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高大雄伟壮观的中国极地科考船“东方红二十号”一路航行在北纬73°到82°和东经105°到135°之间的附近海域,这片海域的面积大约有7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水深度在519米,最深处达到了3358米,其中大约75%区域为水深不到20米的大陆架。
中国北极科考队队长李旭扬和安全导航员陈飞肩并肩伫立在高高的了望塔上密切注视着船舶四周海上的浮冰情况,波澜壮阔的深蓝色海洋浮冰寥寥无几,…
在这片海域上航行,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卫星传送到科考船上的海洋环境即时地图立刻在主驾驶航室的导航图上显示出这片海洋环境里的海底地形,这片海域处于北冰洋欧亚海盆的南部边缘处,海底地形以极浅的陆架为主,大陆架面积占比达到了70%(大约有47.5万平方千米)?。
这一片海域毗邻加克尔扩张脊,是研究大陆初始张裂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地质构造活动显着?。由于海底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裂谷与洋中脊地貌,有明显的地震活动痕迹和火山活动?遗存。
科考队队长李旭扬在和安全导航员陈飞一起观察了科考船四周的海上情况后,又认真交代了几句:
“老陈,这里就交给你了,密切注意海中可能隐匿着的海底冰山和浮冰情况,那我就下去巡查一下了。”
“好嘞,队长,你放心吧,我会密切观察的。”
李旭扬从容淡定地从高高的了望台上下到了科考船舶的甲板上,来到了大型设备控制室舱室里,站在巨大的屏幕前,海底智慧无人深潜艇和众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智慧机器人从海洋环境中各处传送回来的多维度立体画面清晰地显示出海中各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状:在一束束烁烁明亮的灯光映照下,一会是幽深凹陷的海底冰土层下沉深坑地带,一串串气泡不停地从深坑底处连续不断地向海面上升,十六个智慧深潜系例机器人“哪咤”三十号正在深坑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收集着坑底气体的成分浓度和储存深度与体积大小,收集着一些海底沉积物及周围生活的各类海洋生物,包括有耐寒的底栖生物、微生物菌群等等;一会儿画面中又呈现出一组危列高耸的海底崖石对峙着,中间是深深裂谷,一些海洋生物在这里穿梭往来游动着,寻觅着海中食物,…
在历史上的科考记录中显示该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开发却受限于严酷低寒的自然环境,并且海冰覆盖期长达九个月,即使是在夏季时节,海上仍然有浮冰存在,航运困难。
这片海域在气候上属于极地荒漠带,年平均气温在-14.3c;最冷的月份是2月,气温会下降到-29.8c?。此外,海底的永久冻土带也会在夏季时节因为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发生融化,并且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从而对全球气候构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