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正,岑彭单骑至护城河边,仰望城楼,拱手高呼:
“朱兄,岑彭在此!”
朱鲔扶堞俯视,旧友重逢,却隔生死,一时百感交集。
“君然(岑彭字),刘秀真肯招降?”
岑彭大笑:“我亲来,便是诚意!”
朱鲔深吸,提出条件:
“若真有诚意,请君顺绳登城,与我面谈。
绳断,我疑;绳在,我信!”
城上守卒已抛下一根麻绳,仅有三指粗,下端系在水面木桩,随风晃荡,像一条随时会断的命。
对岸汉军皆变色:这绳子爬城,无异于登天。
岑彭却捋袖:“绳在,我在!”
岑彭把长袍前摆咬在嘴里,赤手抓绳,脚蹬城砖缝,猿猴般上攀。
为省体力,他每爬一丈,喊一句旧日同僚暗号:
“洛阳酒,价几何?”
城上守卒忍不住回:“三百钱,醉如泥!”
一来一往,紧张化诙谐,绳子倒似加了节奏。
爬到中段,河风骤起,麻绳拧转,岑彭被甩得如风筝。
冯异手心全汗,邓晨却摇扇念咒:“风高绳稳,旧情最稳。”
果然,风停,岑彭借势翻上堞墙,一屁股坐地上,喘笑:
“朱兄,绳未断,诚意到!”
城头掌声雷动,守卒齐呼:“好胆!”
这一幕,后世称“绳上岑彭”,与“完璧归赵”并列,成为东汉谈判史最硬名场面。
朱鲔双手扶起岑彭,四目相对,旧日兄弟情涌上心头。
“君然,保我母子、部卒否?”
“保!我以身家性命押票!”
朱鲔长叹,解下佩剑,双手捧与岑彭:
“剑先交,头后点。”
他转身吩咐:“取白衣!”
顷刻,他换去铁甲,披素白麻衣,发束白巾,腰系麻绳,赤足出城。
身后士卒千人,皆去号衣,改白巾,列队随行,像一条白练,自吊桥垂下。
吊桥外,冯异早已下马,卸甲,只穿青衫。
见朱鲔来,他单膝跪地,双手奉酒:
“将军受苦!”
朱鲔双手扶起,两人对视,同时一拜到地。
冯异:“往日敌对,今日兄弟!”
朱鲔:“今日降将,他日同朝!”
二人接酒,一饮而尽,碗底朝天,同时摔碎——
瓷片四散,像给旧怨画句号。
汉军鼓声大作,却按邓晨事先吩咐——只敲三下,表示“礼成”,不示威。
白旗猎猎,白衫飘飘,洛阳外城像下了一场六月雪,雪里却带着暖意。
朱鲔自袖中捧出一物,锦袱包裹,层层打开——
更始帝玉玺。
方圆四寸,螭龙纽,一角黄金补,阳光下金白玉交辉,像一道结痂的伤疤。
“此玺随我七年,今日归汉。”
冯异双膝跪接,高举过头,众军齐呼:“万岁!”
声浪滚过护城河,震得水面金鳞碎散。
邓晨远远望见,轻声叹:
“一道疤,补住了旧朝,
也揭开了新朝。”
岑彭登绳之事,当日便由百姓口口相传:
“一根绳,攀来个将军,也攀来条活路!”
有人建议把绳子供起来,取名“诚意索”。
冯异笑允,命人将绳子剪成数段:
- 一段送朱鲔,系在母亲拐杖上,寓意“母子情牵”;
- 一段送岑彭,做剑穗,寓意“绳上之胆”;
- 一段留给自己,做马缰,寓意“收缰旧朝”。
日近正午,白衣降军与青衫汉军并肩入外城。
百姓夹道,欢呼与哭声交织,有人跪喊:
“将军,我们不再吃马肉了!”
朱鲔闻声,泪如雨下,却笑着答:
“不再吃,也不再守,
一起吃新米!”
他回头望城头——
更始帝画像早已取下,空白处,正被士兵展开一幅新绸:
赤色底,黑线绣“汉”字,
像新鲜的伤口,也像初升的太阳。
旭日跃出邙山,第一缕金光像开封印泥,啪地盖在洛阳城头。
城门外大道,汉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刀背朝后、戟尖向下,以示“偃武”。
远处尘土飞扬,三十六匹高头白马并驾,拉一辆青铜辂车——
车盖如伞,饰以铜凤,轸绘龙纹,轮裹赤皮,每转一圈都发出低沉“咯吱”,像旧朝在呻吟。
车内端坐的,便是刘秀:通天冠、黑绶、绛纱袍,腰间却悬着一柄寻常铁剑,剑鞘缺口,是他哥刘演的旧物。
车未到,声先至。
百姓扶老携幼,挤满夹道,衣衫虽破,却洗得干净。
不知谁第一个跪下,喊出一声“万岁——”
霎时,声音像决堤洪水,一浪高过一浪: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太激动,把破鞋扔上天;有人把婴儿举过头顶,让孩子摸一摸“新朝”的光。
青铜车轮碾过,带起细碎金光,百姓齐呼,地皮都在颤。
车驾到正阳门,意外发生——
一只花白母鸡,不知被谁挤丢,扑棱棱飞起,竟落在车辕上。
它先低头啄了一口铜锈,然后:
“咯咯——咯!”
声音清脆,响彻长街。
空气瞬间安静半息,随即爆发出更猛烈的欢呼:
“凤鸣!凤鸣!”
“新朝出,神鸟现!”
百姓成片跪下,咚咚磕头。
有人高喊:“此鸡当封‘辕门侯’!”
母鸡被喊声吓得再叫一次,扑翅飞起,落入人群,瞬间被十几双手托住,如英雄凯旋。
青铜辂车因此停顿三息,刘秀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不必驱赶。
就这短短三息,被史官记了满满三行:
“建武元年六月丙辰,车驾入洛阳,有雌鸡鸣于左辕,声彻街衢,百姓呼曰‘凤鸣’,咸以为天命所归。”
随车文官共四位,分坐四匹副车,每人膝上铺空白竹简,墨丸在怀里捂得发热。
“凤鸣”一出,四支笔同时开飞:
- 甲简写“祥瑞”;
- 乙简写“百姓山呼”;
- 丙简写“车驾暂停,上悦”;
- 丁简最狠,直接起标题:“洛阳母鸡化凤记”。
其中一位简不够,脱下白袜写反面,被同僚嘲笑:“臭史官,留臭名!”
刘秀在后车厢听见“刷刷”运笔声,低笑对近侍:“祥瑞不祥瑞在鸡,在民心。”
声音虽小,却刚好飘进史官耳朵,于是简上再添一句:
“帝曰:‘祥瑞在德不在禽。’闻者咸称上德。”