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44 章:归途伏杀?京城预警
正德十二年(1517 年)?夏
宣化府至京城的官道上,骄阳似火,尘土被马蹄踏得漫天飞扬。陆砚昭率枭龙卫主力护送朱厚照銮驾前行,将士们的铠甲被汗水浸湿,却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队列。前一日与王勇押送俘虏的队伍汇合后,全军归心似箭,连战马的步伐都比往日快了几分。
“昭弟,前方五十里就是狼窝岭,那地方两侧是峭壁,中间就一条窄路,当年我押送粮草经过时,就觉得是个易守难攻的险地,咱们得提前防备埋伏。” 陆砚青策马来到陆砚昭身边,声音压得很低,目光警惕地望向远方的山岭轮廓。
陆砚昭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远处的狼窝岭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隐在热浪蒸腾的空气里。他点头道:“大哥说得对,这种地势最适合伏击。李颖,你带前营五百弟兄先行探查,若发现异常,立刻发射红色信号弹;周正,你率右营护住銮驾左右两翼,让士兵们多留意悬崖上方的动静。”
“末将领命!” 两人齐声应下,各自率军策马离去。銮驾内的朱厚照听到外面的部署,掀开轿帘问道:“陆爱卿,可是前方有不妥?”
“陛下,狼窝岭地势险要,臣恐有埋伏,已派人先行探查,确保圣驾万无一失。” 陆砚昭躬身答道,语气沉稳。
朱厚照微微颔首,放下轿帘,指尖却不自觉地攥紧了龙椅扶手 —— 他刚收到沈知薇派人送来的密报,宁王在南昌的动作愈发频繁,此次归途怕是不会太平。
巳时?狼窝岭前的杀机
李颖率五百将士抵达狼窝岭入口时,正午的阳光正烈,晒得地面发烫。他勒住马,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目光扫过两侧的悬崖 —— 崖壁上草木丛生,看似平静,却总让人觉得暗处有眼睛在窥视。“都打起精神来!仔细搜查,别放过任何可疑痕迹!” 李颖高声下令,将士们立刻分散开来,警惕地探查四周。
突然,一名士兵喊道:“将军,这里有血迹!” 李颖快步上前,只见路边的草丛里沾着几滴新鲜的血迹,颜色鲜红,显然刚留下不久。“不好,有埋伏!” 他话音刚落,悬崖上突然传来 “轰隆隆” 的巨响,无数巨石顺着崖壁滚落,朝着明军砸来。
“举盾!快举盾!” 李颖嘶吼着,将士们纷纷举起铁盾,“砰砰” 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几名反应慢的士兵被巨石砸中,当场倒在血泊中。紧接着,密集的箭雨从悬崖上射下,随后数百名蒙面人手持弯刀,顺着绳索滑下,朝着明军扑来。
“杀!跟他们拼了!” 李颖挥舞着长枪,刺穿一名蒙面人的胸膛,心中却满是疑惑 —— 这些人身手矫健,刀法娴熟,进退之间颇有章法,绝不是普通的山贼盗匪,倒像是正规军出身。“发信号弹!请求支援!” 他对身旁的亲兵喊道。
红色的信号弹冲天而起,在烈日下划出一道醒目的弧线。远处的銮驾队伍中,陆砚昭看到信号弹,立刻翻身上马:“左营跟我支援前营!中营死守銮驾,寸步不许退!” 他抽出绣春刀,刀光一闪,朝着狼窝岭疾驰而去。陆砚青则立刻率边军将士绕向狼窝岭侧面,准备从崖后突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激战狼窝岭?叛贼身份暴露
此时的狼窝岭入口,李颖的队伍已被逼到绝境。蒙面人人数众多,且占据地形优势,明军将士伤亡不断增加,防线渐渐被压缩。就在这时,陆砚昭率领的援军赶到,绣春刀如一道闪电,接连斩杀三名蒙面人,硬生生撕开一个缺口。
“昭弟!你可来了!” 李颖松了口气,抹了把脸上的血污,“这些人不对劲,不像是山贼!”
陆砚昭目光扫过蒙面人的铠甲 —— 虽然面罩遮住了脸,但铠甲的锻造工艺与宁王麾下士兵的制式极为相似。他勒住马,高声喝问:“你们是宁王朱宸濠的人?敢在此伏击圣驾,是想谋反吗?”
蒙面人首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冷笑一声:“既然被你识破,那也不必装了!兄弟们,杀了朱厚照和陆砚昭,王爷答应给咱们封侯拜将!” 说罢,他挥舞着弯刀,率部发起猛攻。
“果然是宁王的叛贼!” 陆砚昭怒喝一声,“全军听令,全歼叛贼,一个都不许放跑!” 明军将士士气大振,与蒙面人展开殊死搏斗。绣春刀与弯刀碰撞,铳声与呐喊交织,整个狼窝岭入口变成了一片战场。
就在这时,悬崖后方传来一阵喊杀声 —— 陆砚青率边军将士成功突袭了蒙面人的后营,点燃了他们的粮草。蒙面人见状,顿时军心大乱,溃不成军。蒙面人首领见大势已去,拨转马头想要逃跑,陆砚昭早已张弓搭箭,“嗖” 的一声,箭矢精准地射穿了他的肩膀,将他射落马下。
“拿下他!” 将士们一拥而上,将首领死死按在地上。陆砚昭翻身下马,扯下他的面罩,果然是宁王麾下的副将马坤。“马坤,你好大的胆子!宁王派你们来伏击圣驾,还有什么后续阴谋?从实招来!”
马坤嘴角淌着血,却依旧嘴硬:“陆砚昭,你休要痴心妄想!我既然敢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陆砚昭正要下令将他押下去严刑审讯,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王勇率数十名锦衣卫疾驰而来,脸色凝重:“定远公,大事不好!京城急报,沈指挥同知传来消息 —— 宁王已于今日清晨在南昌举兵谋反,率十万大军直扑南京,还联络了苏州、杭州的叛党,准备夹击南京城!”
临危受命?兵分三路
“什么?宁王竟然真的反了!” 陆砚青惊声道,他没想到朱宸濠动作如此之快,竟敢在应州大捷后立刻起兵。
陆砚昭脸色阴沉,心中却迅速冷静下来:“陛下,南京是大明陪都,若有闪失,半壁江山危矣!臣恳请即刻率枭龙卫主力驰援南京,平定叛乱!”
朱厚照也意识到事态紧急,立刻沉声道:“准奏!陆砚昭,朕命你为平叛总兵官,率枭龙卫前、中、左、右四营共一万五千将士,日夜兼程驰援南京;王勇,你率锦衣卫护送朕回京,主持朝政,调动全国粮草与援军支援;陆砚青,你率剩余边军驻守宣化府,加固防线,防止瓦剌残余势力趁虚而入,同时密切关注京城动向,若有需要,即刻率军驰援!”
“臣遵旨!” 三人齐声领命,声音铿锵有力。
陆砚昭走到陆砚青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哥,宣化府的防务就交给你了,务必小心谨慎。若有紧急情况,可持我的令牌调动周边卫所兵力,不必事事请示京城。”
“昭弟放心!” 陆砚青用力点头,“你此去南京,也要多加小心,宁王麾下十万大军,不可轻敌。若是战事胶着,立刻派人传信,我就算拼了命,也会率军支援你!”
兄弟两人目光交汇,无需更多言语,彼此都懂对方的牵挂。陆砚昭转身对马坤道:“把这叛贼交给王指挥使,带回京城审讯,务必问出宁王的全部部署!”
王勇点头应下,又对陆砚昭道:“定远公,我已让人在沿途驿站备好替换的马匹与干粮,你尽管加速行军。京城这边有我和沈指挥同知盯着,定不会出乱子。”
“多谢王指挥使。” 陆砚昭拱手致谢 —— 多年的生死交情,让他们在危难时刻总能彼此信任。
午时?分道扬镳
烈日当空,狼窝岭前的战场上,将士们正在清理尸体与杂物。陆砚昭翻身上马,抽出绣春刀,高声下令:“枭龙卫将士听令!目标南京,加速行军,驰援守城!”
“驰援南京!平定叛乱!” 一万五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山谷。队伍调转方向,朝着南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枭龙卫的旗帜在队伍前方飘扬,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朱厚照站在銮驾前,看着远去的队伍,眼中满是期许:“陆爱卿,朕等你凯旋!” 随后,他对王勇道:“启程回京!朕要亲自坐镇朝堂,调动全国力量,支持平叛!”
銮驾队伍朝着京城方向前进,王勇率锦衣卫前后护卫,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 经历了狼窝岭的伏击,谁也不敢保证沿途没有其他埋伏。
陆砚青则率边军返回宣化府,途中不断下令:“传我命令,宣化府所有城门即刻关闭,加强城防巡逻;命边军各营即刻清点兵力与火器,做好战斗准备;派人密切监视瓦剌边境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禀报!”
同日?京城的双线布防
锦衣卫衙门内,沈知薇身着官服,坐在公案前,面前摊着南京与南昌的地图,手指在南京城的位置重重一点。“指挥同知,礼部侍郎张谦的府邸已被包围,他与几名禁军将领正在府中密谈,看样子是想今夜发动宫变,配合宁王叛乱。” 千户躬身禀报。
“好,来得正好。” 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带三百锦衣卫,悄悄潜入府邸,将张谦及其同党全部抓获,切记不要惊动百姓,避免引起恐慌。”
“属下明白!” 千户领命离去。
春桃端着一碗冰镇酸梅汤走进来,放在沈知薇面前:“夫人,您已经忙了一上午,喝碗酸梅汤解解暑吧。刚收到消息,老爷已经率部驰援南京了,王指挥使说沿途驿站都已备好接应物资,不会耽误行程。”
沈知薇接过酸梅汤,喝了一口,心中稍稍安定:“我不担心他的行军速度,只是南京守军不足五万,宁王却有十万大军,怕是难以支撑到援军抵达。” 她放下碗,指着地图道:“我已经让人给南京巡抚送信,让他死守城池,尽量拖延时间;另外,命江南锦衣卫即刻袭扰宁王的粮道,就算不能截断粮草,也要打乱他的攻城节奏。”
“夫人考虑得周全。” 春桃点头道,“后勤部的工匠们正在连夜赶制连发八铳与‘一窝蜂’火箭,预计明日就能装车送往南京,应该能帮上忙。对了,太子殿下那边已经安排妥当,由太傅陪同在东宫监国,宫禁也加派了锦衣卫守卫,不会出问题。”
沈知薇欣慰地点头:“有你打理营中与后宫的琐事,我才能专心应对叛乱。春桃,这次叛乱非同小可,咱们必须守住京城,守住大明的根基,等砚昭回来。”
“嗯!” 春桃用力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黄昏?南京城外的危机
南京城外,尘土飞扬,宁王朱宸濠率领十万叛军将南京城团团包围。他身着华丽的铠甲,骑在一匹纯白的汗血宝马上,看着眼前高大的城墙,嘴角勾起一抹贪婪的笑容:“南京城,朕来了!传我命令,明日一早,全力攻城!谁能第一个登上城墙,赏黄金千两,封忠义侯!”
“杀!杀!杀!” 叛军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城头上,南直隶巡抚李嵩面色凝重地看着城外的叛军,身旁的副将忧心忡忡道:“大人,咱们只有四万守军,粮草也只够支撑十日,若援军再不到,南京就真的守不住了!”
李嵩握紧手中的佩剑,沉声道:“陛下已经派陆定远公率军驰援,相信很快就会到了!传令下去,今夜加固城墙,备好滚木礌石与火器,明日与叛贼死战到底,就算拼尽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南京!”
城头上的守军将士们听到这话,纷纷举起武器,高声呐喊:“死守南京!死守南京!” 呐喊声回荡在南京城上空,带着必死的决心。
而此时的官道上,陆砚昭率部日夜兼程,朝着南京疾驰。他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心中暗忖:朱宸濠,你谋反叛乱,残害百姓,我定要将你绳之以法,还大明一个太平!
夜色渐深,星光点点,照亮了明军将士前行的道路。一场决定大明命运的平叛之战,已在南京城外悄然拉开序幕,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整个王朝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