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治的书桌上,他正专注地翻阅着朝臣们的履历。
突然,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一旁的张瑜身上,若有所思:
“国史乃是国家大事,必须要好好修缮,这样才能将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完整地记录下来。”
张瑜微微躬身:
“圣人所言极是。”
李治接着说:
“你去传旨,让侍中郝处俊、左庶子高智周、黄门侍郎崔知温、给事中刘景先,这四位大臣都兼任修国史的职务。告诉他们,一定要用心去做,切不可遗漏任何重要的事情。”
张瑜眉头微皱,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
“奴才这就去拟旨。只是这四位大臣本职工作也颇为繁忙,陛下是否需要跟他们说明一下,修史之事可以慢慢来,不必过于着急,以免耽误了日常政务?”
李治略作思考:
“嗯,你提醒得有道理。传旨时顺便告诉他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能耽误本职工作,也要确保修史工作顺利进行。如果在修史过程中发现缺少什么史料,让他们直接跟史馆提出,朕会派人协助他们寻找。”
张瑜领命后,躬身退出御书房,赶忙去拟写圣旨。
当天,这道圣旨便迅速传达给了郝处俊、高智周、崔知温和刘景先四位官员。
隔天,这四位官员一同进宫谢恩。李治在朝堂之上,再次叮嘱他们:
“国史的修缮至关重要,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这些历史记录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留给后人观览。希望你们能够尽心尽力,不辜负朕的期望。”
四位官员齐声应道:“臣等定当不负圣恩,竭尽全力修好国史。”
眨眼间便已到了九月初三就在这一天,从遥远的边疆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吏部侍郎裴行俭率领大军讨伐西突厥,不仅大获全胜,而且还成功地擒获了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别帅李遮匐,并将他们押解回京。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宫廷的宁静,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当时,李治正在与大臣们商议秋收的事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裴行俭果然是个有本事的人啊!”
李治兴奋:
“传朕旨意,让沿途的官府务必好好护送这些俘虏,绝对不能让他们出任何差错。等他们到了长安,朕要亲自召见裴行俭,重重地赏赐他。”
站在一旁的官员们纷纷附和,其中一人赶忙:
“圣人英明!臣这就去传达圣旨,同时命令沿途的州县做好接应工作。此外,是否需要提前安排好关押这些俘虏的地方呢?”
李治略作思考,然后点头表示同意:“就安排在大理寺的临时牢房吧,再派些可靠的人去看守。还有,关于裴行俭的赏赐,先让户部拟一个单子出来,等他到了京城,朕再根据实际情况做最后的定夺。”
那官员领命后,马不停蹄地去执行命令。
没过几天,裴行俭就率领着一群俘虏抵达了长安。
李治听闻这个消息,龙颜大悦,不仅亲自召见了裴行俭,还赏赐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华丽的绸缎,对他为朝廷安定边疆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赞不绝口。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天,平静的日子就被打破了。
就在十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紧张之中:
单于大都护府的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两部突然发动叛乱,他们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并得到了二十四州首领的响应,纷纷起兵反叛。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李治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突厥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叛乱,这绝对不能容忍!立刻传旨给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让他们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平定这场叛乱!”
大臣们齐声: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这就去传达圣旨,调兵遣将。”
李治稍稍冷静下来后:
“告诉他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突厥的骑兵素来以灵活机动着称,切不可掉以轻心,中了敌人的埋伏。如果在战斗中需要援军,让他们随时向朝廷禀报,朕会立刻派兵支援。”
当天,圣旨便如流星般迅速传到了边疆。萧嗣业等人接到旨意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整顿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叛乱之地进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边疆便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战败消息。原来,在唐军与突厥的激烈交战中,唐军不仅未能取得胜利,反而遭受了重大损失,众多士兵伤亡惨重。
李治得知这一消息后,怒不可遏,他猛地将手中的奏报狠狠地拍在桌上,仿佛那奏报是导致这场惨败的罪魁祸首一般。他瞪大双眼,满脸怒容地吼道:“萧嗣业怎么会打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愤怒的李治当即下令,将萧嗣业流放至桂州,以惩处他的战败之罪。同时,花大智和李景嘉也因这场败仗而受到牵连,被降职处分,并且被剥夺了领军的权力。
紧接着,李治又对负责传旨的官员厉声:
“立刻去传达我的旨意,不得有丝毫延误!此外,告诉兵部,让他们火速挑选新的将领,并派遣援军前往边疆,务必平定这场叛乱!”
那位传旨的官员见李治如此震怒,心知此事非同小可:
“臣遵命!臣这就去办,保证将旨意准确无误地传达下去。至于兵部那边,臣也会催促他们尽快选将调兵,绝不让叛乱进一步扩大。”
李治微微颔首:
“好,去吧,一定要抓紧时间。如果再拖延下去,边疆的局势恐怕会更加危急,无辜的百姓也会受到牵连。”
那官员领命后,如蒙大赦般匆匆离去。
当天,他便将萧嗣业被流放的旨意传达下去,同时,兵部也迅速行动起来,开始挑选新的将领,以接替萧嗣业的职位,并筹备支援边疆的事宜。
数日后,张瑜前来禀报:
“启禀圣人,兵部已经选出了几位将领,他们正在拟定援军的具体方案,相信很快就能呈上来。”
李治闻言,不禁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
“希望这次能够旗开得胜,不要再出什么意外了。边疆动荡不安,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张瑜赶忙宽慰:
“圣人不必过于担忧,此次所选的将领皆是经验丰富之人,必定能够平定叛乱,还边疆一个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