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瞅了瞅朱高烨。
\"你来说说怎么解决?\"老爷子问。
这是问自己儿子的意见。周围的人都望着这位太子爷,毕竟朱高烨刚刚杀了上百名官员,这背后肯定有他的计划。要是他没计划,那就是莽撞行事,谁都不会服气。到时候即便他以太子身份压人,大家心里也不一定认可。
所以此刻,所有官员都在观察太子,想知道他会怎么办。
朱高烨忽然笑了下,笑得很随意。
然后他走近些,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官员。
他问大家:\"你们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什么要杀那一百个官员?\"
官员们都没说话。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我知道,太子刚上任,想来个大换血。虽然一百人没了,但朝堂里的害虫也被清理了。太子这么做,是想整顿百官。\"
众人立刻看向这人。
这人真够机灵的,而且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杨士奇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人是谁——解缙。一个自认为聪明的人。
解缙不但聪明,还总爱表现自己。杨士奇曾提醒他,聪明是好事,但不要炫耀。可解缙根本不听劝,现在又自作聪明地说了出来。
朱棣听了微微变了脸色,但很快恢复正常。他对解缙太熟悉了,从编纂《永乐大典》开始,解缙就变得越来越得意忘形。
朱高烨目光一动,平静说道:\"你懂得还挺多。\"
杨士奇和另外两人交换眼神,感觉太子好像不太高兴。
\"这些都是太子明确告诉我们的。\"解缙赶紧插话,好像很受宠若惊。
他哪知道,朱高烨话里有话。
可惜这人太迟钝,没听明白。
朱高烨接着说:\"既然做了太子,那空缺的官职就由我来安排!\"
众人互相看看,都有点疑惑。
\"太子是要开科举考试吗?\"解缙突然问。
朱高烨点点头:\"对,我要开科举。\"
朱棣整个人都懵了。
这小子怎么没提前告诉他?
他根本不知道这事。
这时候,解缙又凑上前去。
“太子殿下,科举这事能不能交给我来弄?我保证给您弄得漂漂亮亮的。”
这家伙一心想要立功。
他话音刚落,杨士奇眼皮就开始乱跳。虽然太子殿下已经开口了,但还有一个人没表态呢,那就是朱棣。
朱棣就那样笔直地站着,一句话都没说,解缙倒是迫不及待地抢着揽下这事。
他是胆子太大了,还是根本不在乎?
难不成太子说的话比皇上还管用?
朱高烨看了他一眼,这家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全让你来弄?”朱高烨问。
“没错没错,我肯定给您办得妥妥的,绝不会让您和皇上失望。”解缙赶忙接话,生怕功劳被人抢走。
朱棣的眼神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太子还没说话呢,皇上倒先来了句“好”。
“好,很好!”
“事情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要是再不同意,显得我不近人情了。”
朱棣声音冷淡,瞥了解缙一眼。
“不过我先说好,要是办砸了……”
朱棣刚开口,解缙就急了。
他急忙接话:“要是办砸了,您尽管拿我问罪。”
朱棣听了,微微一笑。
“行,既然你这么有自信,那科举的事就交给你了。”
他笑着说道。
“谢皇上,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解缙赶紧表忠心。
在场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像哑巴一样。
“既然决定了,科举的事就交给解大人来办吧。”
朱棣挥了挥衣袖。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皇上平静地说。
“恭送皇上,恭送太子殿下。”
大家连忙齐声说道。
他们看着朱棣和太子进了奉天殿后,很快便各自散开。
解缙高兴得像是朵盛开的花。
满脸都是喜悦。
不知何时,杨士奇走到他面前。
“这次科举,你可别掉以轻心,这事很重要,皇上和太子都在盯着呢。”杨士奇提醒道。
“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解缙笑着,慢慢走远了。
“解大人最近真是急功近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杨士奇看到这一幕,缓缓开口。
“他太想立功了,这点我能看得出来,也看得明白。”
杨士奇目光锐利,一眼就看穿了解缙的心思。
“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杨荣问,“科举的事咱们不管了吗?”
“既然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我们何必多事呢。”杨士奇笑着说道,“太子也说了,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大的事。”
“你们两个,别急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杨荣和杨溥听了都点点头。
其实这内阁里的“三杨”,正在暗中攒劲儿呢。
在东宫那边,朱高炽很快就回来了,他还看见自己的儿子也在那里等着他。
“这事我觉得是你四叔早有打算的,不然他不会这样做。”朱高炽一进屋就说。
“那是当然,我四叔可是很厉害的。”朱瞻基笑着说,一边慢慢拿出令牌,一副得意的样子。
朱高炽瞥了他一眼:“事情都结束了,怎么还不把令牌给你四叔?”
“我四叔不急着用,而且这个令牌多威风,我想再玩几天呢。”朱瞻基慢慢悠悠地说。
但他没说多久,就看到老爹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孩子,你知道这令牌多厉害吗?它既能造就一个强大的王朝,也能毁掉一个王朝。如果落到坏人手里,那可不得了。你现在既然忙完了你四叔的事,就应该把令牌还回去。”
朱高炽看着儿子,心里有些恨铁不成钢。他觉得不能再这样纵容儿子了,不然将来会吃亏的。
听到父亲这样说,朱瞻基嘟囔着嘴:“知道了,下次不敢了,我现在就去还令牌给你四叔。”
他对父亲还是有点怕的,现在自己完全不是父亲的对手。
朱高炽又叹了口气。
见父亲这样,朱瞻基好奇地问:“爹,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这么多?”
“我担心那个解学士太自负了。这次科举考试,他非要揽下来,我怕万一出了什么事,那就麻烦了。”朱高炽皱着眉说。
谁料朱瞻基笑了:“爹,你是不是多虑了?我看解学士挺稳当的,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要是永乐初年,他还行。那时候皇上也不太重用他。可现在他编纂了《永乐大典》,皇上更宠他了。人一被重用,就容易骄傲自满。”
朱高炽无奈地说道。
“爹,你就别太担心了,解学士很聪明的,能编《永乐大典》他都能稳住,科举这种小事应该难不倒他。”
朱瞻基笑着说完就想走。
“你小子去哪儿?”朱高炽喊道。
“我去还令牌,东西总得物归原主。”朱瞻基笑眯眯地说。
“看来你还算听得进去话。”朱高炽点点头。
这时,张妍过来了。
“我们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难道要一直耗在这里?”张妍问。
“夫人,你到底想去哪里?”朱高炽问道。
朱高炽坐在那里,沉思片刻后问:“你不是说想回顺天吗?怎么现在又不提了?”张妍白了他一眼,“还提顺天干什么?咱们回不去了,在这里耗着呗。”
朱高炽苦笑道:“我知道你想回顺天,可老爷子不会同意的。我现在就算不当太子了,他还是不放心让我回去。”张妍撇嘴,“你朱家人就是爱添乱。”
汉王府里,朱高煦正被妻子按摩肩膀。他突然说要去燕王府,最近一直躲着,怕见父亲。起初他还跟老爷子硬碰硬,如今却后悔了。他觉得自己话说得太冲,现在只能靠老四帮忙了。
朱高煦刚站起来要走,却被汉王妃拦住,“你总不能空手去吧?”他一愣,觉得有道理,自己确实欠考虑。
汉王妃眨巴着眼睛,对朱高煦说:\"琢磨琢磨老四爱吃什么,带些去给人家,求人办事嘛,总得表示一下。\"
朱高煦皱眉沉思。
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说道:\",老四最爱吃烧鹅!娘活着的时候,给他做了不少。\"
\"如今娘没了,不过应天府王婆店的烧鹅还是顶呱呱的。\"
朱高煦深深吸了口气,决定去趟王婆店。这家店的老王婆曾是跟着徐妙云的贴身老人,徐皇后做的烧鹅就是她手下的手艺。皇后过世后,她独自开了这个烧鹅铺子,皇上对她也挺尊重。
看来要给老四做烧鹅,只能找王婆店。
朱高煦快步来到王婆店,远远就闻到香味扑鼻,只见王婆正忙活。
\"哟,汉王大人又来啦!\"
王婆赶紧站起来要行礼,却被朱高煦拦住:\"别这样,您和我娘是朋友,别拘这些虚礼了。\"
连老爷子都敬重王婆,他哪敢怠慢。
王婆摇摇头:\"规矩就是规矩,不能乱。\"
她好奇地问:\"汉王大人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就想请您帮我烤两只烧鹅。\"
王婆爽快答应,也不多问,笑着开始动手。
朱高煦在一旁耐心等待,没多久,两份香气四溢的烧鹅出炉。他闻了闻,熟悉的滋味仿佛把时光拉回从前。
想起当年徐皇后亲手做的烧鹅,跟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味道,好似徐皇后就在眼前。
\"王婆,让您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