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604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年。
若敖氏的叛乱刚刚平息,我就兴兵伐郑。
这一年,是郑穆公之子、郑灵公之弟郑襄公继位的第一年。
(1)郑国公子家
公元前607年,楚国与郑国一起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遣华元率军迎战。
郑穆公,姬姓,郑氏,名兰,亦称子兰,郑文公庶子,母燕姞,郑国第11任国君。
公元前610年,公子家听说晋君怪罪郑人通楚,不准郑君去扈地会盟,便写信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告诉其郑国历次亲晋的事实及通楚的原因,信中末尾说:“郑国居两个大国之间,就必须从属于一个强国,非晋即楚。有什么罪过呢?郑国被逼得急了,不但不会亲近晋国,反而会投靠楚人。”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看了公子家的信,不但不再指责郑国,反而准许郑穆公去扈地会盟众诸侯,与郑国再次结为友好。
郑穆公派公子家与宋国主将华元对战。
(2)宋国华元
华元,子姓,华氏,名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纷争,日寻干戈,天下何时得太平耶?”华元说:“以愚观之,晋、楚互为雌雄,不相上下,诚得一人合二国之成,各朝其属,息兵修好,生民免于涂炭,诚为世道之大幸。”婴齐听后,觉得十分有理,转而问华元:“此事子能任之乎?”华元说:“元与晋将栾书相善,向年聘晋时,亦曾言及于此。奈无人从中联合耳。”第二天,婴齐把华元的话告诉了公子侧。公子侧说:“二国尚未厌兵,此事殆未可轻议也。”
华元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了绕梁琴,可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的,他是要献给我。
华元留楚为质期间,了解到我爱琴如痴,就千方百计将 “绕梁”琴弄到了手中,遂将此琴献给了我。华元送琴可谓用心良苦,目的是亲近楚王,增进楚宋的关系,稳定安定局面。果不出华元所料,我这个楚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不再勤于上朝。
宋、郑两国交战之前,华元广施恩惠,用羊肉汤犒赏军士,但忽略了车夫,大战在即,不患寡而患不均,车夫便怀恨在心,准备报复华元。由于车夫的报复,郑军活捉了华元,宋军败下阵来。
宋昭公得知:郑国执政大臣公子家领兵攻打宋国,在大棘大败宋兵,主将华元被俘。宋昭公连忙准备了百辆兵车和装饰齐全的四百匹战马,送往郑国赎回华元。
可是,宋国的车马尚未来到郑国,华元自己已经跑回宋国。
(3)晋国现在
晋成公三年(公元前604年),当时郑国国君郑襄公刚刚即位,郑国便开始依附晋国而背弃楚国。
我很生气,便出兵攻打郑国,并与陈国讲和。
因为晋国将领荀林父想率军前往援救郑国,所以攻打了陈国。
郑襄公在黑壤与晋国结盟,继续奉行向晋背楚的政策。
(4)楚国现在
因郑国接受宋国的贿赂而放走了宋将华元,我派公子婴齐率兵攻打郑国。
公子婴齐,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楚穆王之子,我的弟弟,楚国令尹。
现在,我决意伐郑,郑襄公急忙派执政大臣公子宋去晋国借兵。
晋毫不示弱,亦立即出兵救郑。
晋国派荀林父为将,领兵援救郑国。
楚国又移兵攻打陈国,于是郑国得救。
陈惧,转而附楚。
(二)
公元前603三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一年。
晋为讨伐陈国亲楚,又继续攻打陈国。
楚则攻打郑国,郑被迫与楚和。
(1)晋国
前603年春,赵盾先通知卫国孙良夫,联络卫成公准备接应晋国部队,亲自挂帅,率领三军六卿南下攻打陈国,陈灵公坚决跟随楚国。
赵盾无功而返,我积蓄力量又带领楚国三军出动,围攻郑国,郑襄公向楚国投诚。
但是面对晋国与楚国的两面强压,轮番进攻,郑国内部亲晋与亲楚两派分裂。
(2)陈国
陈灵公为人荒淫无道,与司马夏徵舒之母夏姬通奸。
陈灵公十一年,晋、卫两国因陈国偏向楚国的缘故,出兵攻打陈国。
(3)卫国
卫成公,名姬郑,是卫文公之子。
孙良夫,姬姓、孙氏,卫武公儿子惠孙的后裔。
(3)郑国
公元前604年,是郑襄公元年。
公元前603年,是郑襄公在位的第二年。
楚国攻打郑国,郑被迫与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