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暮色漫进院子时,云霜蹲在厨房门口,处理野鸡,手里握住锃亮的菜刀,先顺着鸡脖子,划开口子。
暗红色的鸡血,流进粗瓷碗里,混着少许姜片去腥,云霜格外仔细的褪毛,露出雪白紧实的鸡皮。
云霜将野鸡肉剁成块,她往铁锅里,倒入一勺菜籽油,油花滋滋作响时,丢进葱段与拍扁的两块,香味刚冒头,就把鸡块,倒进锅里翻炒。
直到肉色变得金黄,再放上干蘑菇,加上水没过食材,盖上木锅盖,只留下一丝缝隙,让蒸汽裹着肉香,慢慢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厨房里秋月围着围裙,案板上摆着五个粗瓷盆,每盆都盛着热气腾腾的肉菜。
东坡肉在盆里码得整齐,一块块油亮,筷子一戳能看见,里面细嫩的肉纹;
四喜丸子个头有拳头大,裹着深红色酱汁,还冒着细密的热气;
回锅肉里的青椒脆嫩,肉片泛着油光,裹着豆瓣酱的香辣味;
溜肉段外裹着,金黄色的脆壳,咬开尝到里面软嫩的肉;
最后一盆红烧肉,浸润着浓稠的酱汁,五盆肉菜摆开,厨房里都是醇厚的肉香。
周诗守在灶台边,手里的烧火棍,时不时拨弄着灶膛里的柴,她先点燃松针引火,待火苗窜起来,就添上干柴。
淘洗干净大米,再放到锅里,盖上木锅盖,水汽顺着缝隙飘出来,带着清甜的米香;
周诗往灶膛里,添两根木柴,让锅里的干蘑菇与野鸡肉,炖的更入味。
灶膛里的火光,映在脸上,连带着厨房里的烟火气,都变得暖融融。
白浩刚跨进院门槛,被厨房飘来的香味,鼻子快速嗅两下,眼睛瞬间亮了亮,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的惊喜,惊呼道:“大哥,这是小鸡炖蘑菇的味道,混着干蘑菇的鲜气,还有野鸡肉的香味,难道今晚要吃野鸡呀!”
兄弟五人踩着暮色,往家里走去,刚到院门口,白瑾忽然顿住脚步,鼻尖下意识闻了闻,风里裹着一股熟悉的香气。
干蘑菇的鲜香,混着野鸡肉的香气,丝丝缕缕钻进鼻子,这分明是记忆里,娘亲的小鸡炖蘑菇的味道。
白瑾眼睛发亮,原本略带疲惫的脚步,也轻快起来,他转头朝着身后的兄弟,笑着说道:“你们闻闻,好像是小鸡炖蘑菇。”
白逸和白辰闻着小鸡炖蘑菇的香味,他们眼睛立刻亮起来,脚步不由自主的快了几分,这香味真是太勾人。
两个人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面对香喷喷的小鸡炖蘑菇,根本没有一点抵抗力,满脑子都是想要吃一口。
吃完饭的时候,白青青全是开了眼,白家吃饭的能力,是非常厉害。
那两只野鸡没杀的时候,都有十斤重,处理了也有八九斤,加上很多干蘑菇,炖了满满一锅;
还有秋月做的五道肉菜,再配上蒸好的大米饭,结果这一桌子饭菜,全都被吃个精光。
白青青也没有少吃,啃了一个大鸡腿,又吃了四个鸡翅,还夹了好几块鸡肉,最后撑的肚子溜圆,实在吃不下了。
接下来几天,春耕越来越忙,白青青惦记着自己的那一块田地,就跟爹爹说,让他提前帮忙准备好。
白青青脑子里,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要动手干活,她一点种田经验,都没有。
那一块田地,全都插了稻苗,田地本身就不大,需要的鱼苗也不多。
白青青打算找三个哥哥帮忙,让他们去河里,捞一些鱼苗回来。
过了几天,白青松瞥见墙角的渔网,忽然想起女儿要鱼苗,他语气里满是好奇,还带着想帮忙的期待,扬声问道:“女儿,你的田地里要放鱼苗,打算什么时候弄呀!”
听见这话,白青青往前凑了凑,眼睛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直接开口要求道:“爹爹,再过几天,就差不多了,等稻苗彻底成活,才能放鱼苗。您今天要是没事,帮我去河里捞鱼苗吧!”
白青青原本想让三个哥哥,帮自己去河里捞鱼苗,转念一想,他们每天要去私塾念书,根本抽不出空。
眼下爹爹正好没事,让他帮忙,既不耽误哥哥们的学业,还能尽快把鱼苗捞回来。白青青索性改了主意,转头就跟爹爹提了这件事。
听了这话,白青松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抹纳闷的神色,开口问道:“女儿,你不是说,过几天,才放鱼苗,这时候捞回来干嘛呀!”
话音刚落,白青青忍不住笑出声,晃了晃白青松的胳膊,语气里满是理所当然,她俏皮的说道:“爹爹,您可真笨,先把鱼苗捞回来,放在盆里养着,等稻苗都成活了,直接往田地里放,要是到时候,再去河里捞,万一捞不到可咋办呀!”
被女儿说“笨”,白青松脸上先是一僵,随即清清嗓子,故意板起脸来,颇有一点维护父亲威严的模样,语气里满是笃定的说道:“傻女儿,你那一块田地,用不了多少鱼苗,要是捞大鱼,或许一下子凑不够数,这鱼苗你尽管放心。到时候现捞肯定没问题,河里的鱼苗多着呢!”
听了这话,白青青小脸瞬间变得红扑扑,她只钓过一回鱼,哪知道河里的鱼苗,多不多,刚才那话,确实是自己想岔了。
白青青心里有一点窘迫,又不愿意承认,索性恼羞成怒的轻哼一声,两个小短腿一迈,转身往屋里跑去,连多余的话,没有再说一句。
等到过几天,到了该放鱼苗的时候,白青松心里还记着,之前被女儿说“笨”的事,这一回打定主意,要证明自己非常厉害。
白青松硬是没叫三个儿子帮忙,他独自扛着小渔网,往河边走去,脚步比平时快了许多,他发誓捞回鱼苗,让女儿好好瞧瞧。
白青松提着一个木桶鱼苗,白青青看着鱼苗游来游去,她脸上露出一抹欣喜的笑容,开口说道:“爹爹,河里的鱼苗,可真不少呀!”
白青松脸上露出一抹“果然如此”的神情,他得意洋洋的说道:“女儿你看,河里鱼苗真不少,那些大鱼精着呢,一有动静往深水里钻,不好抓,鱼苗多的是,就是太小了,浑身都是刺,吃着也没有嚼头,平时根本没人抓小鱼。”
白青青凑到木桶边,看着里面活蹦乱跳的鱼苗,她连忙说道:“爹爹,这些鱼苗完全够用,现在我们把鱼苗,放到水田里,正好稻田成活了。”
白青青见鱼苗数量足够,心里美滋滋,她跟着爹爹一起,往水田走去。
白青松提着装鱼苗的木桶,走在前面,白青青蹦蹦跳跳,跟他在身后,时不时探头看看,木桶里游动的鱼苗。
村民们都不知道,白家要在稻田里养鱼,父女二人这一路走过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村民们依旧忙着春耕,连一句询问,都没有,倒省了不少解释的功夫,一切平静的没有起一丝波澜。
父女二人来到那一块稻田边,白青松蹲下身,把桶沿凑近水面,手腕轻轻一倾,木桶里的鱼苗,“哗啦啦”顺着水流滑进田地里。
那鱼苗刚入水时,还挤作一团,待反应过来,尾巴一甩,瞬间四散游开。
有的往稻苗根须下钻,有的贴着田边,浅水区窜,银闪闪的小身影,在嫩绿稻叶晃了晃,很快藏进水田深处。
白青青蹲在水田边,小手撑着膝盖,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水面,看着那些游走的鱼苗,她脑海里已经冒出一副精美的画面。
等过一段时间,这鱼苗会长大,稻子变黄时,它们在稻穗下的水里,游来游去。到时候,下水田捞起一条条大鱼。
这样既能收稻谷,又能有鱼吃,白青青想想都觉得高兴,指尖忍不住碰了碰水田,像是在与未来的大鱼“打招呼”。
白青松倒完鱼苗起身,他见白青青盯着水田傻笑,他伸手揉揉她的发顶,笑着说道:“傻女儿,这才刚放下去鱼苗,就开始想大鱼了。”
白青青也不反驳,声音里满是期待的说道:“爹爹,鱼苗肯定能长成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