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在南郑城头,张鲁望着城外空荡荡的粮道,手中的桃木剑无意识地晃动,符纸上的朱砂被雨水晕染成诡异的暗红色。他身后,杨松抱着账册的手微微发抖:\"主公,阳平关又来加急信了......\"
信笺在烛火下展开,竹简上清晰的刻着:\"敌军每日投石千枚,城砖损毁十之有三,急需粮草万石、民夫五千。\"
张鲁的喉结上下滚动,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何尝不知阳平关是汉中的咽喉?可如今的汉中,早已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但他没有管仲乐毅之才,能够经世济用。他只是一个神棍头子,靠着装神弄鬼,建了个五斗米教,欺骗一帮愚夫愚妇为他效命。
作为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这些年靠着\"画符治病跪拜饮符水\"收拢信徒,将汉中经营成政教合一的独立王国。
以往刘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在益州边界再三挑衅也只当他是耍猴,不去理会。
他便真的以为,凭借自己的本事能在这乱世中偏安一隅了。
直到这次刘璋发狠要拿下汉中,一声令下,张任的十万大军压境,他才惊觉自己之前不过是在阎王殿门前反复横跳。
\"主公,粮草尚可筹措。\"杨松小心翼翼地开口,\"可民夫......\"他顿了顿,翻开账册,\"上月支援阳平关的三万教众,至今未归。如今各郡县青壮,要么编入守军,要么逃荒去了,实在......\"
汉中终究只是一郡之地,地少民瘠,比不得刘璋坐拥益州一州之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府库充盈。
接连数月的战争,已经是掏空了汉中的家底。
粮草还好说,搜刮搜刮治下百姓,总能征上来。
可人手就实在没办法了。日前几次支援前线,几乎把汉中的青壮已经抽掉一空了。如今随着前线战事胶着,还要继续征发民夫,张鲁也是有些无计可施了。
\"去把各祭酒叫来。\"张鲁突然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告诉他们,明日起,每家每户必须交出半数存粮。违令者,逐出教门!\"
\"至于民夫......\"他望向窗外漆黑的雨夜,沉吟片刻道:\"传令下去,凡十六岁以上男子,三丁抽二,两丁抽一,单丁也要服役!\"
次日清晨,南郑街头一片哀鸿遍野。教众们哭嚎着将最后一袋米粮交出去,年轻力壮的男子被麻绳捆着押往阳平关。
张鲁站在城头,看着这人间惨状,心中却涌起一股病态的安慰:只要守住阳平关,一切都还有转机。
与此同时,阳平关内,赵云望着张鲁送来的物资,眉头微微皱起。
五千民夫中,半数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和稚气未脱的少年,粮草更是只有五千石。
“好啊,好啊,张鲁终于要榨干汉中百姓的最后一滴血了。”他将信简交给身旁的心腹:“将这个消息传给军师,就说张鲁为了守住阳平关,已经压迫汉中百姓太过了,军师可以执行下一步计划了”。
……
马鸣阁的营帐中。
徐庶单手按剑,正聚精会神的凝视着墙上的汉中舆图。
烛火摇曳,将他巨大的身影投射在地图上,宛如运筹帷幄的神明。
一旁的副将看着徐庶淡定的模样,忍不住问道:\"军师,阳平关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赵将军那边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我们真的不再增派援军了吗?\"
自从上次,徐庶派出两千精锐支援赵云,至今已经过了半个多月,其间张任的攻势越发猛烈,可徐庶却再也没有派出过一兵一卒支援赵云。
当然,赵云也没有向徐庶求援过,只是一个劲的问张鲁讨要粮草人手。
徐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必着急。阳平关这座坚城,就是最好的诱饵。张任舍不得放弃这块肥肉,定会倾尽全力攻打;而张鲁为了保住汉中的咽喉,也只能不断投入兵力和粮草。\"他的手指重重地落在南郑的位置,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张鲁在这场消耗战中,把家底全部赔进去。\"
正如徐庶所料,赵云已经来信告诉他,随着他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张鲁的处境愈发艰难了。
他不仅强行征收百姓的存粮,还大肆抓捕壮丁,使得汉中百姓怨声载道。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哭泣的妇孺和愤怒的老者;城镇街巷,不时传来官兵与百姓的冲突声。
“终于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徐庶派出的细作混在百姓之中,四处散播消息:\"张鲁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百姓死活!\"
\"阳平关守不住了,我们都要跟着陪葬!\"
这些言论如同星火,迅速在汉中大地蔓延开来。
伴随着张鲁再一次征粮征兵的命令下达,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忍无可忍的百姓们揭竿而起,他们在徐庶派出的细作的引导下,成群结队地朝着南郑城涌去。
南郑城中,张鲁听闻民乱的消息,顿时慌了手脚。他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人群,手中的桃木剑再也挥不出往日的威风。\"快!快调兵镇压!\"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可手下的士兵们却面露难色——大部分精锐都被派去了阳平关,剩下的这些,根本无法抵挡愤怒的百姓。
更何况,南郑城中,也有许多的百姓被压迫的喘不过气来,如今看到城外的乱民,加上城中也有徐庶的细作,在细作的挑拨下,城中活不下去的百姓也开始了动乱。
城中民乱的爆发,成了压垮张鲁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城门被城内的乱民打开,成千上万的乱民涌进南郑,打的张鲁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他只得带着少数亲信,狼狈地逃出南郑,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乱民攻下了南郑,可惜他们只是一群目不识丁的农夫,领头的乱民也大多是徐庶派出的细作,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攻下南郑,靠的也是城中乱民的配合。
攻下南郑后,这些乱民根本没想着去洗劫府衙的武库,而是直奔粮仓。
但是谁也没发现,那些领头的人,已经在乱民群中不见踪影了。
“军师,南郑城门已开,我大军可以随时进城。”如果有乱民在此的话。一定能认出,徐庶面前的这个男子,正是几个带头暴乱的头领之一。
他就是此次细作的屯长,如今计划已经成功,他回来向徐庶汇报工作。
徐庶听后,大手一挥:“传令,留下一千精锐由校尉叶凡指挥,防守马鸣阁道,其余人马随我入城平乱。”
南郑的民乱很快就平定了。
一群拿着粪叉、锄头的农夫,在没人指挥的情况下,撞上武装到牙齿的汉军,除了被无情的镇压和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徐庶站在城头,望着这片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土地,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原来自从赵云到达阳平关开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徐庶的谋划。
目的就是为了以阳平关为诱饵,诱使张任攻打阳平关,再反过来用张任恐吓张鲁,让赵云打着守卫阳平关的幌子,不停的催讨粮草民夫,促使张鲁不得不对治下的百姓极尽压迫之能事。
而后徐庶再派出细作,挑拨汉中百姓发动民乱,借乱民之手除掉张鲁。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让张鲁跑了。
不过如今这场精心策划的计谋,不仅让汉军占据了汉中这一战略要地,还让徐庶巧妙地避开了抢占盟友地盘的恶名,纵然跑了一个张鲁,也勉强算是功德圆满了。
这条计策最主要的两点,一是赵云必须要吊住张任,不能让他退兵。
二是赵云必须守住阳平关。
这两条缺一不可。
好在赵云最终很完美的完成了徐庶交代给他的任务。
而远在阳平关的赵云,在得知徐庶的计策大获成功后,也不禁对这位军师的智谋赞叹不已。
从此,汉中这片土地,正式纳入了朝廷的版图,成为了进军巴蜀的重要据点。
至于跑掉的张鲁。
呵呵,一条丧家之犬,谁能证明他是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