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末的风带着暖意掠过山坳,红裸石上的积雪渐渐消融,顺着石缝往下淌,在根部汇成一汪浅浅的水洼。顾念苏刚蹲在石旁查看土壤湿度,就见山路口驶来辆熟悉的马车,林小姐抱着一摞崭新的绘本跳下来,红围巾在风里飘得像团火焰:“念苏!《落日吻过红裸时·冬雪与春约》番外册印好啦!赶在芽尖冒头前送来,让新故事陪着花种醒过来!”
番外册的封面比正篇更添了份春日的灵动——雪融的红裸石旁,一粒种子正顶着嫩芽,旁边摆着翻开的正篇绘本,米白的纸面上印着淡淡的雪痕,摸起来像还留着冬日的凉,又透着春日的暖。顾念苏翻开第一页,见里面夹着片压干的雪融后新抽的草叶,旁边印着一行小字:“这是山坳第一缕春的信,带着雪融的润,陪你等芽生。”
巴图和阿朵围着绘本欢呼,巴图指着画里自己蹲在雪地里收种子的模样:“你看!这是去年冬天咱们收种的场景!连我戴的棉帽都画得一模一样!”阿朵则翻到“读者雪中信”那页,看到老夫妻孙子画的“祖孙种芽图”被印在上面,激动地拍手:“小弟弟的画在书里啦!等他来,咱们要一起把种子种下去!”
秦叔摩挲着番外册里自己刻的“冬安”木牌插画,感慨道:“从正篇的花开花落,到番外的雪藏春盼,这绘本真把咱们山坳的四季,还有读者的心意,都装进去了。”李婶也凑过来,翻到“甜霜冰球”那页,笑着说:“这冻甜霜的画法真像,看着就觉得甜,等今年新的甜霜下来,要照着绘本里的新配方试试。”
林小姐带来的不止是绘本,还有一沓“春种邀约卡”——卡片上印着番外册里雪融芽生的插画,背面留着空白,“读者凭这张卡来山坳,能领一包今年的新花种,还能跟着你学种芽,把绘本里的‘春约’变成真的!”
话音刚落,就见远处走来几个身影,为首的是小棠,身后跟着老夫妻和他们牵着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举着正篇绘本,一见到红裸石就挣脱爷爷的手跑过来:“奶奶!你看!书里的红裸石和真的一样!我要把种子种在石旁边,像绘本里画的那样!”
老夫妻笑着递上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小男孩画的“春种计划图”:“孩子从拿到番外册就天天盼着来,说要亲手把种子种在红裸石旁,还要把种芽的过程画下来,贴在绘本里当‘我的故事’。”
顾念苏领着大家往花田走,边走边翻开番外册“春种指南”页:“咱们照着书里写的来——先把土松到三寸深,再把种子埋在离石根一尺的地方,浇上雪融的水,芽尖很快就会冒出来。”小男孩认真地听着,手里攥着小铲子,像捧着件宝贝。
秦叔早已备好松好土的花畦,顾念苏给每人发了包新花种,小男孩跟着老夫妻,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撒进土里,又学着绘本里的样子,用小铲子轻轻覆土。“要轻点儿,别碰疼种子宝宝。”他小声念叨着,模样和绘本里画的小主人公一模一样。
小棠则支起画架,把眼前的春种场景画进速写本:有小男孩蹲在石旁种芽的认真模样,有老夫妻手把手教浇水的温情,还有大家围着绘本讨论种法的热闹,“这些要收录进下一本番外,叫《春种与芽语》,让绘本的故事跟着花苗一起长。”
傍晚时分,春种的活儿忙完了,大家围着红裸石坐下,林小姐翻开番外册,给大家读“读者共创”篇里的故事——有北方读者写的“窗边花种日记”,有南方读者画的“雪后绘本共读图”,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画,都透着对山坳的牵挂。
李婶端来刚熬好的艾草甜霜粥,盛在番外册同款的粗陶碗里,分给大家:“尝尝春的甜,等着芽尖冒头,等着新的花田长起来,等着今年的落日再吻石头。”小男孩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睛却盯着石旁的花畦,像是在盼着种子立刻发芽。
顾念苏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手里捧着番外册,指尖划过书页里雪融芽生的插画,忽然懂了——《落日吻过红裸时》从来不是一本静止的书,而是一场“流动的约定”,从正篇的四季流转,到番外的冬藏春盼,从作者的笔墨,到读者的参与,每一页都在生长,每一个故事都在延续。
夜风拂过石旁的花畦,像是在和土里的种子说着悄悄话。顾念苏知道,用不了多久,芽尖会顶着新绿冒出来,新的花苗会在春风里长高,更多带着绘本和邀约卡的读者会赶来,而这场“落日吻过红裸时”的约定,会在一本本续篇、一次次相遇里,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暖,直到岁岁年年,红裸石与落日的吻,永远印在纸页上,也永远刻在每一个赴约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