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刃撕裂空气,从四面八方疾射而来。
云璃没有抬手,也没有催动灵力。她将晨曦灵蝶紧紧护在胸前,掌心血痕贴着蝶翼心,血契的微光在迷雾中几不可见。蝶翼震颤得越来越弱,脉冲式的光晕断断续续,像风中残烛。可就在那一次次微弱的闪烁之间,她捕捉到了一丝异样——光刃的轨迹并非完全混乱。
第七次闪烁之后,总有一瞬的停顿。
极短,不到半息,几乎无法察觉。但连续三次,都是如此。她闭着眼,不再试图分辨方向或数量,而是将全部感知沉入蝶翼传来的震颤频率。每一次光刃划破空气,都会在灵力场中激起涟漪;而那第七次之后的静止,像是某种节奏的“呼吸”。
她想起此前光刃绕开石柱的现象。那时以为是屏障,现在想来,更像是能量流动的节点避让。这些静点,与攻击节奏中的停顿,是否同源?
迷雾贴地蔓延,腐蚀着石砖,寒意顺着靴底渗入脚心。她的体温在下降,指尖发麻,意识边缘开始模糊。可越是如此,她越不敢松开对蝶翼的感知。一旦中断,血契彻底断裂,晨曦灵蝶将陷入沉眠,再无可能唤醒。
她引导最后一丝灵力,让脉冲探测转向祭坛方向。
果然——每当光刃停顿的瞬间,迷雾在祭坛正上方也出现一丝稀薄。那片区域的黑暗如同被抽走了一瞬,显露出下方断裂光晶的微弱轮廓。破绽不在攻击本身,而在操控者的力量运转间隙。守护者每一次蓄势,都需要短暂的回流与调整,而那正是他最脆弱的时刻。
可她一个人看清楚了,毫无意义。
夜无痕在左翼,雷鸣在高处,林婉儿在中线。他们被分割在迷雾的各个角落,传音被扭曲,视线被封锁,甚至连灵力波动都被黑暗吞噬。她必须把这规律传出去。
她低头看着地面,指尖蘸着掌心血,在身前石砖上划出一道短痕。接着,再划一道,又一道——七道并列,第八道隔开些许距离。这是她能想到最直观的表达:七闪一停。
可在这浓雾中,谁能看到?
她将晨曦灵蝶轻轻放下,置于那七道血痕中央。蝶翼仍在微弱震颤,她以血契为引,将残余灵力注入蝶身,强迫它按照“七闪一停”的节奏,释放出微弱的光脉。
第一轮,光纹亮起七次,间隔均匀,第八次停顿稍长。
第二轮,重复。
第三轮,依旧。
光极弱,仅能照亮方寸之地,但频率稳定,如同心跳。
她不知道三人是否能察觉。她只知道,若有一人能感知到这规律,就还有机会。
夜无痕伏在地上,残剑横于身侧,剑刃已裂至根部。他不再试图斩断光刃,而是将掌心贴地,靠寒气感知震动。寒属灵力本就擅长捕捉细微波动,而此刻,他忽然发现——地面传来的震颤呈现出一种规律:第七次波动后,总伴随一瞬的空寂。
他皱眉,凝神再听。三次循环,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是节奏。
他抬头,望向云璃所在的方向,却只看见一片墨黑。可就在这时,他感知到地面传来一丝微弱的热感——那是血痕蒸发时的余温,正以相同的频率,微微起伏。
有人在传递信息。
雷鸣趴在石柱顶端,雷豹伏在他身侧,雷核光芒明灭不定。他早已无法靠视觉判断,只能凭雷核对能量波动的本能反应。而此刻,那反应竟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节律——七次高频波动后,一次低谷。
他猛地睁眼。这不是自然现象。
他将手按在石柱上,试图传导那频率。指尖触到一道尚未冷却的裂痕,火线残留的余温正以相同节奏微微跳动。他忽然明白——这不是攻击规律,是求生信号。
林婉儿跪坐在地,火印石裂纹中红光微闪。她已无力再布火线,只能靠火印石感应周围温度变化。而就在刚才,她察觉到前方某处,有一团微弱的光源,正以固定频率明灭。
七次亮,一次暗。
七次亮,一次暗。
她闭眼,数着那节奏。三轮过后,她终于确认——这不是随机波动,是有人在用光语传递信息。
她抬手,将火印石轻轻按在地面,试图以余热回应。可石体冰冷,仅能维持一丝微光。她只能将手掌压紧,让体温缓缓传导进去,等待下一次光脉到来时,借那瞬间的共鸣,传递自己的位置。
云璃察觉到蝶翼的震颤中多了一丝回应——来自左前方的震动频率出现了同步波动,是夜无痕。紧接着,高处传来雷核的共鸣节拍,雷鸣也接收到了。最后,地面火印石的余温微微起伏,林婉儿在回应。
三人陆续捕捉到了信号。
她没有放松。破绽存在,但守护者的下一轮蓄势已在酝酿。她能感觉到,迷雾的浓度正在缓慢回升,祭坛上方的稀薄区域开始收缩。下一次光刃阵列,不会给她再观察的机会。
她将晨曦灵蝶重新护入怀中,指尖仍贴着蝶翼心。血痕裂开,血珠渗出,滴落在石砖上,发出极轻的“嗒”声。
她低声说:“等下一停。”
话音未落,祭坛方向的黑暗骤然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