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国的手与李浩轩握手。
年轻人的手掌宽大有力,上面带着油污和伤痕,这是一双干实事的手。
何卫国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在这次握手中悄然消散。
“李厂长,你这封信,写得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何卫国松开手,目光再次投向高耸的合成塔,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激动。
“不这么写,怕是请不动何工您这尊大佛。”李浩轩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何工,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去看看?”
何卫国没有客气。他迈开步子,快步朝着那个魂牵梦绕的“新机”走去。
李浩轩跟在他身侧,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同。
王富贵和孙建军远远看着,对视一眼,都很惊讶。厂长这手“请君入瓮”,玩得实在是高。
工地上依旧叮当作响,但何卫国没有注意。他的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这个由钢铁、管道和阀门构成的庞然大物。
他越走越近,脚步也越来越慢。
他伸出手,仔细地,轻轻抚摸着合成塔冰冷的金属外壳。那上面还有德文铭牌的刻印,触感清晰。
“德国克虏伯的S-200型合成塔……”他喃喃自语,声音都在颤抖,“真的是它……我只在国外的技术期刊上见过它的设计图。”
他绕着合成塔走了一圈,时而蹲下查看底座的固定方式,时而抬头仰望顶部复杂的管路接口。他的眼神专注而渴望。
“还有配套的西门子仪表盘,菲利普的涡轮压缩机……全套的高压合成氨设备……”何卫国猛地回头,认真地看着李浩轩,“你是从哪里弄到这些东西的?”
这个问题,尖锐且直接。这套设备,别说一个村办厂,就是省里的重点企业,都未必能搞到。
李浩轩早有准备,他神色不变:“何工,英雄不问出处。您只要知道,它现在就在这里,就行了。”
何卫国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是啊,追问来源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这台他梦寐以求的机器,就在眼前。
“你信上说,不知如何驾驭?”何卫国指着机器,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这套设备安装进度不慢,看样子,安装的人很懂行。不像是才疏学浅的样子。”
他在试探。
李浩轩笑了笑,他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
“懂一点皮毛,但遇到了难题。”李浩轩指着合成塔一处复杂的管道连接处,“何工,您请看。按照德国原厂的图纸,这里的催化剂预热管道,应该直接接入主循环气流。但我发现,我们本地采购的原料气,氢氮比不够稳定,如果直接接入,预热阶段的温差波动会很大,容易造成催化剂早期失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想在主管道旁边,加装一个小型缓冲罐和独立的电加热系统,用来精准控制预热温度。但这样一来,整个管路的压力平衡就需要重新计算,特别是泄压阀的阈值设定,我拿不准。所以,想请何工您来给斧正斧正。”
李浩轩说完,现场安静下来。
旁边的几个老师傅不太明白,但他们能感觉到,厂长说的东西,非常高深。
而何卫国的表情,则从最初的试探,变成了全然的震惊。
他专注地看着李浩轩,显得很惊讶。
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认识这套设备,还对它的运行原理、潜在问题,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他提出的问题,直指这套先进设备在本土化应用中最核心、最棘手的难点!
这个问题,何卫国自己都在脑海里推演过无数次。
“你……你是怎么想到的?”何卫国脱口而出。
“多看了几本书,自己瞎琢磨的。”李浩轩说得轻描淡写。
何卫国却不信。这不是看几本书就能琢磨出来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看着李浩轩那张年轻的脸,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无法理解的困惑。
他快步走到李浩轩指出的位置,又从自己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一边看,一边快速地写画计算。
“加缓冲罐的思路是对的……但独立的电加热系统能耗太高,而且温控有延迟。”何卫国一边画图,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可以这样,从压缩机的冷却循环水里引一股旁路过来,利用余热进行初级预热,再用小功率电热进行精确补偿。这样能耗低,反应也快。至于压力平衡,可以在缓冲罐出口加装一个单向节流阀,配合主回路的压力传感器,形成一个闭环反馈控制……”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在小本子上一边画图一边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
李浩轩站在一旁,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看着。
十几分钟后,何卫国停下笔,长出了一口气。他看着本子上的方案,眼神发亮,然后将本子递给李浩轩。
“你看看,这个方案,可行吗?”
李浩轩接过本子,只扫了一眼,就郑重地点了点头:“何工,您真是鬼才!这个余热利用和闭环反馈的思路,比我的方案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晚辈佩服!”
这一句佩服,真诚地。
何卫国听着,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压抑了半年的技术热情和抱负,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
他看着李浩轩,郑重地问道:“李厂长,你费这么大劲把我请来,不只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吧?”
“当然不是。”李浩轩的表情也严肃起来,“何工,宝马需要伯乐。这台机器,就是宝马。我李浩轩,自认当不了这个伯乐。只有在您的手里,它才能真正日行千里。”
他没有提工资,没有提待遇,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何卫国沉默了。
他低头看着脚下这片黄土地,看着这个简陋却充满活力的工厂,又抬头看了看眼前这台代表着世界顶尖技术的机器,和这个目光坚定的年轻人。
一边,是缺乏活力、论资排辈、让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国营大厂。
另一边,是刚刚起步、急需人才、拥有很大潜力的乡镇小厂。
他该如何选择?
这个答案,其实在他看到合成塔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
“李厂长。”何卫国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你这个厂,太小了。这套设备,你养不起。”
“现在是小,但不代表以后也小。”李浩轩的回答坚定地,“我养不养得起,何工您留下来看看就知道了。我只问您一句,您这身专业技能,是想继续在仓库里清点螺丝,还是想用来,造出全中国最好的化肥?”
“您甘心吗?”
最后这四个字,让何卫国深受触动。
甘心吗?
他怎么可能甘心!
何卫国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神变得坚定。
他没有回答李浩轩的话,而是转身从一个老师傅手里,拿过了一副沾满油污的手套,戴在了自己手上。
然后,他从地上捡起一把刚才李浩轩放下的扳手,走到那个复杂的管道接口处,对着旁边的工人沉声说道:
“还愣着干什么?把三号法兰盘递给我!连接角度偏了半公分,拆了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