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程名振率领唐军主力,列着严整的队形,浩浩荡荡开入坞堡。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只有道路两旁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降众,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与血腥气。
吴战与魏玄成,以及反正的几家家主,立于道旁相迎。
“哈哈!小王爷,干得漂亮!”程名振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拍吴战的肩膀,“兵不血刃?嘿嘿,虽说见了点血,但这仗打得痛快!比硬啃城墙舒坦多了!”
尉迟恭也向吴战投来赞许的目光,随即下令:“各部按预定区域驻扎,不得扰民!接管各处要害,清点府库、粮仓!程名振,你部负责维持坞内秩序,有趁乱劫掠、滋事者,立斩不赦!”
“得令!”唐军各部迅速行动,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严明的纪律,很快便全面接管了黑石坞。
清点的结果,让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尉迟恭和程名振也为之动容。黑石坞内囤积的粮草,远超预期,粗略估算,竟足以支撑唐军主力一月之需!此外,还有大量的军械、箭矢、布匹、药材等物资。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巨大的战略补给!
“好!太好了!”程名振看着堆积如山的粮垛,咧着嘴笑个不停,“这下看谁还敢说俺麾下的儿郎们吃不饱饭!”
更重要的是,黑石坞的归顺,如同在辽水防线和高丽经营多年的辽东腹地之间,打入了一根坚硬的楔子。唐军以此为基础,北上可威胁金山一带的高丽偏师,阻断其与盖苏文主力的联系,西向可巩固后方,东进则直接面对辽水天险,战略态势顿时豁然开朗!
李世民在接到吴战和尉迟恭的联名捷报后,龙颜大悦,当即颁下恩旨:
黑石坞更名为“安顺堡”,彰其归顺之功。
反正的赵、王、李等几家家主,依其功劳,分别授予勋官、散职,其子弟有才具者,可纳入军中或地方任职。
坞内百姓,免除一年赋税,以示抚恤。
擢升吴战为左骁卫将军,实封三百户,赏赐加倍。魏玄成劝降有功,晋爵为县男。尉迟恭、程名振等将帅,亦各有封赏。
恩威并施之下,安顺堡(原黑石坞)迅速安定下来。唐军获得了宝贵的补给和战略支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釜底抽薪”。而吴战之名,经此一役,不仅在唐军中如日中天,更是随着商旅和溃兵的传播,震动了整个辽东。
那个曾被误解为“侥幸”的火头军,如今已是大唐东征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令人无法忽视的将星。
安顺堡的陷落,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其引发的涟漪迅速向整个辽东扩散。
消息传到退守辽水一线的盖苏文耳中时,这位高丽权臣正在部署新的防线,意图凭借辽水天险和坚固城池,与唐军长期对峙。听闻黑石坞易主,崔弘度身死,囤积的大量粮草物资尽数资敌,尤其是那支他寄予厚望、用来牵制唐军侧后的飞云骑竟早已被无声无息地吃掉,盖苏文又惊又怒,当场拔剑砍翻了身前的案几!
“废物!崔弘度这个废物!金朴焕也是个无能之辈!”
盖苏文咆哮着,脸色铁青,他不仅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外围支点和大量物资,更可怕的是,唐军通过智取黑石坞,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力,更有精准的情报、高超的谋略和分化瓦解的手段!这让他对麾下其他依附势力的忠诚和控制力,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北面传来了更加糟糕的消息。薛万彻率领的五千唐军精骑,如同幽灵般出现在金山地区与北方部族领地的交界处。他们不与其正面对抗,却神出鬼没,专门袭击高丽偏师的侦察小队、小股运输队,以及任何试图北上或南下的信使。数支携带重金和信物的高丽使者队伍,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同时,各种谣言在草原和林间流传:“大唐已与契丹大部结盟”、“靺鞨人收了唐朝的金帛,不会再南下”、“盖苏文勾结外族,是要引狼入室,害死所有高丽人”……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却极大地动摇了北方诸部本就摇摆不定的心态。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介入高丽与大唐之间战争的利弊,出兵援助的承诺,变得遥遥无期。而金山地区的那两万高丽偏师,在失去黑石坞这个前沿支点和与主力、外援的稳定联系后,顿时陷入了孤立和恐慌之中,进退维谷。
反之,对大唐而言,安顺堡的胜利,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困扰多日的粮草问题得到缓解,侧后威胁基本解除,战略主动权,已然牢牢掌握在手中。
而另外一边的中军大帐,李积听着下面回报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好家伙,我就知道他才是敌人眼睛之中真正的钉子,死神一样存在的钉子!”
还好李积在当初不见斥候回报就知道自己闯过的区域已经满是高句丽敌军,这才有了吴战单人单骑而行的冒险行为,而且完美的将大军的一切回报到山海关。
唯一没想到的就是陛下会再次御驾而征,至于斥候回报陛下那边那边有交战焦灼,他没有动,尽管下属建议出兵合围,他依旧没有动。作为一个统帅,他更清楚自己钉在原位才是对敌军更好的牵制,他不动,周围的高句丽大军就不敢有大的动作,否则自己自己就可能随时吃掉对方驻守范围。
现在看来李积这个统帅才是真正的睿智,当然一切 都离不开吴战这个耀眼的存在。
凤凰山外,唐军大营,士气高昂。
李世民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越过代表安顺堡的那个新标记,投向了波涛汹涌的辽水,以及辽水对岸那些星罗棋布的高丽城池。
“陛下,”长孙无忌面带笑容,“黑石坞既定,北路威胁已去大半。薛万彻将军活动卓有成效,北方诸部短期内应不敢妄动。如今,我军粮草充足,后路无忧,是时候全力东向,渡过辽水,与大将军汇合,与盖苏文决战于辽东城下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燃烧着征服者的火焰。安顺堡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座堡垒的易主,更是一种模式的验证——大唐的天威,不仅体现在铁骑刀锋之上,更体现在洞察人心的智慧与海纳百川的气度之上。
“传令全军,休整三日,犒赏将士!”李世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三日后,兵发辽水!朕要亲率尔等,踏破天险,直捣黄龙!让高丽上下皆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万岁!万岁!万万岁!”帐内众将,包括刚刚赶回、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吴战,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
安顺堡的火光已然熄灭,但由此点燃的、名为胜利的星火,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辽东的原野上,形成燎原之势。
一场规模更大、决定两国命运的辽水之战,即将拉开惨烈的序幕。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已然崭露头角的吴战,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