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十一月,秦穆公派公子挚和公孙枝护送晋惠公回国,随后公孙枝带兵驻扎在河西之地,公子挚护送晋惠公和众人回晋国。
半路上国舅狐射因旧伤复发,半路上就病死了,晋惠公大哭一场,命人厚敛国舅,回国后将其厚葬。
吕甥和郤芮得知国君被秦穆公送回,于是立即派人出城迎接,吕甥和郤芮,郤称,寺人披带着侍卫出城迎接晋惠公。
而庆郑独自逃回国后,告诉吕甥和郤芮,晋惠公在龙门山大败,晋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晋惠公和众将领下落不明。
应该是都被战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应该赶紧册立新君,吕甥和郤芮听闻眉头一皱。
因为即便是晋惠公被杀,也得有尸体,于是郤芮拒绝册立新君,派人前去韩塬打听。
正好遇到秦穆公派来的使者,先是送还了屠岸夷的尸体,告诉晋国人,晋惠公和诸将领被俘,暂时被押回秦国,至于如何处置此事,没有给出明确指示。
吕甥和郤芮商议,如果晋惠公被杀,这晋国又要大乱,咱们得保住晋惠公。
他们于是就要派人前去秦国和谈,争取要回晋惠公,谁知道走到半路就遇到了秦国特使。
他们告诉吕甥和郤芮,秦穆公已经答应放回晋惠公,让他们准备好好迎接国君回国。
而庆郑听闻此消息,自己的计划全部落空,知道晋惠公回来后,自己在劫难逃。
手下人劝谏庆郑道:“您之前看到晋惠公掉在泥潭里,见死不救,又让狐射和韩简放弃活捉秦穆公,前去营救国君,到后来既没有救得了国君,又丢了秦穆公,这可都是死罪啊”
趁着晋惠公没回来之前,赶紧收拾东西流亡他国吧!
庆郑却说道:“军中军礼规定,大军出征,普通士兵战败了就应该处死,而没保护好主将,使得主帅做了俘虏 ,也是死罪。
如今国君被俘,遭受奇耻大辱,罪行远远超过前二者呢?我当时是一时气愤,失去了理智,现在也是后悔莫及。
就算君王不回来,我应该带着家属到秦国前去受死赎罪,如今国君回来了,我怎么能逃避律法?
我这就去请命受刑,就是要让君王在我身上施行刑法,以正国之法度,让晋国百姓知道,晋国就得赏罚分明,今后晋国才会有所作为”。
当惠公抵达绛城时,太子圉率领狐突、郤芮、庆郑、蛾晰、司马说和内宫侍卫寺人披,已经在郊外迎接晋惠公。
晋惠公在车中向外观看,当他看到庆郑竟然也在人群之中,于是怒从心头起,胆向恶边生。
晋惠公立即吩咐贾仆徒,召庆郑上前问话,晋惠公怒道:“庆郑,好小子,你竟然见死不救,撇下老子不管,如今怎么还敢来见我?你真是胆肥啊!”
庆郑面不改色回答道:“君侯如果一开始时便听从微臣的意见,回报秦国借粮之恩,借给秦国粮食救灾,而不是听从国舅狐射之言,“趁饥发兵”,难道还会有后面的秦国伐晋吗?
在退一步讲,此后秦国陈兵韩塬,韩塬百姓卿士全都发起抵抗,不就是因为君侯不讲仁义,百姓唾弃国君之背信弃义。
此时若是听从我的建议,派人前去与秦国讲和,也不会发生后来的龙门山之战。
就算是前面您都不听,执意要和秦军作战,微臣仍旧是一颗忠心辅佐君主。
可是你忠言逆耳反而要将我处死,再后来您罢免我的车正卿职务,我也没有怨言。
劝谏您不要使用郑国的矮脚马,它只适合驾车游玩,而且它在郑国长大,听不懂晋国话。
最后您要是听从我的话,不用小驷驾乘,自然也不会战败。我对您的忠心可以说达到顶点了,只是您视而不见,我又为什么不敢见您呢?”
惠公说:“你看着寡人不就是不忠,而后不战而逃,置国君和诸将于危险之中,此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还敢说自己是忠君之臣”。
庆郑知道在劫难逃,于是道:“臣犯了死罪,知道罪不可恕。
第一罪:我有忠心之言而不能使君王采纳,没有以死犯谏,此乃第一条罪。
第二:太仆郭偃占卜时说过,此次出战应该由我来为主公驾车才是大吉。
但是国君弃我不用,而我没有死谏,这是第二条死罪。
我看到国君被围,自己又打不过公孙枝,只能用救主公的名义,把韩简,狐射等人叫回救援国君。
最终不幸的是,为能让主公脱险,最终被秦人劫走,这是第三条死罪。
我请求国君刑法处置,将我明正典刑,毫无怨言。”
晋惠公听了此话竟然被怼的哑口无言,韩简和梁有靡因为庆郑半路将他们强制喊走,导致晋惠公没有救出来,反而丢了秦穆公。
这样不但没有任何功劳,反而被秦国逼着投降,成为一生的污点。
于是韩简道:“庆郑,你所说的三条死罪只不过是想要推脱罪责,是把所有责任推给国君而已,而杀你确实有三条罪状。
第一:国君战车深陷泥潭,身处泥泞危机之中,危难时候呼唤你保护国君。
然而,你竟然一直耿耿于怀于先前国君未曾听从你的建议,便对国君弃之不理,这种心胸狭隘、完全不顾国之大义,实在是令人不齿,此乃第一条处死之罪!
而后,我与梁有靡、狐射等将领齐心协力,几近成功地将那秦君重重包围,只差一步便可生擒活捉。
若真能得手,即便国君不幸落入敌手,我们手中握有对方的国君作为人质,相互交换也定然不会吃亏。
岂料就在这关键时刻,你居然教唆国舅将众多将士调离战场,致使我孤立无援,难以施展拳脚,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好时机白白溜走。
不仅未能救出国君,还让那秦穆公得以逃脱。所有这一切皆是因为你的从中作梗才导致大事延误,此乃你第二条必死无疑的罪状!
更为可恶的是,眼看着国君身陷重围,诸位将领皆奋不顾身,拼死保护,直至最终战败被俘。
可你呢?身为一军之将,非但没有英勇抵抗,反而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竟能安然无恙地逃回绛城。
回城之后,更是四处散播谣言,谎称国君已然遇害,并妄图册立所谓新君,扰乱人心,动摇国本。
如此行径,简直天理不容,这便是你的第三条死罪!综上所述,庆郑你犯下如此累累罪行,实乃罪大恶极,绝不可饶恕!请国君处死庆郑,以正国法。
欢迎阅读下一章,太子圉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