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习惯于买断发行模式的国泰与邵氏,因内部意见不合,短期内难以改变分成模式,这让香江电影界颇为失望。
江至强对此暗自窃喜,他清楚国泰与邵氏依赖海外买断模式赚取高额利润,不愿分享利益。
他乐于见到这两家保持现状,以便华天下有更多扩张空间。
至于旗下影视公司,秦安并未过多干预,而是让系统生成剧本和优秀作品,直接交由韦建邦安排。
目前,这种模式颇为成功。
尽管与旗下其他行业相比,影视公司的利润不高,但营业额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已足够,因为当前亚洲传媒行业利润微薄。
待到90年代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内地市场的开放,亚洲经济真正起飞,传媒行业,尤其是影视和音乐,才开始逐渐盈利。
在此之前,亚洲唯一的成熟市场只有当时的发达国家日本。
在这个时期,连韩国也处于贫困之中。
文化与传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实业支撑。
对秦安而言,他始终最重视的是实业。
秦系财团的三驾马车之一,新福平金融集团,专注于金融证券领域。
华夏星传媒掌管传媒与文化领域,而新和记黄埔集团作为秦安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心在于他尤为看重的实业领域。
完成对环球电视与华天下影视的考察后,秦安的下一站是已建设近一年仍未竣工的汽车生产基地。
五菱汽车集团篇章:
回溯二十多年前的香江,尚拥有本土汽车品牌。彼时,怡和财团与和记黄埔集团均涉足汽车制造。当时的汽车生产技术与零配件标准相对粗放,仅需一名熟练的汽修工与足够配件,便能组装出一辆车。然而,自战后至今,汽车技术突飞猛进,早已告别简易作坊式生产模式。加之港岛资源匮乏,本土汽车品牌难以维系。如今,港岛已不再制造汽车,所有相关企业或专注于零配件供应与维修,或转型为汽车贸易公司,怡和与和记黄埔旗下的汽车相关企业亦不例外。
秦安的汽车公司,前身为怡和汽车集团,该集团为香江实力顶尖的汽车企业,去年被秦安通过绿色收购纳入麾下。怡和汽车集团是怡和财团在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仅次于怡和机器集团。
集团旗下包含三家子公司,其 泥阿斯特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印泥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全资隶属于怡和汽车集团。阿斯特拉与丰田合作,作为丰田在印泥的五大经销商之一,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专注于小型轿车生产,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鉴于印泥国情,去年全年汽车销量仅四万辆,阿斯特拉便贡献了一万辆,占比高达25%。
此外,集团还拥有一家印泥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印泥阿斯特拉本田摩托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为怡和汽车集团与本田的合资企业,怡和持股49%。得益于本田的支持,两家公司均在印泥业界遥遥领先。尽管印泥经济水平有限,摩托车被视为奢侈品,销量不高,但只要维持当前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潜力巨大。
除制造业务外,怡和汽车集团还掌握着强大的销售网络——仁孚行有限公司,该公司始创于1950年香江,1973年被怡和汽车集团收购,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仁孚行,专营汽车销售,经怡和并购后迅速崛起,现今位列香江汽车销售与服务界次席,仅次于王家汽车销售巨头。
仁孚行在香江布局三汽车展厅、三服务中心及一大型展览空间,澳门设有一汽车展厅与服务中心,台省南北亦各有一汽车展厅与服务中心,东南亚则拥有三处相同配置。总计九汽车展厅、九服务中心及一大型展览空间。
怡和汽车集团,兼具制造基地与广泛销售、售后服务体系,此等实力源自数十年积淀。
秦安志在港岛创立个人汽车品牌,既怀穿越者之梦,亦虑及现实利益。
未来半个世纪,汽车行业势必成为实业核心,社会影响力深远。秦安不愿错失良机,故而曾对怡和财团实施策略,成功掌控此汽车企业,并更名香江五菱汽车集团。
五菱汽车集团现归新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由秦安与新和记黄埔共管。至于五菱海外业务,秦安未予涉足;香江本土与仁孚行的汽车销售网,他亦未加干预。
他仅凭五菱汽车全资控股的阿斯特拉公司,自丰田与本田处获取摩托与汽车部分制造技术。
欧洲方面,秦安正筹划收购劳斯莱斯与路虎汽车公司,两宗并购案已近尾声,只待阴国国会绿灯放行。
香江方面,自去年始,秦安于新界区,紧邻鹏城之地,着手建设五菱汽车生产基地,历时逾载。
一切顺利的话,预计明年竣工试产;若进程加速,至1981年,五菱汽车集团产品即可下线面市。
生产基地选址新界北区,香江最北之域,北接鹏城,以河流与中英街为界;三条港岛至内地通道皆在此区。西邻元朗,南连大埔,分上水、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四部分,含大鹏湾吉澳、鸭洲等离岛。
彼时此地,近乎荒芜,罕有人至。因毗邻鹏城,边防力量密集,巡逻频繁,通行不便。
秦安择此,因近沙头角,陆路仅半小时车程,便于生产基地建成后,对接粤省鹏城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秦安意在利用国内低廉且丰富的人力资源,生产各类汽车零配件。
在香江,采纳了来自阴国与霓虹的尖端技术,进行设计组装,最终以香江制造的品牌誉满全球。
彼时,香江北区尚以新界大浦区为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在次年实施,届时该区将更名为北区。尽管调整已获港府批准并将于次年一月生效,但当时北区之名尚未正式启用。
秦安的香江五菱汽车集团坐落于北区谷涌。相比之下,内地莞东市的谷涌则繁华许多,尤其是在1979年。而香江北区的谷涌,周边仅有一渔村与一片贫瘠沙滩,其余尽是荒野。因邻近内地,此地历来人迹罕至,城镇寥寥。
秦安自港府购得此地,价格极为优惠,近乎半赠半售。他囊括谷涌周遭共计450公顷土地,涵盖沙滩与荒地,仅以2250万港元成交。换算下来,每公顷仅售5万港元。
即便如此低价,在香江亦唯有秦安这等信任内地的资本家敢于出手。其余人即便面对再低廉的土地,亦因资金筹措不易而投资谨慎。
五菱汽车集团的生产基地已在此地建设近一年。某日,秦安前来视察。
北区交通颇为不便,与港九地区道路铺设完善的情形大相径庭。北区面积广阔,却仅有一条四车道水泥路通往九龙市区,其余皆为泥泞小路。秦安虽有意修路,却遭港府婉拒。
不过秦安并不介怀,因为五菱汽车集团的生产基地,无论是原料输入还是产品输出,均可经谷涌海岸水运完成。因此,道路状况对汽车生产基地的影响微乎其微。
故而,秦安选择乘船前来。谷涌工地首先建成的是可容纳五千吨大船的码头。
秦安于正午时分抵达。前怡和汽车集团总经理张大军,因其卓越能力,得以继续在五菱汽车集团任职。
秦安仍任五菱汽车集团总经理,于谷涌码头率众高层恭候老板莅临。
登岸简短寒暄后,秦安未急于探视在建的汽车生产基地,而是先在工地食堂共进午餐。
餐后,他才步入生产基地,审视即将成为他汽车产业心脏的地方。五菱谷涌基地的建设将遵循全球顶尖汽车公司的制造体系与标准。凭借劳斯莱斯、路虎及丰田、本田的技术援助,加之秦安的大胆投资与前沿科技,该工厂一旦竣工,必将成为装配工艺及设备均领先的国际级汽车生产基地。
基地规划占地5000亩,另设1750亩用于码头、仓库等设施。建设分六期,总耗时八年,前两期尤为关键。首期,秦安斥资七亿港元,涵盖三通一平、设计与施工;二期,亲爱投资十一亿港币,专注于生产设备安装。前两期完成后,即可启动生产。后续各期循序渐进,直至整体竣工。
全面建成后,五菱汽车谷生产基地占地五千亩,年产能八十万辆,提供就业岗位一万至一万八千个。
秦安在张大军陪同下,边审阅规划图边考察现场。一年间,首期工程已近尾声,设备、厂房、道路、仓库悉数落成。二期正安装调试设备,工地内车辆穿梭,两千余名工人分组作业,秩序井然。
“按规划图进度,首期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二期已进行一月余,完成约11%,预计明年此时试生产!”“研发中心、宿舍区等生活科研区正装修,均达国际标准!”“基地建设顺利,定能如期完成,请董事长放心!”
亲眼见证张大军的高效管理,加之其S级人才的评价,秦安对他的汇报深信不疑。他笑赞:“五菱汽车集团表现出色!老张,你的工作我很满意!明年,最迟后年,定要让世界见证香江造车的辉煌!”
“届时,全球将惊叹于香江这座小城亦能生产汽车!在座的各位,也将因此永载香江工业史册。”
“我们的任务非单纯工作!”
“我们在开创事业!”
“正为香江汽车工业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