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文创总部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晨光透过全景落地窗斜斜洒入,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桌上整齐摆放着厚厚的成果报告与项目卷宗,封面印着的“光影深耕”四字格外醒目。陆砚辞身着深色衬衫,端坐于会议桌主位,身旁围坐着光影公司与云栖文创的核心团队——有跟着他打磨多年的创作骨干,有负责技术研发的顶尖人才,也有深耕市场的运营精英。这场总结会没有冗长的流程,却承载着对过去一段时期影视版图建设的全面复盘,也藏着对未来的清晰规划。
待所有人落座,陆砚辞轻轻推开面前的报告,没有翻开一页纸,却能清晰细数出每一项成果的来龙去脉。“过去这段时间,我们不是在盲目扩张,而是一步步把‘内容、产业、生态’这三块拼图,牢牢嵌进了影视版图里。”他的声音沉稳,带着满满的笃定,随即开始逐一梳理。
在内容端,两大现象级作品如同双璧,为不同类型的创作树立了新标杆。《江湖志·侠影篇》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影视本身,从引爆收视的剧集,到场场爆满的京都保利剧院舞台剧,再到拉动地方经济的草原武侠文化周,它让武侠Ip突破了单一媒介的限制。剧中对宋代服饰、茶道、武术的细腻呈现,不仅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再次深入人心,更带动了武侠文化的二次传播,不少年轻人因这部剧开始关注传统武术与非遗技艺。
而《角落里的秘密》则走出了一条现实题材悬疑的破圈之路。它摒弃了悬疑剧依赖的血腥与暴力,转而聚焦海滨小城普通人的人性挣扎,从国内的高口碑热播,到拿下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悬疑剧奖,再到通过hbo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这部剧用最本土化的故事,打动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难得的是,其番外篇《角落之外》以补充叙事的方式丰满角色,同样收获8.7的豆瓣高分,证明了优质内容即便留白,也能通过延伸创作持续释放魅力。这两部作品,一个重铸武侠荣光,一个拓展悬疑边界,共同夯实了版图的内容根基。
谈及产业端,陆砚辞的目光落在了技术团队负责人身上。光影公司早已不是单纯的影视制作公司,而是成长为经典影视修复领域的行业旗帜。团队自主研发的“老胶片AI辅助修复技术”,不仅攻克了老胶片霉变、银粒脱落等难题,还成功走出国门,与法国电影资料馆、意大利国家电影档案馆达成合作,为全球影视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东方技术方案。
更重要的是,光影公司已形成“修复—改编—传播”的完整闭环。修复后的《乱世豪杰》《江湖儿女》等老片,通过经典影视数字库触达观众;部分优质Ip通过改编,以网剧形式获得年轻受众青睐,像新版《乱世豪杰》网剧播放量破五亿,3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60%;而“经典会员计划”的上线,更是让老片修复获得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首周会员数便突破十万,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这条从守护经典到活化经典的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模式。
在生态端,人才梯队的搭建成果同样显着。通过与高校共建影视修复学院、设立新锐导演孵化计划,光影公司已经培养出一批兼具实力与理念的专业人才。新人导演小张在陆砚辞的点拨下,执导的《乱世豪杰》网剧拿下豆瓣8.1分;年轻修复师在老匠人带教下,已能独立完成中小型老片的修复工作;甚至在演员培养上,也通过实景剧实训,为行业输送了一批注重演技、贴合角色的新人。从台前的演员、导演,到幕后的修复师、技术人员,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链已初具规模,为影视版图的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结完过往成果,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团队成员们脸上满是自豪,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无数个打磨细节的日夜,是一次次对创作初心的坚守。而这份掌声未落,陆砚辞便话锋一转,抛出了更具分量的未来规划,语气中满是期待:“立足当下,我们要向更深的领域探索。今天,我正式宣布,启动‘近代历史剧计划’。”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便出现了《破晓》的概念海报。海报以泛黄的旧报纸为背景,上面印着一群身着长衫的青年,背景是隐约可见的老校舍,整体基调厚重而充满力量。陆砚辞介绍,这部剧将聚焦风云激荡的近代,讲述一群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放弃安逸生活,奔走于街头巷尾,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他们中有理想纯粹的学生,有忧国忧民的教授,有弃笔从戎的文人,每个人都在迷茫中求索,在挫折中成长。
“这部剧,我们依旧会秉持‘实景拍摄、实力派演员、现实感表达’的理念。”陆砚辞补充道,剧组已开始走访多地近代历史遗址,计划在老校舍、旧街巷等实景地拍摄,还原最真实的时代质感;演员选拔将完全以演技为核心,拒绝流量明星;剧情将聚焦知识分子的日常细节,从他们的书信往来、课堂辩论,到街头演讲的紧张时刻,用细腻的笔触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年轻观众读懂近代先辈的热血与坚守,让历史题材剧也能引发当代共鸣。
会议结束后,陆砚辞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独自走进了光影公司的胶片仓库。仓库里恒温恒湿,一排排金属货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修复一新的老胶片,盒身标注着清晰的片名与年代,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他缓缓走过货架,指尖轻轻抚过一盒标注着《江湖儿女》的胶片盒,冰凉的金属触感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仓库的另一端,几位年轻的修复师正围在工作台前,专注地用仪器扫描一卷老胶片,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调整参数,神情认真而专注。阳光透过仓库的小窗洒进来,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柔光。陆砚辞静静站在原地,看着这静默的一幕,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里没有聚光灯的照耀,没有市场的喧嚣,却是他影视版图的根基所在。从一部部作品的打磨,到一条条产业链的搭建,再到一代代人才的培养,他一手构建的,从来不止是一个商业帝国,更是一个能守护文化遗产、传递精神力量的文娱生态。而这仓库里的每一卷胶片,身后每一个专注的身影,都是他对东方文娱产业未来,最坚定、最厚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