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长得俊,第一次见面就给周志刚留下了好印象,相处之后更让他喜欢,甚至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小儿子周秉昆。
好在周志刚还有大儿子周秉义和二女儿周蓉,两人都很争气,让他多少安心了些。
李放从行李袋里拿出饭盒和一大包特制面饼——不是普通的烤制,而是细面条蒸熟后再油炸定型的。
没错,这就是火车上最受欢迎的方便面。
他提前准备好了面饼,还带了一大罐肉酱和调料粉,甚至还有烘干的葱花,看得周志刚一时说不出话来。
“周师傅,你带饭盒了吗?”李放放好东西后问道。
“带了带了。”周志刚赶紧掏出自己的铝饭盒,表面灰黑,明显用了很久。
“你坐着等就行。”李放笑着接过饭盒,直接放进两块面饼,加一勺肉酱和调料粉。
给田润叶三人的饭盒也照此办理后,他找列车员借了壶开水——车厢里的锅炉虽然有热水,但铝饭盒太烫,他不放心让瑛子去拿。
倒完开水盖上盖子,李放又拿出几张普通面饼和卤蛋,每个饭盒放一个,利用余温让饼变软。
最后,他把热水瓶重新灌满,这次没再特别感谢。
俗话说,物极必反。
之前送的大前门香烟和肉干已经很够意思了,要是连借个水壶都要额外打点,不是李放傻,就是乘务员太贪心!
李放回来时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随后在姑娘们期待的目光中点头说:“时间刚好,开饭吧。”
瑛子和田润叶等人迫不及待地揭开饭盒盖,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整个车厢。
李放做的这种方便面虽然形状不如后来的规整,但味道却比后来的泡面好太多了。
面条选用上等面粉手工制作,拉成细面后先蒸后炸,稍微泡一下就能吃,口感特别有劲道。
肉酱用的是真材实料,里面全是实实在在的肉块。
调料粉也下足了功夫,还用了游戏世界里奴隶们精心熬制的高汤粉。
那时候虽然已经有方便面了,但属于高档货,别说火车上,普通干部家庭都吃不起。
所以当香味飘出来后,整个车厢的人都忍不住咽口水——真香!
鲜香微辣的汤底,爽滑劲道的面条,配上大块肉丁,周志刚和瑛子他们连连称赞。
那个年代的人饭量都很大,一碗面下去还没吃饱很正常。
不过没关系,把面饼掰碎泡进剩下的汤里,再配上酱色卤蛋,又是一种味道!
大家把面条、面饼和卤蛋吃得一干二净,吃完还觉得不够。
收拾碗筷的事情自然不用李放动手,三个大姑娘带着个小姑娘有说有笑地去洗手池把饭盒洗得锃亮。
饭后,李放拿出自己的搪瓷杯,又给周志刚的杯子泡上茶。熟悉的茶香让周志刚不禁多看了两眼:“这是……碧螺春?”
“嗯,大叶碧螺春。”李放点头。
“好茶啊。”周志刚赞叹着,忽然想起远在云贵的二女儿周蓉。
碧螺春分为两种,小叶产自洞庭,大叶则来自云南。
周蓉在云南插队时,周志刚曾去看过她,却没能喝到这茶。后来女儿寄来茶叶,他才第一次尝到这种独特的香味。
“好茶不妨多喝点。”李放微笑着说道。一老一少坐在窗边,继续聊天。
话题从专业转向了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李放讲着岗岗营子和京城的见闻,周志刚则分享吉春和四川的趣事。
夜色渐深,李放换了种做法,用火车锅炉烤热面饼,夹上卤肉片。金黄的饼裹着酥烂的肉,香气扑鼻。再配上一碗撒着干葱花的蛋花汤,让人垂涎欲滴。
连吃了两顿,周志刚觉得过意不去,便在旅途中倾囊相授建筑知识。虽没全部教完,但李放已感到满足。老师用心,学生有心,三天时光转瞬即逝。
临别时,李放郑重地鞠躬致谢。这一礼,敬的是传道授业之恩。
“李放,不用这样。”周志刚连忙伸手将她扶起,“以你的聪明,就算没有我指点,学会那些技能也并不难。再说这几天吃了你做的那么多顿饭,帮点忙也是应该的。”
“以后遇到相关问题,随时给我写信,我会尽量在回信里帮你解答。”
“太好了!”李放笑着点头,“对了,周师傅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尽管写信告诉我。我家的地址和插队的地方都留给你了,我一定尽力帮助。”
“哈哈……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周志刚爽朗地笑了。
虽然这样说,但他性格不爱麻烦别人,所以并没有当真。直到后来遇到难事,实在没办法时才想起李放,不过那是之后的事了。
不久后,列车员过来提醒李放和瑛子准备下车。
两人刚收拾好行李,火车便发出汽笛声,速度渐渐减慢。
趁着最后一点时间,瑛子与田润叶她们告别,眼眶泛红,差点落泪,果然女性多愁善感的天性不分年龄。
李放也向周志刚告别,约定以后有空去吉春看他。
交谈间,火车缓缓停靠在站台边。
车门一开,李放就被田润叶等人围住下了车。
他正想让她们先回去照看行李,忽然听到一声惊喜的呼唤——
“弟弟!”
“姐?!”李放回头一看,只见姐姐快步朝他跑来,父亲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通常接站都在出站口,那是普通人的规矩。但凡有点门路——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关系,只要肯花钱买张站台票就能进到站台。
站台票原本是给送行家属用的,持票可以进入站台。
正因为这项服务,不少买不到车票的人会先买站台票进站,再想办法和列车员周旋上车。
具体怎么做,懂的都懂。
“弟弟!”
“姐!”
在欢快的呼喊声中,李放一个箭步冲上前,张开双臂把姐姐紧紧抱住,还顺势转了个圈。
“快放我下来!”李念被转得有些晕。
“姐,你和爸怎么来了?”李放赶紧放下姐姐。
“你不是在信里写了车次时间吗?我和爸知道后就过来了。”李念说着,目光落在瑛子和田润叶身上。
她刚才就注意到弟弟和这些姑娘很熟。
“姐,我给你介绍一下。”李放明白过来,拉着姐姐的手走到众人面前,“这是瑛子,她这次跟我一起来这边玩。”
“瑛子,这是我姐,你也叫姐。”
“姐姐好,我是瑛子。”瑛子有些害羞地说道。
“原来你就是瑛子啊,长得很漂亮。”李念弯下腰摸了摸瑛子的头发,从口袋里拿出几颗奶糖,“到了这儿就跟自己家一样,别紧张。”
瑛子放松了一些,看了李放一眼后才接过糖果。
“姐,这是田润叶、燕子和高瑗瑗。”李放继续介绍,“田润叶和高瑗瑗跟我一样是岗岗营子的知青,燕子和瑛子都是本地人,她们约好去田润叶家过年。”
“你们好,我是李放的姐姐李念。”李念微笑着打量三人,“以后李放在那边,还希望你们多照顾他。”
虽然只是姐姐,她却总是像母亲一样操心。
眼看弟弟到了结婚的年纪,自然要仔细观察这几个姑娘。
三个人都不错,但论气质和打扮,还是田润叶最突出。
“李知青哪用得着我们照顾,一路上都是他在照顾我们。”燕子直来直去地说。
“是啊,一路上多亏了李同学照顾我们。”田润叶温文尔雅地接话,“在村里也是他帮衬我们。不过真有什么需要,我们也会好好照顾他的。”
“那我就冒昧叫你们叶子、瑗瑗和燕子了。”李念的目光在田润叶身上停留了很久,连称呼的顺序都带着偏爱,“以后如果李放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包容。”
“姐,我在你心里就这么不可靠吗?”李放无奈地撇了撇嘴,露出一丝调皮的笑容。
这时李景江也走了过来。作为长辈,他见过燕子和高瑗瑗,但田润叶还是第一次见,免不了一番介绍和寒暄。
李念热情地邀请田润叶她们有空来四九城玩,保证会好好招待。
又聊了一会儿,列车员催促发车,田润叶她们赶紧回到车厢,坐在过道边的座位上朝李放他们挥手告别。
周志刚则在另一侧车窗跟李放挥手。很快,火车在汽笛声中缓缓驶离站台。
目送火车远去后,李放走上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
“臭小子。”李景江笑着拍了下儿子的肩膀,眼里满是关爱。
“走吧,先回家,中午去便宜坊吃焖炉烤鸭。”李念说着就要去提行李。
“姐,你拿这两个,轻点。”李放把两个装过零食、现在空了大半的包递给她,自己拎起最重的两个,李景江也分担了两件。
出了火车站,李念提议坐公交,李放却摇头:“姐,瑛子难得来,反正路不远,咱们走回去吧。这里的公交车太挤,带着行李不方便。”
“是我考虑不周。”李景江笑着说,“早知道该借辆吉普车来的。”
“爸,你现在连吉普车都能借到?”李放惊讶地说。
自从父亲上次离开后,他们虽然通信,知道父亲换了工作,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从一线驾驶员调到了车队调度,工资一点没少,工作量却大大减少。
不用再熬夜长途驾驶,现在能固定上白班,比以前轻松多了。
按理说这个岗位比开车好,可实际上,在很多人眼里司机才是香饽饽——出车就能赚外快,沿途带客带货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