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23日,清晨七点十五分,武汉扬帆大厦。
保安队长王德贵刚换好制服,就听见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王队!王队!大门口情况不对!“
他快步走到落地窗前,二十八层的高度足以俯瞰整个扬帆广场。只见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他们举着白底黑字的横幅,上面触目惊心地写着“还我血汗钱““严惩金融骗子“。
“操!“王德贵啐了一口,额头瞬间渗出冷汗。他抓起对讲机:“所有保安立刻到大门口集合!拉警戒线!通知集团安保部!“
愤怒的洪流
三千多名下岗工人,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从武汉的三个城镇汇聚而来。他们的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左右,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些工人身上穿着改制前的工装,那是他们曾经工作的象征。武汉国棉厂的天蓝色、武钢的深灰色、武汉柴油机厂的藏青色,这些颜色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幅展现工业辉煌的画卷。
然而,如今这些工装却显得有些破旧,与工人们脸上的绝望和愤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曾经为国家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热血,如今却面临着下岗的困境。
“谢一扬!滚出来!”突然,一声怒吼划破了人群的喧嚣。喊话的是一个中年女工,她缺了颗门牙,声音有些嘶哑,但却充满了愤怒。
这个女工名叫李素芬,原本是国棉厂的挡车工,有着三十年的工龄。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国家的纺织事业默默奉献。然而,当工厂改制时,她得到的仅仅是六万块的买断费。
这六万块钱,对于李素芬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数字,更是她三十年辛勤工作的全部回报。她原本以为,这笔钱能够为她的生活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让她在晚年能够过得安稳一些。
因此,当她得知扬帆集团推出了“大湾区债券”时,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毕竟,这个债券承诺保本保息,听起来非常诱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素芬一记沉重的耳光。“大湾区债券”突然崩盘,她的六万块钱瞬间化为乌有。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李素芬的希望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绝望和愤怒。
站在她身旁的老张头,同样也是受害者。他手里紧紧握着那份泛黄的合同,手指颤抖着,指着上面谢一扬的签名,声音哽咽地说道:“白纸黑字写着保本保息啊!现在怎么说赔就赔了呢?这可是我老伴的癌症救命钱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他们都是“大湾区债券”的投资者,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人群越来越庞大,很快就堵塞了解放大道,交通陷入了混乱。
路过的公交车被迫改道,司机们纷纷探头张望,当他们看到那些写着“扬帆集团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时,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又是扬帆集团造的孽啊!”
七点四十五分,扬帆大厦所有出入口被保安封锁。三十多名保安手挽手组成人墙,防暴盾牌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但面对三千多名愤怒的工人,这道防线显得如此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