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呈于玄德公并非上策,那么,另一个选择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更加直接、也可能带来更石破天惊效果的选择——将这份情报,直接送达官渡前线的曹操手中。
这个念头甫一出现,便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心中的重重迷雾,展现出一条充满诱惑、却也布满荆棘的道路。
其诱惑力,首先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份情报的价值。
官渡之战,如今已成僵持之局。袁绍势大,兵精粮足,军容鼎盛,携席卷河北之威南下,志在毕其功于一役。而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腹地,但兵力、粮秣皆处于劣势,更兼内部不稳,多方掣肘,可以说是苦苦支撑。双方在官渡一线对峙日久,胜负的天平看似向袁绍倾斜,实则悬而未决,只待一个足以打破平衡的契机。而我手中的这份密信,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足以撬动整个战局的支点!
乌巢,袁军粮草囤积之所,是其数十万大军的命脉所在。一旦被毁,袁军必然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许攸,袁绍的重要谋士,深知其内部虚实,若能因其怨怼之心而倒戈,带来的不仅仅是乌巢的情报,更可能是袁绍军内部更多不为人知的弱点和矛盾。
将这两项关键信息——乌巢的具体位置、守备情况,以及许攸可能叛逃的迹象——送到曹操面前,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果决狠辣,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他定会如同嗅到血腥的饿狼,精准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遣精锐奇袭乌巢。一旦功成,官渡之战的胜负,几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袁绍的霸业,很可能就此烟消云散。
这份情报,若是交到曹操手中,其价值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威力将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它不再是一份可能被“仁义”束缚而犹豫不决的情报,而将化作一把直插袁绍心脏的利刃,由当世最懂得如何使用这把利刃的人来挥舞。
想象一下,当曹操凭借我提供的情报,火烧乌巢,大败袁绍,一举奠定北方霸主地位之时,我陆昭,又将在其中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这便引出了献与曹操的第二个,也是对我个人而言,极具吸引力的诱惑——向曹操卖一个天大的人情,获取无与伦比的政治资本。
曹操此人,虽然被许多士人斥为“汉贼”,但他“唯才是举”,赏罚分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官渡之战最艰难的时刻,我送上这样一份足以扭转乾坤的情报,无异于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说是再造之恩。这份功劳之大,足以让曹操对我另眼相看,甚至引为心腹。
这不仅仅是一份人情,更是一道强有力的护身符。有了这份功绩打底,无论未来天下局势如何变幻,我在曹操那里,都将拥有一席之地,一份特殊的待遇。这对于身处乱世、时刻需要为自己和家族寻找依靠的我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
更进一步说,这甚至可以成为我未来选择的一条后路。如今我虽在徐州,辅佐玄德公,但前路未卜。玄德公能否最终成就大业,尚在两可之间。
而曹操,经此一役若能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将指日可待,其势必将更加煊赫。若有朝一日,徐州形势不利,或者我与玄德公的理念出现不可调和的分歧,那么这份送给曹操的“大礼”,就可能成为我投靠曹营的敲门砖。
届时,我便不是仓皇投奔的丧家之犬,而是携带着巨大功绩、被曹操“欠”着人情的座上宾。这其中的差别,不可以道里计。曹操,不同于玄德公。他更加现实,更加注重实效。他不会因为手段是否“仁义”而犹豫,只会判断其是否有效。他能深刻理解这份情报的价值,也必然会给予提供情报者相应的回报。
将情报交给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笔风险投资,但其潜在的回报,却是难以估量的丰厚。
想到这里,我的心跳不禁微微加速。烛光下,那薄薄的绢帛仿佛散发出灼人的热量,诱惑着我伸出手,去抓住那条通往权力和安全的捷径。
这似乎是一条更符合我一贯行事风格的道路——冷静、务实、以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
献于曹操,一举数得:助曹胜袁,改变天下格局;获取曹操信任与感激,结下深厚人情;为自己预留后路,增加未来选择的筹码。
这选项,实在太过诱人。
然而,正如世间万物皆有两面,巨大的利益背后,必然隐藏着同等,甚至更加巨大的风险。我的目光重新落回那封密信上,冷静,必须冷静。
在被这巨大的诱惑冲昏头脑之前,我必须仔细掂量,选择这条路,将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可能面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