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放完,会议室里静了静。陆云看向通信部门负责人:“农户反映的信号问题,你们怎么解决?”对方立刻站起来:“我们已经和三大运营商签了协议,三个月内完成全国偏远农村的信号塔升级,优先保障补贴查询、申报这些民生服务的网络。另外,会推出‘民生流量包’,每月给农户免费发10G流量,专门用于查补贴、办业务。”
陆云追问:“三个月能不能保证?别到时候又拖。”通信部门负责人拍了胸脯:“我们把任务分解到每个运营商,每月通报建设进度,超期会扣绩效。下个月开始,每周会在官网上公示已完成信号升级的村子,接受农户监督。”陆云这才点头:“要说到做到,农户等着用呢。”
随后,他又看向政务服务部门负责人:“一站式窗口工作人员不在的问题,得解决。能不能搞‘Ab岗’,一个人不在,另一个人能顶上?”对方答:“我们已经在制定‘Ab岗制度’,要求每个窗口至少有两名工作人员,还会组织交叉培训,确保两人都能熟练办理所有业务。另外,会在窗口贴‘服务时间表’,标注工作人员的在岗时间,不让农户白跑。”
临近散会,陆云拿起笔,在会议记录上画了重点:“接下来,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农业部门盯紧补贴规范和讲解员推广,水利部门抓好灌溉补贴和设施管护,农村部推进实时台账和一站式窗口,通信部门解决信号和流量问题。每月5号前,把上月进展报给我,我会随机抽查几个地方,看是不是真落实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为了让农民拿到该得的补贴,办事更方便。下次我再去基层,要是还听到农户抱怨同样的问题,哪个部门的责任,就找哪个部门负责人。”这话让在场的人都绷紧了神经,纷纷表示会盯紧落实。
散会后,各部门负责人没敢耽搁,立刻赶回单位部署工作。农业部门当晚就组建了“经验推广小组”,连夜整理北方主产区的讲解员资料;农村部第二天一早就下发了“实时台账试点通知”;通信部门则联系运营商,确定了信号塔升级的具体村子名单。
小林看着各部门传来的工作进展,对陆云说:“这次会议后,大家的劲头确实足,都怕落了后。”陆云翻着农户寄来的感谢信,笑着说:“不是怕落后,是该有这份责任心。农民的日子过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没白做。”话音刚落,北方某省发来消息,他们的“补贴讲解员”培训已经开始,首批50名讲解员下周就能上岗。陆云让小林把这消息转发给其他省份,当作参考案例,还特意备注:“别照搬,要结合当地情况调整,重点是让农户听得懂、用得上。”
接下来的几天,陆云每天都会抽时间看各部门的进展报告。看到西部山区的灌溉补贴开始发放,他让水利部门多拍些农户领补贴的照片;看到中部省份的一站式窗口“Ab岗”落地,他让政务服务部门总结经验,分享给其他地区。他知道,会议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续的落实里,只有盯紧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惠农政策真正扎根基层,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踏实。
会议结束后的清晨,陆云早早到了办公室,小林已将各部门的工作进展表按类别整理好,贴满了整块白板。他盯着“6个未整改省份”的红色标记,指尖在上面敲了敲,对小林说:“今天咱们去东部、西部各一个派驻点,不提前打招呼,看最真实的整改情况。”
两人驱车先到东部某省的派驻点,刚进乡镇农业办,就听见里面此起彼伏的电话声。派驻联络员正对着话筒说:“王大爷您放心,您家的补贴今天就能到账,到时候我再给您打个电话确认。”见陆云突然到访,联络员愣了愣,随即迎上来:“陆委员,我们抽调的20名机关干部全下了基层,昨天查完最后3个村,现在正逐户核对信息,确保补贴一户不落。”
陆云走到堆满台账的桌子旁,随手抽出一本,翻到某户的种植面积记录,问:“这户的面积是实地丈量的?”当地农业干部立刻答:“每一户都用测量仪测了,还让农户在丈量记录上签了字,怕后期有争议。银行那边也开通了绿色通道,核对完一户,当天就能把补贴打过去。”陆云点点头,又问:“有没有农户反映到账慢的?”对方摇头:“目前没接到,我们还留了24小时咨询电话,农户有问题能随时打。”
离开东部派驻点,两人又驱车赶往西部某山区。山路颠簸,三个多小时后才到乡镇派驻点。刚下车,就看到派驻联络员和水利技术员背着设备往田里走。“陆委员,我们今天要查最后2个村的灌溉渠,查完就能算补贴了。”联络员擦着额头的汗,指了指远处的田埂,“您看,那几个村的灌溉渠已经修好了,昨天有农户试着浇了地,说比以前省了一半时间。”
陆云跟着他们走到灌溉渠边,一位老农正拿着锄头在渠边松土。看到陆云,老农放下锄头迎上来:“干部同志,这渠修得好啊!以前天旱的时候,浇一亩地要挑一下午水,现在打开闸门就行。听说补贴很快就到,我还想再买些菜籽,种在渠边的空地上。”陆云笑着说:“补贴这两天就会到,您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找派驻的同志问。”老农连连点头:“好!好!有他们在,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