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云丰收会”约定的日子越来越近,山里的气温骤降,青禾发来消息说,菜地里的番茄藤开始枯萎,孩子们正担心冬天的菜苗能不能活。小安看到消息,立刻召集街坊和写字楼的种植骨干开了场“菜苗寒冬守护会”。
“山里没暖气,菜苗过冬是个难题。”赵大爷率先开口,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他连夜设计的简易保温棚草图,“用竹竿搭架子,盖上塑料膜,再压上石头防风,能给菜苗挡不少寒气。”
刘奶奶也凑过来补充:“我年轻时在乡下种过菜,冬天给菜苗盖稻草也管用,既保温又能当肥料,等开春稻草烂了,菜长得更旺。”陈医生则从包里拿出体温计和湿度计:“保温棚里温度要控制在5c以上,中午得掀开膜通风,不然菜苗容易闷坏,我把这些测量方法写下来,让孩子们照着做。”
写字楼的行政主管当场拍板:“保温棚需要的塑料膜、竹竿,公司来采购!我们再发动员工捐些旧棉被,剪碎了铺在菜地里,比稻草更暖和。”小宇和几个年轻人主动请缨:“我们周末去山里,帮孩子们搭保温棚,顺便把种植技巧教扎实。”
筹备了一周,装满物资的货车朝着山里出发。到了学校,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动手搭保温棚。赵大爷带着孩子们固定竹竿,小宇教大家拉塑料膜,刘奶奶则把旧棉被碎铺在白菜苗根部。陈医生拿着温度计来回查看:“这里温度刚好,晚上再盖层膜,菜苗肯定能安全过冬。”
忙到傍晚,几座整齐的保温棚立在菜地里,绿油油的白菜苗裹在“暖衣”里,透着生机。小辰拉着小安的手,指着保温棚:“小安姐,这样菜苗冬天就不会冻坏了吧?等白菜熟了,我们第一时间寄给你们!”
小安揉了揉他的头:“肯定不会!等明年开春,我们再给你们送新的菜苗,一起种更多好吃的。”
返程的路上,小安看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山影,想起保温棚里挺拔的菜苗,忽然明白“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的真谛——这“救命”,是寒冬里为菜苗筑起的温暖屏障,更是跨越山海的守护与牵挂,让田园的希望,在凛冽寒风中依旧能蓬勃生长 。
返程后没几天,小安就收到了青禾发来的实时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保温棚上,塑料膜泛着微光,孩子们背着书包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菜地里,掀开保温棚的边角查看白菜苗。小辰举着温度计,对着镜头大声喊:“小安姐!棚里有8c,菜苗没冻着!”
社区小院和写字楼的种植群里,大家每天都追着看菜苗的“过冬日记”。刘奶奶总在群里叮嘱:“要是遇到下雪,记得把棚上的雪扫下来,别压塌了架子。”陈医生则根据山里的气温变化,调整通风时间:“降温那天别掀膜,中午也得捂着,等回暖了再通风换气。”
写字楼的员工们还自发组织了“寒冬认养”活动,每人认养几株山里的白菜苗,定期给孩子们打视频电话,询问菜苗长势。小张认养的那株白菜苗长得格外茂盛,他特意买了新的小喷壶寄过去:“让小辰帮我给菜苗浇水,等熟了,我要第一个尝尝它的味道。”
转眼到了腊月,山里传来好消息——第一批白菜成熟了。青禾带着孩子们收割白菜,特意挑了最大最嫩的几棵,裹上保鲜膜装进泡沫箱寄来。收到包裹时,小安正和街坊们在小院里准备年货,大家围着打开的箱子,看着带着泥土气息的白菜,都笑开了花。
赵大爷提议用这白菜做顿“团圆饭”,刘奶奶剁了白菜馅包饺子,张阿姨炒了醋溜白菜,小宇则把白菜和之前腌的黄瓜咸菜一起炖了锅汤。写字楼的行政主管带着几个员工也赶了过来,大家围着桌子吃饭,手机里播放着山里孩子们吃白菜的视频,两边的笑声透过屏幕交织在一起。
小安咬了一口热腾腾的饺子,白菜的清甜在嘴里散开。她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又想起保温棚里那些挺拔的菜苗,忽然觉得,“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这些在寒冬里守护的菜苗,救的是孩子们对收获的期待,救的是都市人对田园的向往,更用跨越山海的暖意,把陌生人变成了彼此牵挂的家人,让每一份用心的守护,都长成了寒冬里最温暖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