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臣绝非信口开河。”李斯向前微倾,目光灼灼,“此一时,彼一时也!丞相贤德之名,早已如春风化雨,遍传四海。民心所向,此其一也。若此时进位称王,昭告天下,并明发诏谕:凡衡山王旧部,放下武器归顺者,一律既往不咎!更可酌情委任官职,甚至允诺保留部分原有权益……”
李斯侃侃而谈,语速不快,却字字千钧,剖析着其中的政治智慧:“此乃攻心为上!吴芮在丞相手中,其部属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丞相若以王者之尊,许以宽宥、前程与尊荣,而非刀兵相向,其麾下城池守将、兵卒,乃至吏民,岂能不权衡利弊?届时,必有大部望风归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效果,未必逊于前策,却堂堂正正,无损丞相仁德之名!”
李斯敏锐地捕捉到高要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犹疑,立刻补充道:“丞相所虑,无非是归顺者心怀异志,尾大不掉?此事易尔!待其归顺,首要便是收缴兵权,釜底抽薪。随后,慢慢甄别调派:有真才实干者,量才录用,置于可控之位;庸碌无能或心怀叵测者,赐予高位虚职,荣养起来,削其实权。短则一两年,长则三载,潜移默化之间,隐患自消!既免了刀兵之苦,护了百姓安宁,更保全了丞相的令名清誉,岂非上善之策?”
李斯说完,再次深深一揖,姿态恭谨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此二策,一急一缓,一险一稳,皆有其可行之处。利弊得失,臣已尽数剖析。如何抉择,请丞相明断!无论丞相最终择取哪一条路,臣李斯,必当竭尽全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斯这番洋洋洒洒、条理分明的剖析,非但没有让高要豁然开朗,反而让他心头更加沉重,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这咸阳城才刚刚握在手中,连宫阙的砖瓦都还没捂热,这劝进称王的风潮,竟已如此急不可耐地再度涌来!
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侍立一旁的萧何与李钊。只见两人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但那刻意回避的眼神和沉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赞同——他们心底,显然也是千肯万肯,巴不得他立刻登上王位!
高要心中了然。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如今让公子高坐在那个有名无实的秦王位置上,他们这些人,名义上仍是秦臣。这种日子,不是不能过,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束手束脚,难以施展。追随他高要一路打拼过来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渴望建功立业,搏一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前程?
只有他高要更进一步,真正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们才能名正言顺地获得与之匹配的地位、权力和荣耀。这份渴望,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却也像无形的绳索,正一步步将他推向那金光闪闪却危机四伏的王座。
高要听着李斯掷地有声的“赴汤蹈火”,又扫过萧何、李钊那无声却坚定的沉默,心中那声叹息更深了。这大概就是所谓“人在其位,身不由己”吧。 当你真正站在这个权力旋涡的中心,很多事情,就不再是简单的“想不想”的问题了。
下面的人,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前程、整个利益集团对更高权力和更稳固秩序的渴求,会形成一股沛然莫御的洪流,推着你,裹挟着你,一步一步向那个至高的位置走去。 抗拒?或许可以,但那意味着与这股凝聚了无数人野心的力量对抗,意味着内部的分裂与动荡。高要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宿命感压在了肩上。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萧何身上。这位从沛县微末之时就追随自己,一路风雨同舟的老伙计,此刻也选择了沉默的站队。高要心中五味杂陈,直接点名问道:“萧何啊,你不说话,那就是默认李斯所言,支持我称王了?”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探寻,“那么,你来说说,公子高……该如何处置?”
萧何被点名,神色平静地抬起头。作为高要最核心的班底之一,他深知此刻自己意见的分量,也明白高要问话背后的试探与挣扎。他没有迂回,没有客套,张口便抛出了一个冰冷而直接的方案,如同在陈述一件早已规划好的事务:
“丞相,此事易尔。”萧何的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秦王公子高,感念丞相匡扶社稷之功,特旨册封丞相为‘王’以酬大功。 册封礼成之后,秦王感念宗庙,决意迁都回返故都咸阳。然天有不测风云,秦王御驾行至途中,不幸遭遇衡山王吴芮残部伏击……”
萧何顿了顿,目光直视高要,清晰地吐出最后几个字:“秦王……力战不屈,殒于王事。”
萧何继续道:“值此天下板荡、神器无主、万民悬望之际,丞相身为秦王亲封之王爵,功盖寰宇,德被苍生,为社稷计,为黎庶安,虽万般不忍,亦不得不顺天应人,继承大统,以定鼎江山! 如此,一切名分、法理,皆可理顺。”
高要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眼神锐利地盯着萧何:“好家伙!萧何,你这……是不是也太假了点?”他几乎要气笑了,这剧本简直是把“我要上位”几个大字刻在了脑门上,“这明眼人一看,不就是除掉公子高自己上位的戏码吗?连遮掩都懒得遮掩了?” 他甚至觉得萧何是不是太敷衍,没走心。
“丞相!”萧何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酷和务实,“真不真,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他向前一步,语气斩钉截铁,“天下的百姓,有几人会真正关心深宫里的秦王是如何死的?他们会在意那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是真是假吗?不会! 正如丞相您自己常说的,普通百姓,谁会在意坐在县衙里的是张三还是李四?谁又会在意郡守是王五还是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