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刚停了一瞬,云璃便察觉灵囊中的钥匙不再震颤。她指尖抚过封口银线,确认那股持续牵引的波动已经平复。
“可以歇一会儿。”夜无痕站在岩丘边缘回身说道。他刚才一直走在最后,冰力在队伍外围留下几道不易察觉的寒痕,用以预警追迹者。
雷鸣早已弯腰钻进洼地,拍了拍干燥的地面:“这儿不错,背风,底下还有点暖意。”
林婉儿紧跟着下来,从腰间取下水囊喝了一口,随即递给前头的云璃:“你一直握着钥匙,手都凉了。”
云璃接过水囊,轻轻摇头:“不是因为冷。它刚才发出光束的时候,像是把一部分力量抽走了,连带着精神也被牵动了一下。”
“那你更得缓一缓。”雷鸣盘腿坐下,抽出背后长戟检查刃口,“方向已经定了,不差这点时间。”
晨曦灵蝶从她肩头飞起,在低空绕行一圈后落在前方一块凸起的石上,翅膀微微开合,洒出一层薄如轻纱的微光,将整个洼地笼罩其中。
夜无痕蹲下身,在地面划出一道浅痕:“我们从南境出发到现在,经历了三次突袭、两场幻兽暴动,还有神庙里的符文试炼。每一次应对方式不同,但问题都在——反应太慢。”
“你是说配合?”林婉儿坐正了些。
“是节奏。”夜无痕抬头,“雷鸣出手快,但往往在我们还没准备好时就已经冲出去了。你在火系幻兽情绪失控那次,迟了半拍才压制,就是因为没预判到他的行动轨迹。”
雷鸣皱眉:“我当时是为了引开水怪注意力!”
“我知道。”夜无痕语气没变,“可如果你提前半息告诉我你要强攻,我就能提前布下冰障防反扑,林婉儿也能及时准备控火咒。”
林婉儿点头:“那天我是慌了。火雀突然狂躁,我只顾着安抚它,忘了周围的情况。”
云璃看着晨曦灵蝶安静的身影:“其实我和它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最开始契约时,我总想用自己的意志去主导它的动作,结果反而让光罩破裂得更快。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我在指挥它,而是我们一起决定怎么做。”
“所以关键不在谁先谁后。”她抬眼看向三人,“而在能不能在同一刻想到同一件事。”
雷鸣挠了挠头:“听着玄乎,怎么做?”
“复盘。”云璃说,“把每一场战斗拆开来看。比如水怪那一战,第一阶段其实是被动防御——夜无痕挡下第一波冲击,我撑起光幕,林婉儿稳住火雀,雷鸣拖住侧翼。这个阶段我们做对了。”
夜无痕接道:“第二阶段是寻找破绽。水怪每次攻击后颈部鳞片会短暂张开,那是弱点暴露的瞬间。但我们当时没人专门负责观察,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两次机会。”
“第三阶段才是集中打击。”云璃继续,“如果我们在第一阶段就明确分工:一人主防,两人警戒环境变化,一人专盯敌人动作,等弱点出现立刻传递信号,后续反击就能提前准备。”
林婉儿眼睛亮起来:“就像接力一样,每个人都知道下一段该接什么。”
“对。”云璃点头,“我不主张固定谁当指挥,但每场战斗前必须有人牵头制定响应顺序。打完之后立刻总结,哪些环节卡住了,哪里出现了断档。”
雷鸣摸着下巴:“听起来比乱打靠谱。不过万一情况紧急,哪来得及商量?”
“那就靠默契。”夜无痕站起身,走到中央,“平时多练,遇到事自然能反应过来。比如我释放冰墙时习惯先压左手,你们看到这个动作就应该知道接下来三秒内不能靠近正面区域。”
林婉儿笑出声:“那我放火旋的时候总喜欢咬嘴唇,也算暗号?”
“也算。”云璃也笑了,“以后我们都留意这些小习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次呼吸的变化,只要能让别人读懂,就是有用的信号。”
晨曦灵蝶忽然振翅飞起,绕着四人飞了一圈,然后悬停在半空,尾翼轻轻一抖,洒下一串细碎的光点,像是回应某种共识的达成。
雷鸣看着那光点缓缓落地,咧嘴一笑:“连它都认可了?行啊,那以后我也改改脾气,别老第一个往上冲。”
“不用完全改。”夜无痕淡淡道,“你的冲劲本身就是优势。只需要学会等半拍,等我们跟上。”
林婉儿翻开随身的小册子,拿出炭笔快速记下几行字:“我把刚才说的三个阶段写下来,再把每个人的常用技能和前置动作列个表,路上可以互相熟悉。”
云璃伸手按了按灵囊,钥匙安静地躺在里面,银线封口完好。她抬头看了看天色,阴云依旧厚重,但风势已弱。
“我们休息够了。”她说,“接下来的路可能不会再有这么合适的落脚点。”
夜无痕伸手一招,地面残留的冰纹迅速消融,不留痕迹。雷鸣收起长戟,活动了下肩膀。林婉儿合上册子,塞回腰间。
晨曦灵蝶飞回她的肩头,翅膀收拢,安静如初。
四人站成一行,面向北方。
“刚才说的战术。”雷鸣忽然开口,“要是下次实战真能用上,咱们是不是该有个名字?总不能每次都叫‘临时作战方案’吧。”
云璃看了他一眼,还没回答。
远处一道低矮山脊后,尘土微微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