乡的家!”
凌瑶抱起她,在她额头亲了一下:“念安真厉害!以后还要教更多的小朋友识字,让大家都能读书写字。”
她还在新领地建立了“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各族文化展示活动。东方部落的灵草糕制作、矮人的锻造表演、焰羽族的太阳舞、鲛族的水下舞蹈,都能在这里看到。各族族人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关系越来越亲密。
“凌瑶首领,这文化广场太好了!”黑齿族的阿墨笑着说,“俺昨天学了焰羽族的制陶术,今天又想试试东方部落的纺织,日子过得太充实了!”
建设的过程中,凌瑶也会偶尔想起家乡。看到孩子们用蒸汽玩具玩耍,她会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吃到改良后的灵草糕,她会想起外婆做的点心。但这些思念,不再是让她纠结的遗憾,而是让她更加努力的动力。
有一次,她在整理物资时,翻到了沧溟准备的避水珠。她握着珠子,愣了半天,凤栖梧走过来,轻轻抱住她:“还在想家乡?”
凌瑶摇摇头,笑着说:“不想了,只是觉得,这份念想可以变成更好的东西。”她后来把避水珠送给了鲛族的孩子们,让他们在玄海里玩耍时更安全。
玄烈看着凌瑶每天忙碌的身影,忍不住说:“凌瑶,你现在比以前更有干劲了!”
凌瑶笑着回应:“因为我想让蛮荒变得更好,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生活。这里是我的家,我要把它建设得比任何地方都好。”
这天,凌瑶站在新建成的“蛮荒塔”上,俯瞰着整个新领地。远处,蒸汽战船在玄海上穿梭,运送着物资;田地里,丰收的海稻随风起伏;广场上,各族族人欢声笑语;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上口。
凤栖梧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个小小的焰铁盒子:“这是我和大家一起做的,里面装着各族的土壤、灵草籽、墨晶粉末,还有孩子们的画。”
凌瑶打开盒子,里面的东西整齐地摆放着,每一样都承载着蛮荒的记忆。“这是……”
“这是‘蛮荒之芯’。”凤栖梧笑着说,“以后,不管咱们建设到哪里,都带着它,就像带着整个蛮荒的念想。你的遗憾,已经变成了蛮荒的希望。”
凌瑶看着盒子里的东西,眼泪忍不住掉下来,这一次,是幸福的眼泪。她知道,她放弃了回家的机会,却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家人、朋友、子民,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她握紧盒子,心里无比笃定。那份未能回家的遗憾,已经彻底转化为建设蛮荒的动力。往后余生,她会和身边的人一起,把蛮荒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宁,让这里成为所有人都引以为傲的家园,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和守护,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