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元宵
月满冰轮金蛇舞。神州大地风清吐。锣鼓喧天花满路。欢欣聚。谜灯彩袖声声度。
仙子嫦娥催玉兔。长街点点繁星布。携手东君开万户。流光雨。诗情画意人间驻。
这首《渔家傲·元宵》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元宵佳节普天同庆的盛况,充满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和浓郁的诗情画意。下面从意境和韵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赏析:
**一、意境赏析:天上人间共此良辰,流光溢彩诗情画意**
这首词的核心意境在于**渲染元宵佳节普天同庆、天上人间共襄盛举的狂欢氛围,并最终将这份人间烟火气升华为永恒的诗意与画境**。
1. **宏阔喜庆的开篇(上片起句):**
* **“月满冰轮金蛇舞”**:起笔不凡,从天上月景切入。“冰轮”喻满月之皎洁清冷,“金蛇”则形象描绘了夜空中绚烂飞舞的焰火。一静(月)一动(焰火),一冷(冰轮)一暖(金蛇),形成鲜明对比,瞬间点亮夜空,奠定全词热烈欢腾的基调。
* **“神州大地风清吐”**:视角从天空转向广袤大地。“神州大地”点明空间之辽阔,“风清吐”用拟人手法,仿佛天地间充满清新祥和之气,主动吐纳着节日的欢愉。一个“吐”字,生动传神,暗示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意。
2. **人间盛况的铺陈(上片主体):**
* **“锣鼓喧天花满路”**:具体描绘地上盛景。听觉上,“锣鼓喧天”震耳欲聋,极言热闹;视觉上,“花满路”既指路旁张灯结彩如花,也可能指游人如织、衣饰华美如花。声色交融,场面宏大。
* **“欢欣聚。谜灯彩袖声声度。”**:聚焦人群活动。“欢欣聚”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欢乐团聚。“谜灯彩袖”是元宵节典型意象:猜灯谜的灯笼光彩夺目,身着彩衣的游人(尤其是女子)衣袖翩翩。“声声度”既指猜谜的欢声笑语、议论声此起彼伏,也指丝竹管弦之声在空中流淌。这三句将听觉(锣鼓、欢声)、视觉(花、灯、彩袖)、人群活动(聚集、猜谜、游赏)融为一体,立体展现了人间元宵的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3. **天上人间的交融(下片起句):**
* **“仙子嫦娥催玉兔”**:视角再次拉回天上。引入月宫仙子嫦娥和玉兔的神话意象。“催”字别具匠心,仿佛连清冷的月宫仙人也按捺不住,催促玉兔(或指代时间流逝,或暗喻月宫也想参与人间盛会),暗示天上亦为人间佳节所动,为下句天地辉映作铺垫。
* **“长街点点繁星布”**:巧妙过渡。地上的花灯(尤其是提在手中、挂在街边的灯笼)在夜幕下如同点点繁星洒落长街。此句将人间灯火比作天上星辰,实现了“天上繁星”与“地上灯火”的完美交融,意境宏阔而浪漫。也呼应了上片的“金蛇舞”和“花满路”。
4. **春意与希望的注入(下片深化):**
* **“携手东君开万户”**:引入“东君”(司春之神)意象,点明元宵节时令(常与立春相近,或被视为新春庆典的延续)。“携手”二字将抽象的春神拟人化,仿佛春神与人们一起,共同推开千家万户的门扉,送来温暖与生机。“开万户”象征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充满希望。
5. **升华至永恒意境(结尾):**
* **“流光雨”**:是对整个元宵夜景的凝练概括。焰火的流光、花灯的溢彩、月华的光辉、游人的笑靥……所有流动的光影交织在一起,如同璀璨的雨滴从天而降,如梦似幻。这是视觉盛宴的极致描绘。
* **“诗情画意人间驻”**:全词点睛之笔。前面所有热烈、喧闹、璀璨的描绘,最终都沉淀、凝结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诗情画意”。这份人间至美的节日景象和情感,仿佛被“驻”(停留、永驻)在了此刻,成为了永恒。它不仅停留在元宵之夜,更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永远驻留在人间,驻留在人们心中。
**总结意境特点:**
* **时空宏阔:** 天上(月、焰火、嫦娥玉兔)与人间(神州大地、长街、万户)交织,视野开阔。
* **氛围热烈:** 通过声(锣鼓、欢声)、光(金蛇、花、谜灯、繁星、流光)、色(彩袖)等多感官描写,渲染出极致的喜庆、喧腾与欢愉。
* **意象典型:** 选取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冰轮、焰火、锣鼓、花灯、谜语、彩袖、嫦娥玉兔、繁星、东君),紧扣主题。
* **情感升华:** 从外在的热闹场景描写,最终升华到对人间美好、诗意生活的永恒礼赞(“诗情画意人间驻”),意境深远。
**二、韵律赏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符合《渔家傲》词牌特点**
1. **词牌选择得当:**
* 《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句式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句(如“欢欣聚”),节奏明快有力,非常适合表现元宵节热闹、欢腾、充满活力的场景。三言句的插入,如同锣鼓点中的小镲,增添了节奏的变化和灵动感。
2. **押韵严谨和谐:**
* 全词押仄声韵(上声、去声)。具体韵脚为:
* 上片:**舞** (wu - 上声七麌)、**吐** (tu - 上声七麌)、**路** (lu - 去声七遇)、**聚** (ju - 去声七遇)、**度** (du - 去声七遇)。
* 下片:**兔** (tu - 去声七遇)、**布** (bu - 去声七遇)、**户** (hu - 上声七麌)、**雨** (yu - 上声七麌)、**驻** (zhu - 去声七遇)。
* 分析:
* 主要押的是**《词林正韵》第四部仄声韵(上声麌姥、去声遇暮)**。如“舞、吐、路、聚、度、兔、布、户、雨、驻”等字均属此韵部。
* 虽然上声(麌)和去声(遇)在古韵中同属一部可通押,但本词中“聚”、“度”、“兔”、“布”、“驻”均为去声(遇暮),“户”、“雨”为上声(麌姥),“舞”、“吐”也是上声(麌姥)。整体音调抑扬顿挫,去声字的干脆有力(如“聚”、“度”、“布”、“驻”)与上声字的婉转(如“舞”、“吐”、“户”、“雨”)交替出现,使得诵读时富有变化和力度感,很好地配合了节日气氛的渲染。特别是结尾“驻”字,去声收束,短促有力,给人以“定格”之感,完美呼应了“人间驻”的意境。
3. **句式与节奏:**
* 主体是七言句(如“月满冰轮金蛇舞”,“锣鼓喧天花满路”),节奏感强(多呈“二二三”或“四三”停顿),适合铺陈景象和抒发豪情。
* 三言句“欢欣聚”穿插其中,节奏突然收束,形成顿挫,强调了人们相聚的喜悦核心,也调节了全篇的韵律,避免单调。
* 上下片结构对称,各五句,五韵,整体布局严谨。
4. **声情配合:**
* 仄声韵脚本身带有一种上扬、顿挫或决断的语气,与元宵节的热闹、欢快、激动甚至略带喧嚣的氛围高度契合。
* 明快的七言节奏如同行进的鼓点或欢快的舞步。
* 三言句的插入如同欢呼或惊叹的短句。
* 整体韵律流畅而富有弹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节日欢歌的动感。
**总结韵律特点:**
* **押韵严谨:** 严格遵循《渔家傲》仄韵要求,用韵统一(同属词林正韵第四部仄声),音韵和谐。
* **节奏明快:** 七言句为主,间以三言短句,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感,极具动感。
* **声情并茂:** 仄声韵的顿挫感、七言的铺陈气势与三言的收束强调,共同服务于表现元宵佳节热烈欢腾、喜悦洋溢的情感基调。
**结语:**
这首《渔家傲·元宵》以绚丽的色彩、宏大的场景、生动的细节和饱满的热情,成功营造了元宵佳节天上人间共庆良辰、流光溢彩、诗情画意的动人意境。在韵律上,它严格遵守《渔家傲》词牌格律,选用恰当的仄声韵,通过明快的节奏和句式的变化,使词作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声情与词情高度统一,充分展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赞颂。结尾“诗情画意人间驻”一句,更是将瞬间的狂欢升华为永恒的诗意,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