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寒意已浸透朱红宫墙。太和殿内,明黄的龙椅上空无一人,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大气不敢出。殿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落,发出簌簌的声响,更添了几分肃穆。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一身龙袍的昭武帝缓步走入殿内,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手中捏着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折,正是北境传来的战报——林浩率锐锋营联合白熊族,荡平黑风山主寨,斩杀血狼少主,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诸位爱卿,都看到了吧?”昭武帝将奏折狠狠摔在龙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一个从死囚营爬出来的校尉,不过一年时间,竟成了北境的‘定北柱石’!拥兵八千,私聚流民,连蛮族余孽都能收编,他林浩,眼里还有没有朝廷?”
百官噤若寒蝉。谁都知道,昭武帝看似愤怒,实则是在忌惮。北境苦寒,向来是朝廷难以掌控之地,历任镇北侯都需谨守本分,才得善终。可这个林浩,崛起太快,手段太烈,早已超出了一个边将应有的范畴。
“陛下息怒。”左丞相颤巍巍地出列,“林浩虽行事张扬,终究是为朝廷荡平了黑风山,功大于过。依老臣看,当论功行赏,以安北境军心。”
“论功行赏?”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镇国公赵渊缓步出列,他一身紫袍,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丞相可知,林浩在落霞谷私设粮仓、锻造兵器,甚至将镇北侯都不放在眼里?断云关的周副将奏报,说他缴获的粮草足以支应北境军半年,却只字不提上交朝廷——这是拥兵自重的迹象啊!”
赵渊是镇国公一脉的领军人物,与北境的镇北侯面和心不和,更视林浩为眼中钉——林浩在黑风山截获的交易账簿,正是他暗中与血狼王勾结的铁证,只是此刻尚未传回京城。
“镇国公言重了。”户部尚书出列反驳,“北境偏远,粮草转运不易,林浩暂存粮草,或许是为了防备蛮族反扑。”
“防备?”赵渊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陛下,这是老臣安插在北境的人传回的消息。林浩不仅收留流民,还教他们武艺,编练辅兵,如今落霞谷已有常住人口五万,俨然一个独立王国!更有甚者,他还私藏了北境矿藏分布图,意图染指铁矿——这不是谋反的前兆,是什么?”
这话如同一颗炸雷,在殿内炸开。私藏矿藏分布图,等同于觊觎军械之源,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忌。
昭武帝的脸色更加难看。他不怕边将能打,就怕边将有野心。林浩的战功越显赫,私聚的势力越庞大,他心中的猜忌就越深重。北境天高皇帝远,若是林浩真有异心,振臂一呼,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赵渊见昭武帝意动,趁热打铁道,“林浩如今羽翼未丰,当尽早召回京城,削其兵权,以防后患。若等他在北境彻底站稳脚跟,再想动他,恐怕就难了。”
“召回京城?”昭武帝沉吟片刻。直接削权,恐引发北境军哗变,毕竟林浩刚立大功,军心所向。可放任不管,又如鲠在喉。
他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落在兵部尚书身上:“林浩荡平黑风山,确是大功。传朕旨意,封他为‘明威将军’,赏金千两,锦缎百匹,即刻班师回朝,入京受赏。”
百官心中一动。明威将军虽是正四品,比林浩现在的中郎将高了两级,可“即刻班师回朝”却暗藏深意——北境未定,此时召回,分明是要夺其兵权。所谓“受赏”,不过是软禁的借口。
赵渊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假惺惺地补充:“陛下圣明。林浩年轻有为,入京后可入禁军历练,将来必成国之栋梁。”
昭武帝没有接话,挥了挥手:“退朝。”
百官散去后,太和殿内只剩下昭武帝和贴身太监。太监低声道:“陛下,真要召林浩回京?依奴才看,那镇国公怕是没安好心。”
“朕知道。”昭武帝望着殿外的落叶,眼神复杂,“赵渊想借朕的手除了林浩,朕何尝不想借召回之机,看看这林浩究竟是龙是虫。若他识趣,安分守己,朕便给他一个闲职;若他敢抗旨……”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北境,容不得第二个‘镇北侯’。”
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往北境,三日后便抵达了断云关。
镇北侯赵衍看着圣旨上“即刻班师回朝,入京受赏”八个字,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侯爷,这圣旨……”亲卫低声问道,“明摆着是要软禁林浩,咱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赵衍放下圣旨,“按旨行事,派人将圣旨送往落霞谷。”
“可林浩若是抗旨,岂不是给了镇国公把柄?”
“他若抗旨,是他的事。”赵衍淡淡道,“北境军只需做好分内之事。”他心中清楚,昭武帝的猜忌和赵渊的算计,最终都落在了林浩头上。这道圣旨,是催命符,也是试金石。
林浩若接旨,落入京城的圈套,北境便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若抗旨,便是公然违逆圣命,正好给了镇国公发难的借口。无论怎么选,对镇北侯而言,都不算坏事。
“派人去落霞谷,就说……圣旨到了,请林将军速来断云关接旨。”赵衍端起茶杯,目光望向落霞谷的方向,“本侯倒要看看,这个林浩,会怎么选。”
此时的落霞谷,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新收割的粮食堆满了粮仓,兵器坊的炉火熊熊,老刘头带着学徒们赶制新的铁甲,孩子们在学堂里朗朗读书,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林浩正在指挥锐士们加固谷口的防御工事。魂晶淬炼后,他的战魂领域范围扩大了不少,指挥起八千锐士愈发得心应手。看到李铁带着斥候从黑风山回来,他笑着迎上去:“矿脉勘探得怎么样?”
“找到了!”李铁兴奋地递上图纸,“黑风山深处果然有三处魂晶矿脉,只是矿洞被瘴气封锁,暂时无法开采。铁矿和铜矿的位置也摸清了,下个月就能开始开采!”
林浩接过图纸,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了这些资源,落霞谷就能彻底摆脱对外部的依赖,真正实现自给自足。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跑来:“将军,断云关派人来了,说……京城的圣旨到了,让您即刻去断云关接旨。”
林浩一愣,随即眉头微蹙。京城的圣旨?他最近并未上奏报捷,怎么会突然有圣旨?
“来的是谁?带了多少人?”
“是镇北侯的亲卫统领,带了五十名骑兵,就在谷口等着。”
林浩心中升起一丝不安。镇北侯的人亲自送旨,还带了五十名骑兵,这规格未免太高,也太反常了。
“李铁,继续督建防御。”林浩沉声道,“王虎,跟我去谷口。”
谷口,镇北侯的亲卫统领正勒马等候,见林浩出来,翻身下马,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林将军,恭喜啊,京城来了圣旨,陛下要论功行赏呢。”
林浩看着他身后的骑兵,个个甲胄鲜明,手按刀柄,看似护卫,实则更像监视。他不动声色地拱手:“有劳统领远送,不知圣旨内容是……”
“旨意重大,需林将军亲自去断云关,在镇北侯面前开读。”亲卫统领语气不容置疑,“侯爷还说,请将军即刻动身,莫要让圣上等急了。”
林浩的眼神冷了下来。必须去断云关接旨?还要即刻动身?这里面定然有鬼。
他转头对王虎道:“看好谷里,我去去就回。”
“林大哥……”王虎欲言又止,眼中满是担忧。
林浩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放心,随即翻身上马,只带了十名亲卫,跟着镇北侯的人前往断云关。
路上,林浩故意放慢速度,旁敲侧击地询问圣旨的内容,亲卫统领却守口如瓶,只说是“天大的好事”。这愈发让林浩肯定,这道圣旨绝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抵达断云关时,已是傍晚。镇北侯赵衍在帅府门口等候,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林将军,恭喜恭喜。”
林浩拱手:“侯爷,不知圣旨……”
“里面说吧。”赵衍转身走入帅府,将林浩引至书房,屏退左右后,才从锦盒中取出圣旨,递了过去,“陛下的意思,都在这上面了。”
林浩接过圣旨,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明威将军?赏金锦缎?即刻班师回朝?
他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所谓的“受赏”,不过是软禁的幌子。京城是镇国公的地盘,一旦踏入,便是羊入虎口,再无翻身可能。
“看来,林将军看懂了。”赵衍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说,“陛下的意思,很明确。”
林浩紧紧攥着圣旨,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抬头看向赵衍,对方眼中没有丝毫意外,显然早就知道圣旨的内容。
“侯爷觉得,我该去吗?”林浩问道。
赵衍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落霞谷的方向,淡淡道:“本侯只负责传旨。至于去不去……”
他转过头,目光与林浩对视,一字一句道:
“回不回,你自己选。”
窗外的风卷起落叶,带着深秋的寒意。林浩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圣旨,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回京城,是自投罗网;抗圣旨,是公然叛逆。
这道圣旨,竟是一道没有生路的选择题。
他的脑海中,闪过落霞谷的炊烟,闪过锐锋营的旗帜,闪过姚若曦担忧的眼神,闪过那些信任他、追随他的弟兄们的脸庞。
若是回了京城,落霞谷怎么办?锐锋营怎么办?那些托付身家性命的流民怎么办?
林浩深吸一口气,眼中的犹豫渐渐被坚定取代。
他将圣旨轻轻放在桌上,对着赵衍拱了拱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烦请侯爷回禀陛下,北境未定,蛮族残余未清,落霞谷百姓需要守护。”
“锐锋营,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