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散落在粗布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没让余晚星有丝毫喜悦。她蹲下身,一边捡铜钱,一边在心里盘算:黑袍人直接打听“做面食的人”,说明他已经不再满足于跟踪和窥探,开始主动寻找核心供货者,必须从供应链源头切断所有暴露的可能,尤其是每天都要接触外界的送货环节。
“明儿,从明天起,送货的流程得改一改,每一步都要按规矩来,不能出半点差错。”余晚星把捡好的铜钱放进布包,严肃地对许明说。许明看着母亲凝重的神色,赶紧点头:“娘,我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当天晚上,余晚星就和许明一起,把新的送货流程一条条理清楚,记在纸上:
第一,送货时间必须固定在清晨卯时,提前或延后都可能遇到黑袍人或其他可疑人员,出发前要检查院门是否锁好,确保家里安全;
第二,送货路线只走后山小路,这条路人少,还能避开村口的灰衣人和镇上的热闹地段,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搭话,即使是熟人,也只说“去亲戚家”,不透露其他信息;
第三,包装要统一用旧粗布,馒头和花卷分开装在不同颜色的布包里(馒头用蓝布,花卷用白布),面条用草绳捆扎,外层都要沾少量面粉,看起来像是刚做好随手打包的,不能用任何规整的竹篮或木箱,避免被怀疑“批量生产”;
第四,到了张叔铺,必须从后门进,后门会提前留一条缝,进去后直接把面食放在指定的木桌上,张叔会提前把货款放在桌上的陶罐里,许明拿了钱就走,全程不超过5分钟,不跟张叔闲聊,更不能跟铺子里的顾客接触;
第五,回家路上要绕到村外的小河边,把装货款的布包洗一洗(假装“沾了面粉要清洗”),再回家,避免布包上的面粉或麦香引起邻居怀疑。
许明把这些流程反复念了好几遍,直到能熟练背下来,才放心地去睡觉。余晚星却没睡,她找出家里所有的旧粗布,挑出没有明显补丁、颜色不同的几块,分别缝成大小不一的布包,又找了几根粗细不均的草绳,放在灶台边,方便第二天打包面食。
第二天清晨寅时,余晚星准时开始制作面食,50个馒头、25个花卷、5斤面条,每做好一样,就用对应的布包或草绳打包好,外层均匀地撒上少量面粉,看起来就像刚从面盆里拿出来的一样。许明起床后,按照母亲教的方法,把打包好的面食小心地放进一个旧竹篮(只用来装,到了张叔铺就把布包拿出来,竹篮留在后门),然后背上装货款的小布包,出发送货。
许明严格按照新流程走,卯时准时到达张叔铺后门,推门进去,看到木桌上的陶罐里放着187.5文钱,便把布包放在桌上,拿起陶罐里的钱,转身就走,全程只用了3分钟,没跟张叔说一句话。回家时,他绕到小河边,把装钱的布包洗干净,才慢悠悠地往家走。
看到许明安全回来,还顺利带回了货款,余晚星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些。可就在她准备把钱放进木箱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紧接着是李婶的声音:“晚星,在家吗?我听说你家做的面食特别好吃,想跟你学学手艺,给我家孙子做着吃。”余晚星心里咯噔一下——李婶之前带黑袍人来村里,现在又突然想学做面食,肯定没那么简单。她赶紧对许明说:“你别出声,我去应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