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突然对岐伯说:“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老想不通。你说这热病吧,一开始人就觉得身上跟涂了胶水似的,涩得很,然后呢,靠着墙还直喊热,心烦意乱得跟丢了魂儿似的,低着头,嘴唇干得跟旱地的裂缝一样,嘴角还往外渗水,这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心想这黄帝大佬也有求知欲爆棚的时候,于是慢悠悠地说:“黄帝啊,这事儿呢,咱们得从中医的角度来唠唠。热病嘛,一开始那症状,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火苗子开始乱窜了。身上涩,那是因为津液被热邪给烤干了;倚着墙喊热,那是身体自己觉得需要找个凉快地儿靠靠;心烦意乱,那是心神被热邪搅和得不得安宁;嘴唇干、口角溢水,那是热毒上攻,津液失衡的表现。”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心里头那个痒啊,催着岐伯快说解决办法。岐伯也不卖关子,接着说:“要解决这事儿,咱们得找针灸大哥帮忙。首先呢,咱们得在皮肤上动手脚,也就是针灸里说的‘取之皮’。这时候,咱们得用上第一针,也就是最细的那种针,为啥呢?因为皮肤这层啊,娇嫩得很,得温柔点儿对待。然后呢,咱们扎五十九个穴位,当然了,这可不是随便扎的,每个穴位都有它的讲究。”
黄帝一听要扎五十九个穴位,眼睛都直了,心想这得是多大的工程啊。岐伯一看黄帝那表情,乐了,说:“黄帝大佬啊,您别急,咱们这五十九个穴位啊,其实也就是顺着经络走,疏通疏通气血,让热邪有个出路。比如说,咱们先扎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像这个‘中府穴’,就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这穴位啊,可是肺经的募穴,能调理肺气,宣肺止咳,治疗咳嗽、气喘啥的。还有这个‘云门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这穴位能宣肺止咳,泄热除烦,治疗胸痛、咳嗽啥的。”
黄帝一听,心想这穴位名字还挺文艺的,云门、中府,听起来跟武侠小说里的门派似的。岐伯一看黄帝那若有所思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头在想啥,于是接着说:“黄帝大佬啊,咱们中医的穴位啊,那都是有讲究的,名字也是根据它的功效来的。比如说这个‘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这穴位能调理肺气,安神定志,治疗气喘、鼻衄啥的。还有这个‘侠白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这穴位能宣肺理气,宽胸和胃,治疗咳嗽、干呕啥的。”
黄帝一听,这穴位还真不少,而且每个都有它的独门绝技。岐伯一看黄帝那兴致勃勃的样子,就知道他对这事儿上心了,于是接着说:“黄帝大佬啊,咱们这针灸啊,可不是光扎扎穴位那么简单,还得根据病情来调整。比如说,要是这热病还伴有肤胀、口干、寒汗出的症状,那咱们就得在心上找找问题了。当然了,这心上可不是说咱们的心脏啊,而是说的心包经。心包经啊,它是心脏的守护神,能保护心脏不受外邪侵扰。这时候呢,咱们就得扎扎心包经的穴位,像这个‘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侧,前正中线旁开5寸。这穴位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治疗胸闷、心绞痛啥的。”
黄帝一听,心想这心包经还挺厉害,守护神啊,那得好好对待。岐伯一看黄帝那认真的表情,就知道他对这事儿重视了,于是接着说:“黄帝大佬啊,咱们这心包经啊,还有别的穴位呢,像这个‘曲泽穴’,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这穴位能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治疗中暑、心痛啥的。还有这个‘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这穴位能急救止痛,治疗心绞痛、呕血啥的。当然了,要是这热病还跟肾有关,那咱们就得在肾上找找问题了。肾啊,它是咱们身体的根本,能藏精纳气,调节水液代谢。这时候呢,咱们就得扎扎肾经的穴位,像这个‘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这穴位能补肾益精,引火归元,治疗头晕、失眠啥的。”
黄帝一听,这穴位真是太多了,而且每个都有它的独门秘籍。岐伯一看黄帝那目瞪口呆的样子,就知道他被这针灸的博大精深给震撼了。于是岐伯接着说:“黄帝啊,咱们这针灸啊,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历经千年而不衰,那是有它的道理的。咱们中医啊,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也就是说,咱们得看病人的整体情况,然后根据病情来调整治疗方案。就像这热病吧,咱们得根据它的症状、病因、病位来综合考虑,然后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手法来治疗。当然了,这针灸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说,这孕妇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啊、皮肤有感染或溃疡的患者啊,那都是不能针灸的。所以说啊,咱们这针灸啊,那是一门艺术,得用心去学,才能掌握它的精髓。”
黄帝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又问岐伯:“岐伯啊,我这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一个人得了热病,总是觉得口干想喝水,还特别容易受到惊吓,甚至躺在床上都起不来,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还真是好学不倦呢!”但他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缓缓地说道:“黄帝大人啊,这热病嘛,说起来也简单。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口干想喝水,那可能是体内的津液被热邪给烧干了;容易受到惊吓呢,那就是心神不宁了;至于躺在床上起不来嘛,那就是气血两虚,没力气了嘛!”
黄帝,觉得岐伯说得挺有道理,但又不甘心就这么简单,于是又追问道:“那岐伯啊,咱们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治这热病呢?”
岐伯微微一笑,捋了捋胡子,说道:“当然有啦!黄帝啊,您可别忘了咱中医的瑰宝——针灸啊!对于这热病嘛,咱们可以用第六针,也就是现在的毫针,来扎一扎那些相关的穴位。”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哦?那具体要扎哪些穴位呢?”
岐伯指了指黄帝身上的几个地方,说道:“比如说啊,您可以先扎一扎这‘合谷穴’,它就在咱们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这个穴位啊,可是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面肿、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痄腮、多汗、无汗、痛经、经闭、滞产等症的特效穴呢!扎了它啊,保证您这口干想喝水的症状能缓解不少!”
黄帝一听,心里暗自嘀咕:“这合谷穴还真是厉害呢!”但他嘴上却说道:“那岐伯啊,还有其他穴位吗?”
岐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当然还有啦!您还可以扎一扎这‘曲池穴’,它就在咱们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这个穴位啊,也是治疗热病、高血压、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症的常用穴呢!扎了它啊,保证您这心神不宁的症状能安定不少!”
黄帝一听,更是觉得岐伯真是神了,连忙又问道:“那岐伯啊,还有没有其他穴位呢?我这可是想多学点呢!”
岐伯看着黄帝那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也是挺高兴的,于是又指了指黄帝身上的另一个地方,说道:“您还可以扎一扎这‘足三里穴’,它就在咱们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这个穴位啊,可是治疗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等症的万能穴呢!扎了它啊,保证您这气血两虚的症状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黄帝一听,简直是如获至宝啊!他心想:“这岐伯真是我的福星啊!有了这些穴位和针灸方法,我这热病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但岐伯却又话锋一转,说道:“黄帝啊,您可别忘了啊!这针灸虽然神奇,但也得配合药物和调养才行啊!就像咱们这热病啊,除了针灸之外啊,还得多喝水、多休息、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才行呢!”
黄帝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疑惑,得跟你唠唠。你说这热病吧,有的人得了热病,脸咋就青了呢?脑袋还疼得跟要炸了一样,手脚还跟装了弹簧似的,一个劲儿地乱动,这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心想这黄帝陛下还真是爱钻研呢,于是慢悠悠地说:“陛下啊,这事儿吧,说起来也简单。热病嘛,它就是个调皮鬼,喜欢到处乱窜。当面青、脑痛、手足躁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咱们就得从筋脉上找原因了。这时候,咱们得拿出第四针,也就是那种比较细长的针,对着四肢的逆经穴位扎下去,给这些调皮的热邪来个措手不及。”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逆经穴位?这是啥玩意儿?你给朕讲讲。”
岐伯捋了捋胡子,开始科普:“逆经穴位啊,就是那些跟热邪唱反调的穴位。比如说,咱们手上的合谷穴,脚上的太冲穴,这些都是热邪爱去捣乱的地方。咱们用第四针轻轻一扎,热邪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嗖的一下就跑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老岐啊,你刚才还提到了筋躄、目浸,这是咋回事儿?跟肝有啥关系?”
岐伯叹了口气:“陛下啊,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跟咱们家的后花园似的。肝呢,就是那片最茂盛的花丛,筋脉就是那些花枝。要是肝出了问题,筋脉就会跟着遭殃,出现筋躄、目浸这些症状。这时候,咱们就得去肝经上找筋脉,给它来个温柔的按摩,让它舒服舒服了。”
黄帝点了点头:“那要是找不到肝经的筋脉咋办?”
岐伯微微一笑:“找不到肝经的筋脉啊,那咱们就去肺经上找找。为啥呢?因为肺和肝在五行里是相生的关系,肺金能生肝木嘛。咱们去肺经上扎几针,也能间接地帮到肝。”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老岐啊,你这中医理论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不过朕还有个问题,你这第四针到底是啥玩意儿?为啥这么神奇?”
岐伯哈哈一笑:“陛下啊,这第四针啊,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毫针。只不过在古代,针具的种类和规格没现在这么多,所以咱们就简单地分成了九针。这毫针呢,因为它的针身细长柔软,能灵活地穿梭在人体的各个角落,所以就被咱们中医们当成了宝贝。”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岐伯啊,你这说了半天,也没告诉朕这些穴位到底在哪儿啊!你给朕画画图,标标位置呗!”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陛下啊,你这可真是急性子啊!好吧,那臣就给陛下画画图,标标位置。”
说着,岐伯就拿出了一张人体穴位图,开始给黄帝讲解起来。
“陛下请看,这是咱们手上的合谷穴。它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这个穴位啊,可是个万能穴,头疼脑热、牙疼、感冒啥的,扎一针下去,立马就见效。”
黄帝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这么神奇?那朕得试试!”
岐伯连忙摆手:“陛下啊,这事儿可急不得。针灸这事儿啊,得找专业的医师来操作,不然扎错了穴位,可就麻烦了。”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这事儿得慎重。那老岐啊,你继续给朕讲讲其他穴位吧。”
岐伯点了点头,继续讲解:“陛下请看,这是咱们脚上的太冲穴。它位于足背的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可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要是心情不好、肝气郁结啥的,扎一针下去,立马就觉得心情舒畅了。”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穴位还真是神奇。那岐伯啊,你这说了半天肝经肺经的,朕还是有点儿懵。你给朕讲讲这肝经肺经到底是咋回事儿吧。”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陛下啊,这事儿吧,说起来就像咱们家的两条大河。肝经呢,就是那条生机勃勃的春水河,它负责把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肺经呢,就是那条清澈见底的秋水河,它负责把废气排出体外,保持身体的清新。这两条河要是畅通无阻,那咱们的身体就健康无比;要是堵了或者干了,那咱们就得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