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南半球背面,达朗贝尔环形山,公元2026年末。
在这片被永恒黑暗与死寂统治的、从未见过地球升起的月球背面,从达朗贝尔环形山那高达数千米、如同被远古巨神之拳砸出的巍峨边缘向内俯瞰,视线穿过近乎绝对真空的稀薄空间,可以清晰地望见,在陨石坑那相对而言广阔平坦的、覆盖着厚厚月壤的底部正中心区域,矗立着一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与微弱能量辉光的建筑群落。
这里,便是人类文明踏足月球背面的第一个永久性前哨站。由于其选址恰好位于这座直径超过230公里的巨大撞击坑核心区域,按照地外天体命名惯例,它被直接赋予了相同的名字——达朗贝尔月面基地。
基地的核心设计理念,摒弃了早期月球基地设想中那种臃肿累赘的穹顶结构,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加务实、也更具扩展性的扁平化、模块化殖民地核心布局。数个由先进复合材料建造的、带有大型加压气闸舱的低矮穹顶或半埋式建筑模块,构成了整个基地的核心生活与工作区域。
而将这些分散的建筑模块与外围功能设施紧密连接起来的,是一系列同样由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建造的、内部加压并配备了短途运输工具的半透明交通管道。从高空俯瞰,整个基地仿佛一个镶嵌在灰色月壤之上的、结构精密的巨大集成电路板。
在基地一侧的开阔地带,数平方公里范围内,整齐排列着好似黑色镜面般的巨型太阳能阵列发电厂。这些高效的光伏电池板,贪婪地吸收着来自遥远太阳未经大气削弱的强烈辐射,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澎湃电能,通过电缆网络,输送给临近的那座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复合型采矿与资源处理场。
采矿场中央,一座高耸的、圆柱形的巨型电磁质量加速器发射设施尤为显眼。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伴随着一阵低沉的能量充能嗡鸣声,便会将已经经过充分提炼、封装在标准货运集装箱内的各种资源,如同发射炮弹般,以极高的初速度,精准地弹射发往位于近地轨道作为地月空间运输枢纽的“天宫”轨道综合空间站。
而在基地的另一侧,则是一片由数栋独立成区块的、采用了先进水培与气培技术的全封闭式太空农场。
其内部模拟着地球的光照与环境参数,总占地面积之大,足足可以为基地内常驻的约600名科研人员、工程师与安保人员,提供完全自给自足的、营养均衡的食物配给量,包括新鲜蔬菜、部分水果以及人造肉和昆虫蛋白。得益于高度集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农耕机器人,支撑这座农场的正常运作,仅需要5名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与维护即可。
学院初期的月面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得异常顺利,许多在地球上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极具实验性与开创性的地外殖民理论如:利用月壤进行大规模3d打印建造、建立闭环生态系统、开发月球水冰资源等,都在达朗贝尔基地的实际建设与运营中,得到了非常不错的验证与积极反响。
受到这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激励,学院的最高理事会迅速做出决策,决定继续加大对地外空间基地特别是月球与更遥远的行星殖民计划的战略投入力度。资金、人才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源,犹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向这个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全新领域。
达朗贝尔基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象征性的桥头堡。在那片深邃浩瀚、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星辰大海之中,还有数之不尽的、远超想象的宝贵资源,正静静地等待着人类前去发掘、开采与利用。
射向火星与水星的全新一代、配备了更先进探测设备与着陆能力的深空探测器,已经在漫长的星际旅途之上。
有了在月球上成功建设并运营永久基地的宝贵经验,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迭代与成本降低,学院内部那些充满了探索激情的顶尖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科研的重心,悄然转移到了那个更具挑战性、也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如何能够让人类在那颗气候恶劣、距离遥远的红色邻居身上,真正地扎下根来,建立起第一个能够实现长期自我维持的外星殖民地!
然而,地球上的博弈从未停止,就在学院高调宣布并初步实现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永久性月面基地的同时,那些同样拥有着强大实力与不同议程的其他组织,也如同被投入滚烫油锅般,立刻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由那个奉行保守孤立主义、强调维持现状的求安派所暗中控制的印度——这个拥有庞大人口与不俗航天实力的南亚巨头,以及那个思想极端、信奉外星神明的服从派通过各种手段彻底整合了政府与军队的土耳其等国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高调宣布了各自独立的月面基地建设计划。
他们分别向月球南极附近的皮里陨石坑与位于月球正面的静海地区,发射了首批他们自称是由他们自己独立研究建造的基地核心舱,一场围绕月球战略要地与宝贵资源的“圈地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
见此情景,另外两个同样实力雄厚、且与学院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组织,手握在欧洲废墟上重建的、实力不容小觑的新欧盟的抵抗派;以及掌控着海湾国家地区巨大石油财富与地缘影响力、希望全力迈向星辰大海的出走派,也不甘心在这场新的太空竞赛中落于人后。
抵抗派的新欧盟,在表面上与学院达成了某种技术合作协议,向月球正面广阔的雨海区域发射了一个由学院提供了部分关键技术支持的基地核心舱。
而出走派的海湾国家联盟,则更加财大气粗、也更加野心勃勃。他们直接利用其早已部署在近地轨道上的、规模庞大且功能先进的“贾巴尔”空间站,以一次齐射的方式,向月球表面两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地点——靠近月球赤道的哥白尼陨石坑以及位于月球背面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同时发射了两座独立的基地核心舱。
相比之下,那个一直以神秘、低调着称,却又被认为是最具攻击性与扩张野心的主动派,则显得异常......安静。
在所有其他势力都在大张旗鼓地宣布计划、发射载荷的时候,他们却仿佛消失了一般。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的某个隐秘的时间窗口,他们犹如黑夜中的盗贼般,偷偷地向月球背面那个巨大而偏远的科罗廖夫环形山——一个在战略上极具隐蔽性的位置发射了一座同样规格不低的基地核心舱。
没有人知道主动派手中那足以支撑月面基地建设的先进航天技术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是自主研发?是技术窃取?还是......与某个不为人知的势力达成了某种秘密交易?
至少,那些潜伏在特拉维夫等地、隶属于抵抗派或其他势力的顶尖间谍们,费尽心机,也没能从他们守备森严的科研基地及秘密发射场内,发现任何与月面基地建设相关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这本身,就已经足够令人不安了。
一场围绕着月球,这颗距离地球最近、资源丰富、且具有无可替代战略价值的天体,其宝贵资源与地缘控制权的争夺大战,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之间,如同早已上膛的枪械,一触即发。
各大派系纷纷落子布局,月球表面那些看似孤立的基地核心舱,宛如插在棋盘上的旗帜,宣告着各自的野心与存在。
至于......剩下的那个那个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却深陷北美大陆内战泥潭、奉行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至上派,在大多数外部观察家看来,他们此刻自顾不暇,焦头烂额,很可能已经彻底丧失了参与这场月球圈地运动、搭上先手占有月球资源的“第一趟车”的能力了。毕竟,连本土都打成了一锅粥,哪里还有余力去顾及遥远的月球?
不过,仍有部分目光独特、思维缜密的资深战略专家和情报分析师们认为,绝不能因此就彻底低估了这个极端组织的潜力与韧性。
他们指出,北美本土那些实力雄厚、有着一定技术储备的民营航天企业,在内战爆发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深空探测与载荷投送能力。谁也无法保证,人类至上派是否已经通过某种方式,掌握了这些民营巨头的核心技术与发射资源。
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月球竞赛中,发生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情况,也未必就就真的没有任何可能。毕竟,在这个混乱而充满变数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