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电脑屏幕在深夜的专案组办公室里泛着冷光,十个技术系统如同十把锋利的手术刀,正逐层剥离228案表面的陈年痂壳。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将高启强与高启兰的审讯录音拆解成声波图谱,“不喜欢高晓晨”这句话的频谱波动中,厌恶情绪的特征峰值达到68%,而提及“陈书婷的约定”时,语音频率骤降15赫兹,系统自动标注:“提及关键承诺,生理指标稳定,可信度82%”。
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根据高晓晨的骨骼发育数据,构建出2014年的体态模型:肩宽42厘米,步频每分钟92步,转弯时身体自然倾斜17度——这些特征与228案监控中那个模糊的摩托车骑手完全吻合。屏幕上跳出绿色标识“匹配度98.7%”,旁边附着一组对比图:模型的骑行姿态与监控截图的重叠处,连膝盖弯曲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高启强在玩文字游戏。”李阳对着麦克风说道,指尖划过屏幕上高启强的微表情分析报告,“承认高晓晨是骑手是真,但提到陆寒之死时,他的左眉跳了0.2秒,这是系统标记的‘说谎微表情’。”两个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同步启动,左侧系统从高启强的西装袖口提取到微量海水成分,经与蒋天码头的水质样本比对,矿物质含量完全一致;右侧系统则通过黑客技术,复原了两人案发前三天的加密通话记录,13分钟的对话里,“陆寒”“处理”等词被消音处理,但残留的声波碎片仍能证明交谈的紧张程度。
方宁的汇报文件在另一块屏幕上展开,过山峰的档案被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用红框高亮。系统将其指纹库与三起“鱼镖杀人案”现场提取的模糊指印比对,79%的重合度足以构成关键证据;而他惯用手虎口处的老茧形态,经压力分布分析,与鱼镖发射时的发力特征完全吻合。“他的银行流水很‘干净’,”李阳放大转账记录,“但每月5号收到的‘劳务费’,金额与案发时间高度吻合,付款方是蒋天旗下的空壳公司‘海天货运’。”
指导组收到的228案视频U盘被插入专用设备,超高且更高级技术模拟画像师技术开始逐帧修复画面。视频中,少年高晓晨骑摩托冲出家门的瞬间,头盔侧面的划痕在强光下清晰可辨——系统将这处划痕与案发现场遗留的塑料碎片进行光谱分析,碳元素的分布曲线完全重叠。“这就是铁证。”徐忠的手指点在屏幕上,追踪之瞳系统已锁定高晓晨的实时位置:城郊赛车场的VIp休息室,他正擦拭的摩托车发动机编号,经技术还原,与2014年失窃的那辆登记信息存在篡改关联。
安欣将一个牛皮纸袋推到徐忠面前,里面是李响生前的受贿记录。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在特殊光源下,显现出纸张边缘的隐形水印——与赵立冬办公室文件的防伪标识如出一辙。“这些钱根本没进李响的账户,”安欣的声音带着压抑多年的沉郁,系统捕捉到他提及“谭思言”时,心率从静息状态的72次\/分骤升至77次\/分,“流向了赵立冬的司机,每月三万,持续了两年。”
邮政系统的内部监控画面被调至主屏幕,李阳的黑客技术修复了2016年的一段模糊录像:谭思言寄出的举报信在中转站被一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截留,工牌编号经技术增强,显示属于蒋天的远房表哥。“这就是为什么省里从未收到过举报信。”纪泽的指节叩击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会议室内,青华区高速公路的地图占据了整面墙。身临其境功能系统根据地质雷达数据,构建出三维地下模型,三个土壤密度异常区被标上红色三角。“三年前这段路维修时,有施工队反映挖到过圆柱形硬物,”纪泽翻出泛黄的工程日志,“但监理当天就勒令停工,说‘按设计图纸无需深挖’。”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将监理签名与赵立冬侄子的笔迹库比对,笔顺走向的重合度达到99%。
“谭思言的父亲每周三都会去高速路口的‘老茶馆’。”李阳的电脑突然弹出提示,追踪之瞳系统的蓝色轨迹线从老人的住所延伸至茶馆,停留时间固定在下午两点到四点。黑客技术恢复的茶馆监控显示,老人总会坐在靠窗的位置,对着高速公路的方向静坐,手机屏保是与儿子的合影——背景里的路牌,正是待挖掘的封闭路段起点。
“他一定知道什么。”安欣的声音打破沉默,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捕捉到他眼底的红血丝,那是连续三天未眠的证明,“明天我去见他。”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进会议室时,挖掘机械已在青华区高速公路待命。李阳的十个技术系统进入同步状态: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准备分析土壤中的生物残留,超高模拟画像技术随时待命还原骨骼身份,追踪之瞳系统锁定所有相关人员的实时位置……数据流在屏幕上奔涌,像一条即将冲破堤坝的河流。
李阳将加密报告发送给郑一民、季洁等人时,屏幕右下角的罪恶克星功能系统进度条稳稳爬至96%。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底端缓缓滚动:【228案的骑手、被拦截的举报信、公路下的遗体——当所有碎片在技术的锋芒下拼合,黑暗终将在挖掘声中现形】。
远处传来挖掘机械的轰鸣,在寂静的凌晨格外清晰。安欣站在窗前,望着青华区的方向,手里攥着李响生前送他的那枚警徽,冰凉的金属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脏。他知道,那些沉睡在公路下的秘密,即将在晨光中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