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堂”正如火如荼的改装中,砚之主动申请帮工,免费的劳动力,沈知微自然不愿放过,倒是让她一身轻松。
这天,萧景珩正打算和卓尔悦视察下铁矿,见她无聊的打转,便问了句,要不要跟他们出去。
沈知微自然愉快的应下。
马车上一红一白的两人正激烈谈论着最近京都的动态,谁家女眷与谁家接亲了,哪家皇子后院又出幺蛾子了,今年乡试谁又提前定下名额了……诸如此类。
不得不佩服,卓尔悦消息之广。
沈知微起初还听得津津有味,但听多了就有些腻味,毕竟她谁都不认识,听八卦也听的也不起劲。
于是,转头将视线转移到车窗外。
农地里,正值春耕之际,农户们老少齐出,连半大的孩童都挎着小竹篮,跟在大人身后撒播菜籽。
牛轭压着老黄牛的脊背,蹄子踏过湿润的田垄,留下深浅不一的印子,中年汉子扶着犁柄,手臂绷出紧实的线条,将黑褐色的泥土翻卷开来,混着青草与腐叶的潮气,顺着半开的车窗飘进车厢。
沈知微的指尖轻轻搭在窗沿上,望着田埂边蹲坐的老妇人 —— 她正用粗布巾擦着汗,手里却没停着,将分拣好的稻种倒进竹筛,风吹过筛眼,扬起细碎的谷壳,落在她灰扑扑的衣襟上。
“这几日天气晴好,倒省了农户不少事。” 萧景珩的声音忽然从身侧传来,沈知微回头时,见他正望着窗外的田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折扇边缘,“去年此时连下了半月雨,农户们只得冒雨抢种,不少秧苗都烂在了地里,听说饿死了不少人。”
卓尔悦也收了话头,探头看了眼窗外,咂舌道:“可不是么,去年秋收时京郊粮价涨了三成,还是户部调了存粮才压下去。今年若能顺顺利利,百姓们也能松口气。”
沈知微第一次看到古代靠天吃饭的农户们,是那么的真实,想想这个朝代平均五六十的寿命,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想象着去年农户们在雨中艰难抢种,还有那些饿死的人,她心里一阵酸涩。
她秀眉微蹙,思索着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事情。
沈知微指尖在窗沿轻轻敲了敲,目光仍落在田埂上那具沉重的木犁上,忽然开口:“若能把犁具改一改,或许能省不少力气。”
萧景珩与卓尔悦同时回头,前者眸色微沉,示意她继续说。她便起身凑到车窗边,指着老黄牛身上的犁:“现在的犁要靠牛拉人扶,牛累人也累。若是在犁底加两道弧形铁刃,再把犁柄改得顺手些,牛不用使那么大劲,汉子们扶着也能省些力。”
卓尔悦挑眉:“就这?”
“不止。”沈知微又指向撒种的孩童,“你看他们撒籽,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浪费种子还长不好。要是做个长木槽,槽底钻些均匀的小洞,把种子装在槽里,人推着走,种子顺着洞落在田里,又匀又快,半大孩子都能做。”
萧景珩指尖顿住,折扇停在掌心,目光落在田垄上翻卷的泥土里,似在琢磨可行性:“这些物件,能做出来?”
“能。”沈知微语气肯定,“铁刃找铁匠铺打,木槽用硬木做,都不是难事儿。去年雨多误了播种,要是有这两样东西,农户们一天能多种两亩地,就算赶上下雨,也能抢出些时间,不至于让秧苗烂在地里。”
卓尔悦摸了摸下巴,忽然笑出声:“沈姑娘这脑子,倒比京里那些老匠人还活络。要是真能用,农户们也能松快些。”
萧景珩看着她眼里的光,指尖重新摩挲起折扇边缘,缓声道:“既可行,便试试。回头我让人找铁匠铺,按你说的样子先打一套出来,送到农户家试种。”
“好,我回去就画。”
也亏得作为总裁的她,前世经常做些下乡、下田的面子工程才晓得这些。
就在三人一来一往的聊天中,他们到达了西山的铁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