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技术科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李阳面前的电脑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作战窗口,十个技术系统如精密齿轮般高速运转。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正以纳米级精度拆解高启强家中搜出的扳手,光谱分析图谱在屏幕上跳动——凹槽深处的褐色斑迹经基因测序,与张小庆的dNA序列匹配度达99.99%,而扳手表面的模糊印记经超高模拟画像技术增强后,显露出一组独特的指纹纹路,与高启强档案中右手食指的斗形纹完全吻合。
“追踪之瞳系统最新锁定:高启强通过地下渠道预订的南美航班,将于两小时后从邻市国际机场起飞。”系统的机械提示音刚落,身临其境功能已构建出机场值机柜台的三维虚拟场景。画面里,高启强穿着件熨帖的深色风衣,正低头核对机票信息,超动态视力技术将他的微表情放大十倍——喉结在吞咽时做了个0.2秒的快速滚动,这是他紧张时的标志性动作,与三年前审讯室里抵赖罪责时的生理反应完全一致。
审讯室的白炽灯冷得像冰,高启强靠在金属椅背上,指尖有节奏地轻叩桌面,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安警官,”他抬眼时嘴角挂着惯常的微笑,“我再说一遍,那把扳手是在旧厂街捡的,至于你说的张小庆,我连名字都没听过。”
单向玻璃外,安欣的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两个技术证物扫描系统正同步输出分析结果:左侧窗口显示着高启强手机里恢复的录音片段,他用异常温和的语气对高晓晨说“警察问起就说,那天只看到李青一个人在工地”;右侧窗口则将他日记里“张小庆这张嘴太松,留着是祸害”的字迹,与公司合同上的签名进行比对,笔迹特征重合度高达97%,系统自动生成结论:【同一人书写概率99.9%】。
“安队,这老狐狸咬死不认,要不要我进去审?”李响站在旁边,手已经按在了审讯室的门把手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安欣摇摇头,调出罪恶功能系统生成的实时监测报告:“你看,心率112次\/分,比基线高30%;瞳孔直径4.2毫米,超出正常范围;说话时频繁触摸鼻尖——所有数据都指向撒谎,但我们还差最后一击。”话音未落,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红色提示框:【高启强风衣内衬纤维检测完成,与张小庆失踪前穿着的羊绒毛衣成分完全一致,含特殊稀土染料标记】。
安欣将平板转向李响:“用证据链说话,不能给辩护留任何程序漏洞。”
当纤维成分比对报告和教唆高晓晨作伪证的录音笔被摆在桌上时,高启强嘴角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0.3秒,瞳孔在0.5秒内骤缩至2毫米——超高技术模拟画像师技术捕捉到这些细微变化,在屏幕上标注:【心理防线崩溃前兆,供述概率升至89%】。
“高启强,”安欣推开门,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从李青挟持案到张小庆被害,你每一步都算得很精。但你忘了,技术能复原你反复擦拭的指纹,找回你以为彻底删除的录音,甚至能从看似干净的风衣内衬里,揪出你试图掩盖的罪恶痕迹。”
高启强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原本轻叩桌面的手指猛地攥紧,指节泛出青白。这一次,他没有再辩解。
刑侦支队的会议室内,烟雾缭绕。郑一民将证据报告拍在桌上,看向安欣的目光带着赞许:“经支委会研究决定,由安欣担任‘张小庆被害案’专案组组长,季洁、李响协助,各组全力配合。”
安欣点开追踪之瞳系统的轨迹叠加图,屏幕上立刻出现两条缠绕的红线:“根据系统回溯,李有田父子近一个月与张小庆的行踪有七处重叠,案发当晚八点至九点十五分,他们的车在抛尸点附近停留了45分钟,期间通讯信号完全中断。建议立即传唤李有田、李宏伟。”
画面中,两条轨迹线在废弃仓库坐标点重叠的红点格外刺眼,像滴在白纸上的血。李阳操作鼠标,将完整的分析报告同步发送给郑一民、季洁、佟林等负责人的终端,系统在报告末尾自动标注:【李有田父子涉案概率76%,存在协同作案可能】。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京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牌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安欣望着屏幕上逐渐收紧的证据网,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与高启强在审讯室的动作形成奇妙的呼应。他知道,这张由数据、痕迹和技术织就的光网,正以不可逆转的力量收紧,终将让所有潜藏的罪恶,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屏幕底端自动生成一行黑体字:当证据链如齿轮般精密咬合,再狡猾的狐狸,也藏不住身后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