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冬雪初霁,阳光裹着冷冽的清辉 —— 院坝里的积雪被扫成整齐的堆,反射着刺眼的光;董晓给小桃树的防寒毡上又盖了层塑料布,防止积雪压断枝桠;屋里的炭盆燃得正旺,烤得窗玻璃上凝着细密的水珠。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泛着层温润的淡金,像镀了层暖阳,光纹在古运河支线 “汇脉池” 的标注上轻轻流转,连沈墨怀中的星槎引,杖尖都带着点雀跃的震颤,与老周踏着残雪赶来时的喜色模样正好对上:“沈师傅!汇脉池的雪化了大半!池底的泥沙被融雪水冲开一块,露出了核心石的一角!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还泛着淡青的光,太神了!”
“转脉核心石?” 沈墨心里一振,这是转脉轮的 “心脏”,也是第四卷最关键的节点 —— 之前修复的三闸三井三槽,都是为了给核心石输送脉气,没想到三号主闸刚通,融雪水就帮他们揭开了核心石的面纱,“核心石露了多大面积?有没有冻裂或磨损的痕迹?”
“露了大概半平方米!” 老周搓着冻红的手,手里攥着张照片,照片里的核心石呈青黑色,表面刻着螺旋状的符文,泛着淡淡的青光,“边缘有块磕碰的缺口,符文磨花了不少,池底还有半米厚的泥沙没冲开,核心石周围结着层薄冰,我用检测仪测了,脉气浓度 68%,比之前高了不少,但还没到正常的 85%!”
董晓早就趴在资料柜前翻出了汇脉池的详图,图纸上的转脉核心石是正方体青墨石材质,边长约两米,表面刻着完整的 “转脉轮符文阵”,四个面分别对应三条支线和主河道,石底有 “脉气传导盘”,与地脉相连,“沈哥!我查到了!核心石是天工坊用‘玄铁混青岩’锻造的,能汇聚并放大三条支线的脉气,再传导回通济渠主河道!现在露的是‘支线汇脉面’,缺口正好在符文阵的核心位置,磨花的符文是‘转脉融气符’,要是不补,三条支线的脉气没法完全融合,主河道的脉气也会受影响!得先用温姜油融冰(防石体冻裂),再清核心石周围的泥沙,用青墨石粉末混合糯米灰浆补缺口,最后用青铜粉调浆补符文,还要给核心石涂一层防水护石膏,防止风化!” 她指着图纸上的符文阵,“符文要补得和原纹对齐,才能激活完整的转脉轮,让支线和主河道的脉气形成闭环!”
董雅南已经收拾好工具包,里面装着清淤耙、高压水枪、细毛刷、符文修补工具,还有加厚防寒服、暖宝宝和防水相机,“汇脉池在低洼处,雪化后全是泥泞,我们得穿雨靴。再带点热粥和保温壶,池底阴冷,干活容易冻着,喝点热的能驱寒。” 她还翻出了主河道和支线的脉气联动图,“核心石激活后,主河道的脉气浓度应该会明显上升,我们可以同步监测,看看转脉轮的联动效果。”
沈墨点点头,立刻分工:“老周,你回去带小分队的人准备温姜油、青墨石粉末、糯米灰浆、青铜粉;董晓,你带护石膏、细毛刷、符文校准仪;董雅南,你用无人机先拍汇脉池的全景,看看泥沙的分布情况,我带星槎引定位核心石的完整位置,顺便检查池壁有没有破损。”
“收到!我这就去喊人!” 老周转身就跑,残雪被踩得 “咯吱” 响,“我让老婆子煮点腊肉粥,给大家补补身子!”
三人驱车向古运河支线汇脉池出发。车窗外的雪后景象洁净而辽阔 —— 古运河支线的冰面融了大半,泛着清澈的淡青光,岸边的残雪挂在树枝上,像一串串白玉;汇脉池周围的芦苇和灌木被积雪压弯了腰,露出灰褐色的枝干;远处的三号主转脉闸在阳光下泛着淡青的光,三条支线的水正顺着河道缓缓流向汇脉池。快到汇脉池时,远远就能看到小分队的成员们已经在等候,每个人都穿着雨靴,手里提着工具和温姜油的桶,旁边堆着清淤用的竹筐,老周正给大家分发热帖,“快贴上!池底比岸上冷好几度,别冻坏了!”
“沈师傅!你们可来了!” 小林跑过来,手里拿着块刚捡的青墨石碎片,“这是池边捡的,和核心石颜色一样,磨成粉就能用!汇脉池的泥沙主要堆在核心石周围,我们已经清了一小块,露出的核心石比照片上大!”
沈墨走到汇脉池边,俯身查看 —— 汇脉池呈圆形,直径约十米,池壁是青石板砌成的,泛着湿润的光;池底的融雪水泛着淡青的脉气,核心石位于池中央,露出来的部分约有半米高,青黑色的石体上,螺旋状的符文泛着淡淡的青光,边缘的缺口约有拳头大,磨花的符文模糊不清;用星槎引一碰核心石,杖尖的淡金光瞬间变得明亮,顺着符文流转,“核心石没冻裂,只是表面有泥沙和冰碴,先融冰清沙!”
董晓和小分队的成员一起,用瓢舀着温姜油,小心翼翼地浇在核心石周围的冰面上 —— 温姜油的热气在冷空气中散开,冰碴快速融化,顺着池底的坡度流走,“沈哥!融冰快!核心石的完整轮廓露出来了!是正方体,四个面都有符文!”
董雅南操控着无人机,拍汇脉池的全景和核心石的细节,“沈哥!泥沙主要堆在核心石的西侧和北侧,清完这两处,核心石就能完全露出来了!池壁没有破损,就是有些青苔,不影响使用。”
太阳渐渐升高,气温略有回升,但池底依旧阴冷。老周的老婆子带着孩子们送来腊肉粥,用保温桶装着,还带了烤土豆,“大家快喝点粥!腊肉是自家腌的,香得很!烤土豆暖手,还顶饿!” 孩子们围在池边,好奇地看着核心石上的符文,有的还学着董晓的样子,用小树枝在地上画符文,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冰碴全部融化后,小分队的成员们用清淤耙和高压水枪,清理核心石周围的泥沙 —— 高压水枪冲过的地方,泥沙变成泥浆,顺着池底的排水孔流走,核心石的四个面渐渐显露出来,每个面的符文都清晰可见,分别刻着 “支脉一”“支脉二”“支脉三”“主脉通” 的字样,“沈哥!核心石全露出来了!四个面的符文都没断,就是磨花了不少,缺口在‘主脉通’的面!”
董晓立刻用细毛刷蘸着温姜油,轻轻擦拭核心石表面的泥沙和青苔,“沈哥!符文阵是完整的!只要补好磨花的部分和缺口,就能激活转脉轮的完整功能!” 她用符文校准仪对准符文阵,屏幕上的刻度慢慢调整,“符文要补得和原纹完全对齐,不能有一点偏差,不然脉气会紊乱!”
沈墨和董晓一起,调制补缺口的材料 —— 青墨石粉末混合糯米灰浆,再加入少量青铜粉,“这样补出来的材料,颜色和硬度都和原石一致,还能增强脉气传导!” 董晓用小抹子,把材料一点点填进核心石的缺口,从底部往上填,边填边压实,“沈哥!缺口补好了!和原石融为一体,看不出来!”
接下来是补符文 —— 董晓用细毛刷蘸着青铜粉调的浆,小心翼翼地勾勒磨花的符文,每一笔都精准对齐原纹,“沈哥!符文补好了!和校准仪上的原图一模一样!”
最后,董晓给整个核心石涂了层防水护石膏,膏体透明,不影响符文的脉气传导,“这样核心石就不会被风化和冻裂了,能一直稳定工作!”
中午时分,核心石的修复终于完成。沈墨握着星槎引,将杖尖贴在核心石的 “主脉通” 面 —— 杖尖的淡金光瞬间爆发,顺着符文阵流转,核心石的四个面都泛着明亮的青光,汇脉池的水开始轻轻涌动,三条支线的脉气水汇流进来,在核心石周围形成螺旋状的脉气圈;董雅南用检测仪测量脉气浓度,屏幕上的数值快速攀升,从 68% 升到 88%,稳定在正常范围,“沈哥!脉气恢复正常了!主河道的脉气浓度也上升了 5%,转脉轮完全激活了!”
大家围在池边,看着核心石泛着青光,汇脉池的水泛着淡青的脉气,三条支线的水顺畅汇流,再顺着池底的传导盘流向主河道,脸上都露出了踏实的笑容。老周激动地说:“沈师傅!太谢谢你们了!转脉轮激活了,以后支线和主河道的脉气都通了,我们的庄稼和鱼塘就再也不愁了!”
小林握着检测仪,在池边来回测量,兴奋地说:“沈师傅!你看!整个支线的脉气都稳定在 85% 以上,汇脉池和三号主闸、分流井、转脉闸都形成了脉气联动,转脉轮的‘三闸三井三槽一池’结构完全通了!”
下午,三人帮着小分队清理汇脉池周围的杂草和残雪,又给池壁的青石板涂了层防水膏,防止渗水冻裂。离开时,夕阳为汇脉池镀上一层金红 —— 核心石的青光与夕阳的金红交织,汇脉池的水泛着七彩的脉气,三条支线的水顺着河道缓缓流淌,与主河道的脉气融为一体;下游的鱼塘水面平稳,越冬菜地的菜苗泛着嫩绿,一派生机盎然。老周送了他们满满一桶腊肉粥和一袋烤土豆,“带回去慢慢吃!粥凉了热一热,土豆甜得很!”
车驶离时,董晓趴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汇脉池和核心石,“沈哥!转脉轮完全激活了,第四卷的核心任务是不是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转脉轮激活只是开始。” 沈墨望着窗外,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在汇脉池、三号主闸、转脉闸、分流井之间轻轻流转,形成完整的脉气圈,“砚枢组刚发来消息,说转脉轮激活后,主河道的脉气网络有了新的反应,在通济渠上游发现了疑似‘脉气总枢’的节点,可能和天工坊的‘地脉总纲’有关。我们接下来要回主河道,排查这个新节点,看看它和转脉轮的关联。”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砚枢组发来的新节点资料,“资料里说这个节点叫‘天枢泉’,藏在通济渠上游的深山里,可能是整个区域地脉的总源头,转脉轮只是它的分支节点。”
回到斫韵堂时,已是傍晚。窗外的残雪在夕阳下泛着金红的光,小桃树的防寒毡上凝着的冰碴渐渐融化,变成细小的水珠。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恢复了平稳而明亮的光泽,在桌面上轻轻流淌,落在汇脉池和新节点 “天枢泉” 的图纸上,两个节点的位置泛着淡青的光,像两颗明亮的星,指引着下一段守护的方向。
三人坐在桌旁,喝着热腊肉粥,吃着烤土豆,聊着核心石的修复细节,聊着新节点 “天枢泉” 的排查计划。董晓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四卷的第五页笔记:“一池通,脉气融。转脉轮完整激活,新的地脉谜题,在天枢泉等我们揭晓。”
沈墨握着星槎引,杖尖的七彩光与窗外的地脉光遥相呼应,他知道,第四卷《转脉轮》的核心任务已经完成,但地脉守护的旅程从未停歇 —— 转脉轮的激活,打通了主河道与支线的脉气闭环,而新节点 “天枢泉” 的出现,又揭开了地脉网络更深层的秘密。这寒冬里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修复,都是为了让地脉的生机更旺盛,让守护的足迹更广阔,让天工坊留下的地脉遗产,在一次次踏实的行动中,焕发出更持久的光芒。
脉气灯碎片的光,在夜色中轻轻闪烁,像是在庆祝转脉轮的激活,也像是在期待着天枢泉的探索,更像是在诉说着:地脉守护,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次新的发现,都意味着新的责任与使命,而这份守护,终将让地脉与人间,生生不息,温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