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4日,武汉扬帆大厦。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长江上往来的货轮。他手中捏着一份刚送到的加密传真,纸张边缘因他手指的力道而微微皱起。
“老板,确认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海关总署的'利剑行动'文件是真的,72小时后开始。“
谢一扬没有立即回应。窗外,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正缓缓驶过长江大桥,船身上“coSco“的蓝色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眯起眼睛,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走私walkman时那艘破旧的小渔船。
“壁虎断尾计划,启动。“谢一扬转身,声音冷得像冰,“通知所有一级节点,24小时内完成资产转移。“
张铁柱的机械手指在虚空中快速滑动,投射出的全息屏幕上,一条条红色线路开始闪烁。“武汉港的三个仓库、江岸区的组装厂、东湖的保税区中转站...全部在打击名单上。“
谢一扬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旋转,映出他眼中冰冷的光芒。“周省长那边联系上了吗?“
“正在等回电。“张铁柱的机械眼突然变成绿色,“老板,李为民在线。“
墙上的显示屏亮起,一个穿着海关制服的中年男子出现在画面中。他额头上的汗珠在监控摄像头下闪闪发亮。“谢总,情况不妙。这次是总署直接指挥,我们地方海关也是今早才接到通知。“
谢一扬抿了一口酒:“名单?“
“全部。“李为民擦了擦汗,“从电子到汽车配件,特别是你们最近做的Ibm电脑...“
“具体行动时间?“
“周五凌晨四点,全国同步。“李为民压低声音,“谢总,这次我真兜不住了。新来的副署长是北京空降的,连周省长都...“
谢一扬打断他:“我要突击队的准确路线和检查顺序。“
“这...“李为民面露难色,“只有行动总指挥知道。“
谢一扬放下酒杯,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照片推到摄像头前。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在校门口等车的画面。“小婷今年该上初中了吧?听说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名额很紧张。“
李为民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我...我再想办法。“
屏幕暗下去后,谢一扬按下办公桌上的隐蔽按钮。墙壁无声滑开,露出一个由十二块屏幕组成的监控墙。每块屏幕上都显示着不同的画面——武汉港的集装箱堆场、江岸区的电子市场、东湖保税区的仓库...
“启动'烟雾弹'。“谢一扬命令道。
张铁柱的机械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舞。监控墙上,三个仓库的画面突然变成了静态图像——这是上周的监控录像,现在开始循环播放。
“电子痕迹清理得如何?“
“已经删除了70%的核心数据。“张铁柱汇报道,“剩下的会通过今晚的'电路故障'彻底销毁。“
谢一扬点点头,拿起红色电话拨了一个短号:“老周,我需要一个替罪羊。“
电话那头传来周明远疲惫的声音:“老谢,这次动作太大了。中纪委已经注意到武汉的走私问题,昨天常委会上...“
“汉阳钢厂的那块地。“谢一扬直接打断他,“我可以放弃优先购买权。“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突击队会先查白沙洲仓库,那里有我们准备好的'赃物'。“
“不够。“谢一扬冷冷地说,“我要一个完整的闭环——从案发到结案,不能有任何线索指向扬帆。“
“...三天后,海关总署网站会发布通报,表彰武汉海关破获特大走私案。“周明远的声音越来越低,“涉案人员均为临时雇佣,主犯在逃...“
谢一扬满意地挂断电话。他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三国演义》,书页中夹着一张中越边境地图。凭祥、东兴、河口...几个红圈标记的边境小镇像血滴一样醒目。
“准备飞机,我要亲自去广西。“谢一扬对张铁柱说,“在我们回来前,让武汉的'壁虎尾巴'断干净。“
7月13日凌晨,武汉白沙洲码头。
夜色如墨,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照亮码头上的集装箱。两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3号仓库,他们手中的液压剪轻易地撬开了门锁。
“快点,把这些都搬上车。“领头的男子低声命令,他脸上的刀疤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十几个大箱子被迅速装上停在仓库后门的卡车。箱子里装的是“赃物“——五十台翻新的Ibm电脑、两百台索尼录像机,还有几箱贴着“汽车配件“标签的走私手表。
刀疤男看了看表:“再过一个小时,'海关'的人就该来了。“
他的手下不解地问:“老大,为什么我们要帮海关准备证据?“
“蠢货!“刀疤男一巴掌拍在那人头上,“这是谢总的安排。等海关查到这些,我们早就...“
他的话被一阵手机铃声打断。刀疤男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加密短信:“白沙洲3号仓,留10%货物,其余转移至备用点。—Z“
刀疤男咒骂一声,赶紧让手下又把几个箱子搬了回去。“妈的,计划又变了。留十台电脑和两箱手表,其他的运到7号仓去!“
当卡车驶离码头时,没人注意到一个黑影正蹲在仓库屋顶,手中的长焦相机清晰地拍下了整个过程。
同一时刻,扬帆大厦地下三层。
二十多名程序员正在疯狂地删除数据。主机房的温度已经升到了35度,空调系统“恰好“在今天出现了故障。
“财务数据库清理完毕!““交易记录已粉碎!““通讯日志无法恢复!“
报告声此起彼伏。张铁柱站在中央控制台前,机械眼不断闪烁着红光。他面前的屏幕上,一个进度条正在快速前进:87%...89%...92%...
“还有多久?“张铁柱问道。
“至少两小时。“一个戴着眼镜的技术主管擦了擦汗,“我们的备份太多了,而且...“
他的话没能说完。整个房间突然陷入黑暗,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的红光。几秒钟后,备用电源启动,但所有电脑屏幕上都显示着同一个画面:一个骷髅头,下面写着“系统崩溃“。
“怎么回事?!“技术主管惊恐地喊道。
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程序员悄悄收起U盘,趁乱溜出了机房。他是谢一扬安排的“保险丝“,任务就是在最后时刻彻底摧毁数据系统。
7月14日上午,广西凭祥。
谢一扬站在友谊关前,望着界碑另一侧的越南领土。三十度的高温下,他依然穿着笔挺的西装,连领带都一丝不苟。
“谢总,久等了。“
一个皮肤黝黑、穿着花衬衫的中年男子走过来,身后跟着四个荷枪实弹的保镖。他是阮文雄,中越边境最大的黑市交易商。
“阮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了。“谢一扬微笑着指了指那些保镖,“连AK都用上了?“
阮文雄咧嘴一笑,露出镶金的门牙:“最近中国海关查得严,生意不好做啊。“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到我办公室聊?“
十分钟后,两人坐在一间看似普通的边贸公司里。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胡志明画像,角落里供着关公像,桌上摆着功夫茶具——典型的中越边境文化混搭。
“我要一条新通道。“谢一扬开门见山,“电子、汽车配件、医疗设备,每月最少一百个集装箱。“
阮文雄吹了吹茶沫:“谢总,现在可不是三年前了。中国海关装了新的x光机,连铅封的集装箱都能...“
“百分之二十的溢价。“谢一扬打断他,“现金结算。“
阮文雄的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精明:“风险太大。上次帮你们运的那批Ibm,有三个集装箱在河口被...“
“那是赵三爷的人太蠢。“谢一扬冷笑,“我的货会走'特殊通道'。“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推过去。照片上是一列火车,车厢上印着“中国邮政“的标志。
阮文雄瞪大了眼睛:“你疯了?动邮政列车?“
“不是真邮政。“谢一扬又拿出第二张照片,“这是铁道部特批的'边贸邮政专列',每周两班,从凭祥直达武汉。海关从不检查。“
阮文雄仔细端详着照片,突然笑了:“谢总果然手眼通天。不过...“他压低声音,“我听说武汉那边正在严打?“
“明天过后,武汉的走私网络就不存在了。“谢一扬喝了口茶,“至少官方记录上是这样。“
两人正说着,张铁柱匆匆走进来,俯身在谢一扬耳边低语了几句。
谢一扬的表情丝毫未变,只是放下茶杯:“阮老板,看来我们的合作要提前了。武汉那边已经开始行动。“
阮文雄挑了挑眉:“所以谢总是来避风头的?“
“不,我是来给你送钱的。“谢一扬站起身,“第一批货今晚就到凭祥,我要你的人在海关检查前完成转装。“
“今晚?“阮文雄皱眉,“太急了,我的人手...“
“双倍价格。“谢一扬已经走向门口,“对了,告诉你的越南朋友,如果有人打听中国来的货,特别是电子设备...“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7月15日凌晨,武汉海关缉私局。
三十辆警车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白沙洲码头。全副武装的特警破门而入时,3号仓库里只有十个孤零零的箱子和几个正在打牌的“走私犯“。
“不许动!海关缉私!“
打牌的男人们一脸茫然地举起手。其中一个结结巴巴地说:“长、长官,我们就是看仓库的...“
缉私队长踢开一个箱子,里面整齐地码着Ibm电脑。他拿起对讲机:“报告总指挥,白沙洲3号仓查获走私电子产品,初步估计案值五百万元,抓获嫌疑人五名。“
对讲机那头传来沙沙的声音:“继续按计划行动,下一站江岸区电子市场!“
当警笛声远去后,码头围墙外的阴影里,刀疤男拨通了电话:“老板,鱼咬钩了。“
同一时刻,广西凭祥火车站。
一列印着“中国邮政“的绿色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站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邮政工人“迅速开始卸货——这些穿着制服的人其实是阮文雄的手下。
张铁柱站在暗处监督整个过程。他的机械眼扫描着每一个集装箱,确保没有遗漏。突然,警报声响起——x光扫描显示第17号集装箱内有生命迹象。
“打开。“张铁柱命令道。
当集装箱门被撬开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里面蜷缩着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五岁,最小的看起来只有七八岁。
“这不在计划内。“张铁柱冷声道。
负责卸货的越南人慌张地解释:“阮老板的新业务...这些是中国那边的孤儿,卖到越南工厂...“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危险的红光。他拨通了谢一扬的电话:“老板,出问题了。邮车里混入了'活物'。“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处理干净,别留痕迹。“
挂断电话,张铁柱看向那些惊恐的孩子。最小的那个女孩正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他,让他想起了谢一扬给他看的那张照片——李为民的女儿。
“带他们去7号仓库。“张铁柱突然改变了主意,“别让阮文雄的人知道。“
7月16日,《长江日报》头版头条:
“武汉海关破获特大走私案,案值超亿元!“
副标题是:“犯罪团伙以临时工身份为掩护,主犯在逃“。
谢一扬放下报纸,望向窗外。长江上依然船来船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老板,所有痕迹都清理干净了。“张铁柱汇报道,“海关那边已经结案,媒体报道完全按照我们的剧本走。“
谢一扬点点头:“阮文雄那边?“
“第一批货已经安全到达凭祥,正在转运。“张铁柱顿了顿,“那些孩子...“
“送回去。“谢一扬罕见地犹豫了一下,“找个孤儿院,匿名捐赠。“
张铁柱惊讶地看着自己的老板。
“怎么?“谢一扬冷笑,“我也是有底线的。“
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越南号码。
“谢总,有个坏消息。“阮文雄的声音透着紧张,“有个美国人在打听你的货...他说他叫杰克·威尔逊。“
谢一扬的眼神瞬间变得锋利如刀。威尔逊——那个三年前追查康宁公司技术泄密的cIA特工。
“他在哪?“
“昨晚到的河内,现在可能已经...“阮文雄的话被一阵枪声打断,接着是忙音。
谢一扬缓缓放下手机。窗外,夕阳将长江染成血色,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准备飞机。“他对张铁柱说,“我们去会会这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