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下去后。
命人前往军营,召来了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将领。
“末将见过丞相!”
吕虔眼中满是亢奋之色,朝程昱恭敬抱拳大喝,天知道他等这一刻等了多久。
他算是最早入仕太平府的一批将领。
也曾有过耀眼的高光时刻。
然随着畜官的出现,随着太平府迅速强盛,他所率领部曲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少。
距离上次出战。
还得追溯到四年前,那是接应黑山军民同袁绍的兵马作战,然后就年复一年的练兵。
不是他不稳重。
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有勇有谋,处事沉稳的人,只不过面对军师的召见,练了四年兵的他,根本就冷静不下来。
“此乃荆州传回的公文。”
程昱起身行至吕虔身前,将手中公文拿给后者,旋即走向窗台,淡淡道:“吾意命你为主将,调陈武、凌操、徐和、孙观、吴敦、龚都、裴元绍、赵晟、于氐根、徐盛十校尉为副将,合共五万五千兵力,将五溪蛮近三十万异族筑成京观,你对此可有把握?”
“丞相放心!”
吕虔闻言握着公文的手微微一抖,旋即目光火热,朝程昱抱拳铿锵道:“末将誓死平定五溪蛮,定不负朝廷厚望。”
此时的吕虔尚未看过公文。
但他心底非常清楚,他这次为猎鹰卫揽下了一个大活,只要完成得漂亮,将军之位肯定是唾手可得的,爵位保底连升两级,到时候他就是县侯。
至于难度什么的。
他几乎没有去考虑,他的猎鹰卫成立了六年,操练的方向就是山地作战,自认为不输给那些蛮夷土着。
况且五溪蛮他也听说过。
其人口大致在三十万,其中青壮至多六七万,他五万五千正规军,要是还不能把五溪蛮给灭了,他吕虔觉得还不如自刎归天。
“下去准备吧!”
程昱摆手道:“朝廷不日便会发出调令。”
“诺!”
吕虔恭敬抱拳大喝,旋即阔步离去。
待吕虔离去后,程昱吩咐道:“即刻请军情司…兵部…”
如今朝廷要动兵。
程昱虽有张靖旨意,也得知会荀攸、郭嘉等人一番,当然,知会也是字面意思。
“这些异族简直找死!”
吕虔离开丞相府后,这才打开公文看了起来,虽说他在看过公文之前,心中也有所猜测,然即便如此,看完公文的他,仍旧怒不可遏。
待吕虔回到大营。
将此事告知诸将以后,诸将直接就怒了,要知道那些老卒可都是他们的袍泽,如今竟被异族谋害,他们又怎会不怒。
程昱在和荀攸等人商议后。
便修书给鲁肃,让其着手准备,待五溪蛮灭族之后,将其所居住的山地移平,将所谓的五溪改道,将其曾在世间留下的痕迹尽数抹除。
面对张靖的要求。
他程昱从来不会打折扣。
隔日朝议。
程昱于朝廷之上,将五溪蛮的恶行,以及处置方式上奏。
“准!”
张靖俯瞰着朝臣,清冽的声音响彻大殿。
朝议结束后。
朝廷迅速张贴布告,军营的吕虔在收到调令后,立马率军奔赴荆州。
“嘶~”
袁术得知此事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面上的神色也微微发白,心有余悸出言道:“孤这才反应过来,今上不仅可布下恩泽,亦可扬起屠刀,孤眼下能活下来,还当真是袁绍保佑!”
“……”
原本还心事重重的阎象、董访二人闻言,不由将脑袋偏到一旁,不想搭理主位上的这个家伙。
与此同时。
大夏今上震怒,朝堂震怒的消息,也随着布告,宛如飓风一般席卷天下,所过之处群情激奋,无数军民对五溪蛮切齿痛恨,直呼陛下英明。
十一月初,时惟仲冬。
在这气温骤降的时日里,武陵辰阳的大夏将士的内心,却宛如烈火烹油。
在吕虔的指挥下。
猎鹰卫精锐尽出,行走在林间小径的他们,如进自家的后花园,五溪蛮布置重重陷阱,于他们而言形同虚设。
不过数日光景。
一张张详细的行军舆图,便被迅速绘制而出。
吕虔得到舆图后。
如犁庭扫穴般,有条不紊的对五溪蛮各部逐个清理,所过之处哀鸿遍野、血染青山。
十一月下旬。
吕虔麾下猎鹰卫展露的锋芒,让远在益州的刘瑁,放弃了最后一丝侥幸,当即遣张肃为使,前往冀州邺城。
刘瑁的抉择一经传出。
益州上下军民,好似皆松了口气般,原本不算喧闹的长街,很快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十二月下旬。
刘瑁率益州文武而降,大夏兵马进入广汉郡。
公元198年,炎黄二年。
初春,张靖昭告天下,历经九年的纷乱后,天下再度归于一统。
为贺此大喜,特大赦天下。
此对于张靖而言,属于是最省心省力省物资,且能获取极高声望的赦令。
因为真正重罪的犯人。
并没有赦免的说法。
只有那些犯下的小罪,可以提前出狱。
不过如今刑部的主官是满宠,刑狱的重犯就没有活着的,轻一点送了先登,更轻一点本就不多,也就是说。
张靖口中的大赦天下。
差不多就是口嗨了一下,毕竟百姓们喜欢这个,要与民同乐嘛。
阳春三月。
荆州传回捷报,吕虔清除了几乎目之所及的五溪蛮,此役伤亡不多,不过却斩杀了近三十万蛮族,堪称自乞活军成立以来的杀伐之最。
如今吕虔名字。
在山越和益州蛮族那里,甚至能做到止小儿夜啼。
四月上旬。
张靖亲往无盐,祭拜英雄祠。
同时吕虔被擢为猎鹰将军,并得偿所愿的获封县侯,十名校尉当中,也有四名校尉得将军一职,获封乡侯。
时间来到六月。
原本的大汉十三州,今已彻底归位大夏治下,且军政尽梳理完毕。
人口暴增至近四千五百万。
张靖得此统计后,不得不感叹,若非他在四年前的大旱稳住了中原局势,眼下这四千五百万人口,可能得少近千万不止。
要知道。
他现在拿到的数据,可是包括了所有世家大族隐藏的人口。
如此过了两月之后。
鲁肃回到邺城,从程昱手中接过户部尚书的担子,同时兼任军情司参军,并获封县侯,而董昭、孙策、李通、曹豹等人则早已获封。
公元199年,炎黄三年。
大夏军制再改,于十三州设立大军,取缔原有的军府制,各郡县另设卫所,以防止突发动乱。
同年。
科举武举再开。
诸葛亮、司马懿、杨安、甘宁、张任等人皆榜上有名。
张靖对司马懿并无恶感。
曹操没有称帝,司马懿也没有称帝。
曹丕篡汉,司马昭弑君。
都不是在曹操以及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五胡乱华若能怪到司马懿身上,在张靖看来,曹操同样是难辞其咎。
况且司马氏接手的。
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
在张靖眼中,司马懿造的孽甚至还远比不上曹操,毕竟后者有记录的屠城就有十多次,而司马懿只有一次,而且人数不过万不说,还不是发生在中原。
至于司马懿指洛水为誓。
只能说是曹爽太蠢,若换做是曹操,就肯定不会相信,毕竟后者背信弃义属于信手拈来。
而后世子孙造的孽。
更不可能加到先辈身上。
只能说神州陆沉对中原的影响实在太大,大到很多人在得知这段历史后,都需要一个宣泄口,刚好司马懿和曹操一样出名。
是以。
面对司马懿的榜上有名,张靖选择一视同仁。
公元200年,炎黄四年。
张靖南下秣陵,并将此城更名为太平。
大夏在这数年时间里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人口隐隐有超过五千万的趋势。
同年。
幽州传回捷报,三韩、高句丽等小国覆灭,公孙度再度逃亡。
蒋钦也在这一年,率水师首次出海。
而他们要找的地方。
则是汉委奴国,这也是张靖为叉车袁术精心挑选的封地。
他曾经的记忆。
虽恨这一国恨得不行,但更多的记忆告诉他,你每个月千把块惦记着国仇家恨,人家资产巨亿,却将此国视为福地,安居旅游无所不为,后来的他便淡了某些心思,不是他忘记仇恨,而是他知晓,那样不会有任何作用不说,还会气到自己。
如今的汉委奴国。
张靖弹指可灭,但他觉得没必要,眼下的汉委奴国弱得可怕,交给叉车皇帝去折腾便是。
公元201年,炎黄五年。
张靖将叉车皇帝送走,并接下来的一年里,陆续迁民五十万于仲夏封地。
袁术看着眼前乌泱乌泱的百姓,气急败坏朝董访道:“你说这些是大夏的百姓?孤看着怎么不像,他们明明就是三韩蛮夷,陛下简直是欺人太甚!”
“王上!”
董访硬着头皮道:“如今户部的船只还在,要不我让他们将人运回去?”
“胡闹!”
袁术瞪了董访一眼道:“送回去做什么,给陛下添麻烦吗?户部好不容易将人送过来,你给人送回去,陛下答应给咱们的三百万,还有两百多万没到呢,剩下的你不要了?孤就不信,户部还能给孤送三百万蛮夷过来不成!”
公元215年,炎黄十九年。
在这过去的十多年里,张靖着手改变大夏的意识形态,使得治下人人向往着建功立业,在张靖分封了九个王爵之后,更是让这种开疆拓土的想法深入人心。
扬州,太平城。
张靖身着便装,来到程昱的王府,见后者躺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笑着上前道:“仲德,让人收拾收拾,我陪你去看齐夏的封地,那地方原属于三韩,原本里面的百姓在早些年,便被我让人送去给了袁术,听说如今侄儿将齐夏治理得不错,你从致仕到现在都还没去过,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陛下!”
此时已经七十四的程昱,顶着一头白发,尽显苍老之态,闻言赶忙道:“老臣哪也不去,封地那边有武儿就够了,在这里就挺好,况且国朝大事也离不得陛下,老臣又岂能因公废私。”
“无妨无妨!”
张靖在程昱旁边的躺椅上坐了下来,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道:“启儿再有两年便会及冠,我觉得让其监国一年,要是干的不好的话,就让这小家伙下去当个地方县令历练历练,等历练个三五八年差不多了,就把担子交给他,反正我最多在给他十年时间,没本事就换人。”
“臣恳请陛下三思!”
程昱闻言赶忙从躺枪上爬起来,苍老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作揖道:“陛下正直年富力强,太子年纪尚轻,这要是……”
“年纪轻就得历练!”
张靖淡定道:“先让他知晓为君的不易,再让他切身体察民情,反正我又没指望他监国就能达到我的预期,就像仲德所言,我如今正值壮年,倘若出了差错,我也能对其进行及时纠正,不至于一错到底,甚至是一错再错。”
“我对权柄。”
“其实并没有什么欲望,否则我也不会封王天下,不知仲德可还记得,你我初次见面之际,我同你说过的那句话。”
程昱闻言很快就想了起来。
即便如今的他年已老迈。
纵使已过去了数十年,但和主公相见时的交谈,如今他在回想起来,仍旧是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或许此生都不会忘记。
不过他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当他再看主公之际,主公已躺在躺椅之上 ,双手枕着脑袋,惬意的闭着双眼,洒脱道:“我知晓仲德没有忘记,正是那一句,吾本北海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